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買房一定要選大開發商,大宗消費一定要認準大品牌,這是大眾心理。到底是先有消費者趨同的口碑評價,還是先有品牌定位?追根溯源,我認為是前者。上海車展即將落幕,但特斯拉維權事件恐怕還要持續一陣,這屆車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品牌未必就沒毛病,大品牌也可能是一座奇石之山。

拋開文縐縐的分析論證,咱們從感覺層面聊一聊,什麼型別的車稱得上叫“牌子貨”。

夢迴十年前

最近,大學室友想買車,暫時只考慮自己代步,不用照料老小,預算10萬左右,她在小群裡問大夥意見:選POLO還是高爾夫?

當我把這個問題告訴同事劉閬時,劉閬緊鎖眉頭露出一臉不屑,一來覺得這倆車定位不同,沒有可比性;二來是覺得,為啥人們選車總在大眾品牌裡糾結?忘了交代——我的大學室友,是87年小姐姐,在事業單位工作;而劉閬,是95年男生,大學畢業就泡在汽車媒體圈裡。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在我眼中,大學室友的問題真的太太太正常了。十年前,我們20出頭,市面上口口相傳的經濟型小車就那麼幾款,小POLO=適合女生開的車;而標緻307、高爾夫、賽歐、飛度、福克斯、科魯茲基本就是哥哥姐姐們的奮鬥目標。什麼是SUV?不好意思,SUV是又貴又笨的非主流。

並不是每個人都天天刷汽車新聞,當這類人一覺醒來想買車時,大腦裡面可能會夢迴到N年前認識的那臺車。當然,選不選是另一回事。

很快,果然,終於……POLO和高爾夫被室友自己主動放棄了,一個太小,一個超預算。換句話說,就是划不來。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說到這裡,就特別佩服有些車,說不出哪裡特別好,但就是賣得好。十年前它在,十年後它還在,比如本田CR-V這種。十年前,剛冒出城市SUV概念的時候,它看似除了有點小貴,沒啥毛病;十年後,它依然熱銷,連毛病都成了經典,你要是聽不慣那噪音,那是你有毛病,不是車有問題。

啥叫牌子貨?你的記憶回收站裡刪不掉的,都是牌子貨。

陰陽八卦陣

現在概念最多的廠家是誰?不用想,就是長城。說起各種花式命名,其實並非每個人都看得慣,但卻很好理解。為什麼?因為長城汽車的有些道理是沒毛病的。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比如,既要越野也要豪華,這是坦克的定位。畢竟,僅靠硬派越野,銷售路子太窄了,長城肯定不想成為中國的JEEP。我一直有種感覺,咱們往往追求的不是這輛車真正的體驗,而是這輛車給人的感覺。就拿越野來說,真正的越野那是真野,它不舒服(其實我也沒體驗過);但假如,看起來有點野,動力又強勁,坐進去還舒服,那可真是完美啊!坦克300之後的坦克700、坦克800未必能得到“冒險男士”的青睞,但“面子男士”整一臺坦克,興許還是可以的。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說完男,再說女。尤拉品牌大張旗鼓吃軟飯,揚言要成為“全球最愛女人的汽車品牌”。如今都叫囂著“她經濟”,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無非就是想說,女人的錢很好賺。這次上海車展的尤拉展臺依舊粉嫩,閃電貓和朋克貓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千萬別忘了,尤拉是純電動車。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單說純電車,你覺得女人能接受麼?我相信,任何人買純電車,身邊都會有反對的聲音。但尤拉就這麼巧妙,它繞開了事物的本身,把調性傾向直接當成了定位。起碼從模樣來講,女人看中尤拉那是審美正常;男人們也會覺得好看,畢竟大部分的男人都愛女人。到了這個份上,空間、續航、動力等是顏值之外的加分項,不是死磕專案。

啥叫牌子貨?消費人群最簡單的分類就是男的和女的。

千金難買一個梗

宏光究竟是什麼?是配置簡陋的麵包車,曾經火爆城鄉;是論壇裡的秋名山段子,發酵出各種搞笑話題;也是現在賣得很火的宏光MINI EV——宏光是神車,也是一個梗。

有的廠家,恨不得出一臺換臉新車就取個新名字,臉皮厚到成立個新品牌也不奇怪,順著這個邏輯想想,宏光MINI EV為啥還叫“宏光”,不為之重新包裝一個全新命名?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從產品的物理屬性來講,一臺續航100多公里的小電動和麵包車時代的多拉快跑定位差距甚遠,簡直是背道而馳,取名“宏光”,必然不是傳統的產品定位邏輯,但從傳播角度看,再嚴謹的品牌定位、營銷策略可能都不比一個梗有價值。

在可以出神車的瘋狂年代,宏光賣瘋了;在段子匱乏的網路社交時代,宏光有了段子……斗膽評價一句,假如這個車沒“宏光”罩著,銷量恐怕沒這麼火。

名字是老的,但營銷策略是大膽時尚的。

趣談汽車品牌:從一本正經的"活久見"到男女論、無價之梗

宏光之名,為這臺五菱小電動省卻了曝光成本,這臺小電動卻也助五菱宏光從村裡跑進了城裡,再現神車現象,值了!

啥叫牌子貨?它可能就是一個無法複製的梗。

寫在最後:過去,品牌就是品質的保障,選它等於選放心;而如今,品牌更多是個性的標籤,更多是印象層面的。既然是個性,那就不是完美的,關鍵看你到底想要得到什麼,為此能夠忍受什麼。隨著傳播多元化分散化,新品牌的啟動門檻必然越來越高,而老品牌卻只用做好一件事——永遠別讓你的產品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