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要過年了,新車上市節奏也明顯趨緩。很可能本次周評將是虎年春節前的最後一次,在此向各位車友也拜個早年!

此次周評中,最重要的車型莫過於鋒蘭達/卡羅拉銳放。當豐田在海外發布這款車時許多人是略感意外的,但實際上仔細梳理下來,它推出的邏輯再正常不過。無論你是否喜歡它們、乃至是否看好它們,都不會影響其成為豐田在國內的一個重要的“走量車型”。憑什麼這麼說?

瑞虎8 PLUS鯤鵬e+也終於上市了——如果按上市順序,它甚至趕在了吉利的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之前。先後順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主品牌透過混動來實現燃油動力總成革命的序幕,正在一點點拉開。在這個環節上,奇瑞沒有掉隊,值得肯定。那麼,具體到車,這款瑞虎8 PLUS鯤鵬e+到底咋樣?

很多人可能已經忘了,威颯曾在2013年以官方進口的方式進入過中國市場。那麼此次國產的威颯,是當年進口版的換代車型嗎?

鋒蘭達/卡羅拉銳放:豐田的XR-V/繽智、逍客?

上市日期:1月6日/1月20日

品牌:廣汽豐田/一汽豐田

指導價:12.58-16.98萬元/12.98-16.98萬元

關注級別:★★★★★(非常重要的全新車系)

關鍵詞:TNGA-C、卡羅拉同平臺、簡單大車、低價合資、小緊湊SUV、銷量神器

2021年,XR-V賣了18萬輛+,繽智賣了17萬輛+、逍客賣了15萬輛+。而豐田C-HR和奕澤呢?各自僅4萬輛+。誠然,這裡面有晶片擾動因素,但C-HR/奕澤與前三款車銷量層面不是一個數量級也是事實。

是C-HR/奕澤的競爭力不行、價效比不高嗎?卻不是。大家習慣根據車型的高低搭配來歸類,下意識認為C-HR/奕澤定位低於RAV4榮放/威蘭達,就理所當然地將其歸到XR-V/繽智這一類,但其實不然。C-HR/奕澤準確的說,屬於“個性車種”——它更追求設計,不追求實用性。例如你只需坐進C-HR的後排,都不用對比XR-V/繽智,就會發現它們完全不是一類車。C-HR/奕澤準確的定位,是年輕人自駕的個性車,或者是家庭的第二輛車。這類車,當然不可能和XR-V/繽智這類純家用屬性的車型去拼銷量。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然而,作為豐田這個最會“玩家用”的廠商,絕不可能眼看著這麼大的細分市場卻視而不見。這便是鋒蘭達/卡羅拉Cross的由來。也就是說,鋒蘭達/卡羅拉Cross之於豐田,就如同XR-V/繽智之於本田、逍客之於日產一樣。

不過作為後來者,同時又是豐田這個“家用高手”,一旦它放棄個性,在迎合使用者心理上自然會毫無懸念地後發制人。

注意,這並非說明鋒蘭達/卡羅拉Cross各方面都會比XR-V/繽智或逍客更好,而是它會做得更合適。

例如,它不僅直接引用卡羅拉的TNGA-C平臺、內飾與卡羅拉幾乎完全一樣,而且還頗為意外地棄用多連桿懸掛而採用扭力梁。所有這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保證讓目標群體大體滿意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降低成本,從而可以讓它擁有更高的“配置價格比”。

例如,鋒蘭達/卡羅拉Cross把省下來的成本投在了動力總成上——採用TNGA 2。0L的總成,不僅高於卡羅拉,也高於XR-V/繽智的1。5L。

這顯然是非常討巧的組合方式。驗證這一點很容易。假設鋒蘭達/卡羅拉Cross同時推出這麼一個組合:發動機換成卡羅拉的1。5L,後懸掛換成多連桿,然後價格不變,你會更喜歡嗎?

