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同濟新村小花園

多了一處好地方——蘑菇亭

這裡見證了同濟新村

幾代人的成長

如今終於換上了“新衣”

一大早,蘑菇亭周圍就熱鬧了起來。一邊是健身操社團的成員在跳舞,一邊是拳操隊的隊員在晨練,亭下還有居民湊在一起休息聊天……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舒適愜意的蘑菇亭小花園

輕易地俘獲了居民們的芳心

可是在此之前

這個地方斑駁破舊,年久失修

到底發生了什麼?

令這裡“華麗轉身”?

“改造計劃”上線!動員居民提意見

同濟新村原是同濟大學教職工的住宅公房,社群規模較大,目前居民人數已經突破萬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社群公共空間中許多設施陳舊老化。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美好生活,藉助居民自治專案的契機,由同濟新村居民區黨總支牽頭的“蘑菇亭小花園改造計劃”被提上日程。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蘑菇亭位於小區入口處,人流量大、活動需求呼聲高。為了解居民的實際想法,黨總支積極搭建溝通平臺,鼓勵大家多提意見。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立民說:“在贊同的呼聲之外, 我們也希望聽到反對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地明確今後工作的方向, 以問題為導向面對群眾開展工作。”

群眾稱讚,擁有滿滿“獲得感”

“以前這裡的地面都是馬賽克的,年久失修、斑駁破舊,老人小孩活動存在安全隱患。”同濟新村居民說道。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改造前的蘑菇亭↑

整個蘑菇亭的建築面積約400多平米,當嶄新的社群“地標”展示在居民眼前時,大家紛紛稱讚說,這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有居民稱讚道:“地面換成塑膠的,感覺更安全也更放心,簡直太棒了!”還有居民表示:“每天看到這麼美麗的小區風景,心情特別好。”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據瞭解,此次改造優先考慮社群公共空間的安全性、便民性。比如鋪設於地面的塑膠,都是環保材料;在空間設計上,不僅能滿足居民休閒娛樂、團隊日常活動的需求,還為居民營造了一個可以在家門口議社群事的“紅色陣地”。

“讓四平社群更有溫度,讓居民生活更有質感”,這是四平路街道社群治理的最初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

藏著幾代人回憶的地方,由外至內“活”起來了

蘑菇亭改造只是社群微更新、微改造的一個縮影。同濟新村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老舊小區,今年陸續進行了老公房加裝電梯、綠化專案調整和修整、小區大門的改造拓寬、區域性道路的整修、小區保安門崗調整更換等工作,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上,都使這個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小區愈發 “老得優雅、舊得有味”。

供稿:四平路街道

編輯:吳百欣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