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廟號制度源自於商朝,諡號則是源自於周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廟號和諡號,不過西漢時又恢復了。和諡號不同,廟號的獲取資格要嚴格得多,非對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國君或皇帝不能擁有,商朝三十多個國君只有七個人有廟號。

兩漢時期也嚴格遵循了這種制度,比如西漢只有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漢宣皇帝劉詢四人有廟號;東漢光武帝劉秀取消了漢成帝劉驁、漢平帝劉衎的廟號,漢獻帝則取消了漢和皇帝劉肇、漢安皇帝劉祜、漢順皇帝劉保、漢桓皇帝劉志的廟號,原因就是認為他們不夠格。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後世之所以廟號開始氾濫,一是王莽帶頭破壞,比如上面提到的漢成帝劉驁、漢平帝劉衎就是他上的廟號,二是曹魏的曹叡開了個不好的頭,因為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太祖或高祖,後面皇帝的廟號都是‘’宗‘’,可是曹操廟號太祖、曹丕廟號高祖,曹叡廟號烈祖打破了這一傳統和慣例,自此以後廟號和諡號一樣成為了皇帝死後的標配,幾乎人人有份。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也正因為如此,一開始的“太高世中”肯定不夠用了,所以後世要麼是拿來主義從諡法中找廟號,要麼就乾脆自己創造個廟號出來,不過不管怎麼說,“太高世中”絕對是最好的廟號,其含金量比其他廟號要高得多,當然也就不是隨便一個皇帝能擁有的了。

鋪墊了這麼多,回到今天的問題上來,歷朝歷代廟號雖多,但是以“代”為廟號的還是屈指可數,中國歷史上只有唐代宗李豫和明代宗朱祁鈺兩位皇帝,那麼同樣是代宗,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唐代宗李豫是唐肅宗李亨長子,也是嫡皇孫,小時候深受唐玄宗喜愛,安史之亂中以天下兵馬元帥名義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兩都,繼位之後頗有作為,先是除去權臣李輔國,任內又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安史之亂後的混亂局面。

《新唐書》評價李豫:“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這個比較客觀,《舊唐書》則有點誇張:“古之賢君,未能及此”,不過唐代宗李豫都算得上是一位明君,所以他死後群臣上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則是“太高世中”之一的世宗,不過因為要避諱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改為唐代宗。

《後漢書·竇何傳》註解:“代,猶世也。”所謂的世代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唐代宗原本的廟號是高大上的唐世宗。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原本他是沒資格做皇帝的,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皇太子朱見深年幼,為避免主少國疑,又是明朝生死存亡之際,所以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為帝,不過隨著明英宗歸來和奪門之變成功後明英宗再次登基,如何對病逝的朱祁鈺蓋棺定論就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

明英宗為朱祁鈺上諡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鈺也是唯一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可以說明英宗對待朱祁鈺有點過分,給個這麼差的惡諡,連個廟號都沒有,明憲宗朱見深倒是大度得多,即位後下詔恢復朱祁鈺皇帝之位,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不過仍然沒有上廟號,一直到南明時期的明安宗朱由崧才給朱祁鈺上廟號代宗。

唐代宗李豫,明代宗朱祁鈺,這兩個廟號有何不同之處?

《說文》註解:“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後續前,皆曰代。”也就是代替和更替的意思,明代宗朱祁鈺的代其實是代替明英宗當皇帝之意,雖然承認了朱祁鈺皇帝的合理,不過卻也強調了明英宗的正統。

一言以蔽之,唐代宗李豫的代是世代之意,明代宗朱祁鈺的代則是代替的意思,雖然都是代宗,但是含義卻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