與此同時,鋒蘭達/卡羅拉Cross在尺寸上也比較“放得開”,沒有像本田那樣控制長度和寬度。因此在與本田、日產的產品比起來,鋒蘭達/卡羅拉Cross的空間是最大的。

最後的關鍵來了:基於豐田的這種產品組合策略,讓鋒蘭達/卡羅拉Cross在擁有最大空間、2。0L動力的情況下,顯現出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例如鋒蘭達與逍客對比,它們都是2。0L,而鋒蘭達14。98萬元的車款,配置已經能與16。88萬元的逍客相當。看起來、用起來更大的豐田,比日產便宜2萬元,這種情況在過去應該是從未有過的。那麼它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與XR-V對比的情況也類似。例如13。98萬元的鋒蘭達與13。99萬元的XR-V配置各有優劣。看似價格一樣,但別忘了鋒蘭達是2。0L,而且尺寸要整整大一號。

因此大家大可不必為鋒蘭達/卡羅拉Cross的扭力梁或卡羅拉同款內飾而吐槽,因為它的目標是衝量、實現比競品更高的價效比,而不是要想C-HR/奕澤那樣秀技術、秀設計。然後基於XR-V/繽智和逍客的表現,鋒蘭達/卡羅拉Cross的銷量亦自然不必擔心——成為“銷量神器”是理所當然的。

瑞虎8 PLUS鯤鵬e+:又雙叒叕一款自主“真混動”

上市日期:1月14日

品牌:奇瑞

指導價:15.18-15.58萬元

關注級別:★★★★(非常重要的新車型)

關鍵詞:3擋DHT、100kM、7S、1L、5L、超級混動、3擎3擋9模11速

自主品牌扎堆混動的現象,我們在回顧2021時有過專門的評述。目前,它們正在按部就班地陸續上市。繼比亞迪的DM-i、長城的檸檬混動DHT、吉利的雷神混動之後,奇瑞的鯤鵬e+也終於開始了它的首秀。第一款車沒有懸念,是早已亮相的瑞虎8 PLUS鯤鵬e+。

這些自主混動如果探究技術原理,其實都大同小異。即,都屬於“真混動”。無論插電與否,都可以實現(不充電的情況下)遠低於常規燃油車的油耗。與此同時,這類技術透過電驅,摒棄了對傳統變速器的依賴,從而在駕駛特性上不僅不再與同級合資車有“代差”,而且可以顯著超越同級合資車。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如果以“擋位數”來歸類,鯤鵬e+與吉利的雷神混動會更為接近,即均採用3擋DHT。稍稍明確一下:這類混動技術,不能像傳統燃油技術那樣,以擋位數多寡來評高低。它們更體現各自對於電驅的利用程度。

由於目前還只是公佈先享價,因此對於鯤鵬e+,目前還只能是看官方公佈的一些資訊。目前鯤鵬e+只提供插電版本,電池能量19。27度,可以實現純電續航100公里。饋電模式下,油耗能低至5升/百公里。效能層面,公佈先享價的兩款車車型均為兩驅版本,與1。5T發動機搭配,可以實現240千瓦的最大功率和565牛·米的最大扭矩——高於吉利星越L雷神混動版的180kW和540牛·米。這也正常:前者是插電,電池組可以支援更大的電機,實現更強效能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與一般的燃油車不同,這類車即便沒有開,對其駕駛特性也可以有個比較好的預期。這就類似於純電動車大家對於“評測”、“試駕”都不是那麼看重一樣。這本身就是電驅的魅力所在。因此,這並不妨礙我們就此開始評價瑞虎8 PLUS鯤鵬e+的價效比。

先和自家比:同配置的情況下,比瑞虎8 PLUS 2。0T版本價格高了2萬多元。合理嗎?效能更強、油耗遠低、駕駛品質好得多,而且還有100公里純電續航……(2萬元價差)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看看人們對於比亞迪同款車DM-i版和燃油版(差價也在2萬多元)的選擇,就不難判斷此類技術的吸引力。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橫向比,瑞虎8PLUS鯤鵬e+最典型的對手其實是宋PLUS DM-i 110KM版本。分別對比二者16。58萬元和15。98萬元的版本,配置各有優劣。二者的尺寸定位大體相當,效能從資料看瑞虎8PLUS鯤鵬e+佔優,而無電油耗方面則是宋PLUS DM-i更好。不過無論是效能還是油耗,屬於都很好的層面,且並非買車人關注的重點。從“新能源”這個大類來看,比亞迪的品牌力有一定優勢,但從燃油版的比對來看,瑞虎8 PLUS的定位又略高與宋PLUS。所以綜合比較之下,瑞虎8PLUS鯤鵬e+的定價策略算是合理的。

