愛伊米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文/可馨育兒

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孩子能夠上一所大學,是否滿意不好說,起碼擁有高學歷,給父母爭了不少臉面。

當然,生活條件好了,物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很多孩子上了大學抱怨父母給的生活費少,不夠日常開銷,孩子有孩子的道理,父母有父母的難處,不乏有父母屬於狼爸虎媽,不想過度滿足孩子,總之每個家庭情況不同。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但孩子的理解也有所差別,有的足夠自己花銷,還有節餘;有的不夠花,與父母討價還價,想讓多給一點;有的不夠花,選擇自力更生,走向獨立自主的道路。

一名女生上大學後,父親每個月給她1000元生活費,因為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她向父親訴苦,這點錢根本不夠花,有你這樣當爹的嗎?餓S我算了!父親當面反駁,我當年讀書每個月才300塊錢,我給你三倍還多的錢,你還不高興嗎?女兒直接回懟父親,現在能跟以前一樣嗎?

父女之間的爭吵,女兒嫌棄父親太“摳門”,父親感覺給得不少了,二人觀念不一致、理解不同,引起了不少的熱議。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父母每月給1000塊,夠大學生開銷嗎?

事實上,花錢這種事,不能具體量化,有的孩子開銷大,有的開銷小。比如孩子嫌學校的飯菜不好吃,經常去外面吃飯,校內校外的標準差別很大;再有,同學生日、聚會一頓飯下來,少則幾十,多則得幾百塊錢吧。女孩的生活分得比較細,要買衣服、化妝品、零食之類的,再加上物價的上升,一千塊錢可能只能達到下限。

我上學時物價確實沒那麼貴,每個月家裡只能給300塊錢,學校一份炒麵大概是3塊錢,外面一份燴麵大概5塊,水餃也是這個價;早上吃的比較少,兩三塊錢夠了,兩塊錢手抓餅,或兩個包子,再來一杯豆漿,一天10塊錢的標準;有些同學早上睡懶覺,甚至不吃早餐。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後來,直接到我畢業,外面的饅頭還是一塊錢4個,工資一個月500塊錢,好點的800塊,那時候挺羨慕一個月1500塊工資的人,3000塊算白領了。因為房價只有每平米1500元左右。

現在不同了,學校內部吃碗麵,也得10塊錢的標準了吧,再來一杯牛奶三五塊,每天30塊錢不一定夠花。在外面更是沒樣,30塊錢夠一頓飯菜,聚餐請客得兩三百吧。

現在的學生追求時尚,有的女孩要買衣服、美容美髮、運動裝備、買書、學習資料、打遊戲、節日禮物等。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條件優越的女孩,每月大概6000左右,有的5000-10000元;中等條件的女生,每個月2000-3000元左右;普通條件的女孩,每個月生活費1000元左右。不乏有孩子是“三界”之外的,家裡有礦,就高得沒有上限了。

一名女孩說,父母每個月給我1500元,每隔兩個月回家一次,每天摺合不到40塊錢,回家會帶一些水果、生活用品之類的。在我爸爸眼裡,別人家的娃,都是節約的,自己的娃,一直都是奢侈的。

孩子上大學,父母要不要“雞”娃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我從一個企業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孩子從大學畢業後,往往眼高手低得較多,因為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自我評價高於實際能力,走向社會後,與企業要求存在差距。

一些大學生剛畢業就要求五六千工資,給企業卻創造不了三千元的效益;很多人認為,我不管能不能賺回工資,只要你滿足我就行,工作遇到小問題,不是透過溝通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閃離”。因此,應屆畢業生給人一種印象,不靠譜、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脾氣挺大。但不是所有學生都是這樣,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從這個層面來說,父母應該“雞”娃,鼓勵他們大學期間,找一些靠譜的工作,積極社會經驗,賺取生活費。同時,讓孩子明白,大學生活仍需要吃苦精神,這是一個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需要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多瞭解和認識社會,對自己有一個職業規劃。

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兼職賺一些生活費,即使存起來,也能為自己畢業提供很大幫助,而且可以塑造自己的職業方向,說不定還能找到商機,為自己未來創業助一把力。比整天在宿舍打牌、打遊戲強多了;比向父母伸手要錢更有成就感,還能為家裡減輕負擔。

建議選擇對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避免選擇廉價勞動力的工作,比如後廚幫忙、物流分揀等,不會有太多的積驗積累,學歷不高的人也能做。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孩子不可本末倒置

上大學以學業為主,這個是重中之重,有的孩子在外面工作嚐到甜頭,經常翹課去賺錢,不提倡這樣做,因為畢業後,你有大把的時間去掙錢。

大學期間應以學業為重,不應追求過高的生活品質,適當吃一些苦,沒什麼不好;自己還不能自立,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跟同學們攀比,追求個人享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並不是正確的價值觀。

“每月給我1000塊,有你這樣當爹的嗎?”孩子攀比還是父母心狠?

父母給的生活費,記住是生活費,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學習需求即可,不應曲解生活費,增加其他內涵,如社交、橫向攀比或超前消費、美容整容等,這樣花錢就底線了。作為子女,應有最基本的判斷,擺正自己的心態和觀念,當你把真本事學到手,以後賺了錢,只要有本事,過什麼樣的生活,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要懂得感恩,想要更高的品質生活,可以憑本事去賺,對父母不講反哺,反而嫌棄,怪父母沒能力,不能給自己更好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巨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