以上的比較只是衡量其定價的合理性,而事實上這幾款自主品牌的混動車型彼此之間的競爭性並不會太強。相反,它們更大的價值,在於改觀人們對於自主品牌車型動力總成綜合素質的認知,從而逐步達到能與同級燃油合資車同價競爭的目的。

威颯:此威颯非彼威颯

上市日期:1月10日

品牌:廣汽豐田

指導價:21.68-30.38萬元

關注級別:★★★★★(非常重要的全新車系)

關鍵詞:凌放姊妹車、TNGA-K平臺、與RAV4榮放共享底盤、高階感、雷克薩斯範兒、差異化、運動、歷史悠久

很多人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威颯這款車早在2013年就曾經以進口車的身份在國內銷售過。只是好景不長——賣了兩年多就“全球停產”了。然後你再進一步對比會發現:此威颯非彼威颯。也就是,雖然名字都叫威颯、英文名都是VENZA,但2013年的那臺威颯和此次上市的威颯,完全就不是一類車。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你的理解沒錯,它們確實從骨子裡就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兩款車。早期的威颯,可以視作是漢蘭達的跨界版,定位類似於傲虎,或者歌詩圖這樣的車。而此次上市的威颯,則是凌放的姊妹車。而關於凌放的前世今生,我們在其上市時已經提到過——歷史悠久,僅比“鼻祖”RAV4榮放晚兩年誕生。早期的凌放是雷克薩斯RX的馬甲,而當下這一代凌放,則更像是雷克薩斯NX的衍生品。

不光血統和歷史捋起來有點亂,威颯/凌放的定位不少人也一度感覺有點“亂”:號稱中型SUV,但底盤資料(包括軸距等)卻與RAV4榮放幾乎完全一樣,而定位卻要高一截。

其實也並不複雜:它本質上應該還是屬於緊湊級SUV這一檔,但更強調高品質、高配置,用料、NVH、底盤厚重感等很多方面,與一般的緊湊SUV明顯不同。也就是說,單論品質,它是擔得起中型SUV這個名號的——至少(混動版)開起來不比漢蘭達/陸放顯得差。

與此同時,它又與RAV4榮放共享底盤和動力總成,這樣就讓它們與標準的中型SUV在價格上也拉開了差距。對於那些不太追求大尺寸、空間夠用就好,但對品質比較看重的買車人而言,過去的解決方案只能是“為牌子買單”——多花10萬元去選擇BBA或雷克薩斯的產品。現在有了威颯、凌放,品牌 “不豪華”,品質卻“夠豪華”,與同級車的差價則縮小到2萬元左右。這對於他們而言,其實是顯得“很值”的。

誠然,這部分群體肯定不是主流,但購買力也不容小覷。這實際上也是與中國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到了這個階段,這類購買群體開始逐步壯大,豐田也就選擇在此時引進。

從凌放上市兩月的表現也基本印證了這一點——銷量並不差,但也不可能像RAV4、CR-V這樣動輒一兩萬輛的月銷。與此同時,凌放的出現,也未對RAV4榮放和威蘭達的銷量造成任何影響——差異化的定位,也顯現出了效果。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鋒蘭達、瑞虎8e+、威颯

至於威颯與凌放之間,沒啥懸念。豐田非常聰明地採用了配置錯位的方式。即你在凌放這兒如果沒找到配置合適的車款,說不定威颯那兒有,反之亦然。

例如你覺得凌放入門款的布座椅接受不了,又覺得一下子加1。8萬買豪華版不合適,威颯的入門款就可以考慮。如果你覺得威颯的入門款沒有雷達、沒有座椅加熱這些不爽,但又覺得加1。8萬元買尊貴版沒必要,那凌放的豪華版又可以考慮。

不光配置,還有驅動形式。例如凌放要買四驅就只能混動版,而威颯則可以提供2。0L的四驅版。然後想買凌放混動兩驅版又覺得配置不夠高,再增配就只有四驅版覺得沒必要,威颯又可以提供混動兩驅的尊貴版。

總之,這種套路在日系車的姊妹車中很常見,最終的結果自然也是廠家和消費者各得其所,典型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