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朱元璋臨死前問了一個問題,事關朱棣,連問3遍都無人敢答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立嗣”大都遵循“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即使有了這個原則,他們還是十分謹慎,搞不好就會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面,中國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案例,比如李世民“宣武門之變”、康熙皇帝“九子奪嫡”等等,明太祖朱元璋之後,也發生了這樣的事,只不過爭奪雙方是叔侄。

朱元璋臨死前問了一個問題,事關朱棣,連問3遍都無人敢答

朱元璋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確保大明江山永固,他給自己的兒子們都封了藩王,這些藩王的封地大都是戰略要地,朱元璋這麼做是讓他的兒子們鎮守全國,不過要達到目的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太子朱標將來順利繼承皇位,而且各藩王團結一心,甘願團結在朱標周圍。

選擇朱標作為繼承人,朱元璋根本不用多思考,一方面朱標是嫡長子,再之朱標聰明仁孝,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多歷練他,因此將朱標留在身邊,言傳身教,朱標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他在眾皇子和文武大臣中擁有很高的威望,如果一切順利發展下去,朱元璋一生也就圓滿了,然而天不遂人意。

朱元璋臨死前問了一個問題,事關朱棣,連問3遍都無人敢答

朱元璋一生都在為遷都一事糾結,在眾多備選方案中,西安脫穎而出,於是他命朱標前去考察,不料從西安返回之後,朱標就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朱標一死,朱元璋亂了方寸,原本的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他還把朱標之死歸咎於自己的固執,為了彌補虧欠,決定將皇位傳給朱標之子朱允炆。

對於此舉,也有人提出異議,畢竟朱元璋還有其他嫡子,選擇隔代傳位,勢必會留下隱患,聰明如朱元璋,也有意氣用事的時候,他堅持了自己的決定,為此不惜背上罵名,大肆屠戮開國功臣,就是要給年輕的朱允炆掃清障礙,即便這樣,朱元璋還是沒能處理乾淨,因為他對自己的兒子們下不去手。

朱元璋臨死前問了一個問題,事關朱棣,連問3遍都無人敢答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當然知道藩王會對朱允炆不利,尤其是燕王朱棣,他文韜武略不在自己之下,將來是最有可能威脅到朱允炆,朱元璋有生之年,一直在監視著朱棣,但這不可能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是自己死後,朱棣還有可能會失控,因此朱元璋臨死前做了一件事:召朱棣進京。

至於為何這樣做,史書中找不到答案,但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朱棣此來肯定是有來無回,即使朱元璋不殺他,也會將其圈禁,亦或是削其封號和兵權,但朱棣沒有進京,一說是朱允炆擔心朱元璋召朱棣進京是接替皇位,因此他假傳聖旨讓朱棣不得進京,一說是朱棣知道朱元璋的目的,所以沒敢進京。

朱元璋臨死前問了一個問題,事關朱棣,連問3遍都無人敢答

久久沒能等到朱棣,病榻之上,朱元璋問身邊大臣:“燕王何在?”沒人敢回答,朱元璋又連問了兩遍,還是沒人出聲,他頓感不妙,知道朱棣肯定是沒有來,於是心想:既然沒來,那就不允許再來。朱元璋臨終前寫下遺詔,其中第三條明確提到:各地藩王只得在封地祭拜,不得來京。

建文元年,朱允炆著手削藩,此舉徹底激怒了朱棣,朱棣說自己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朱允炆假傳聖旨,在朱元璋臨終前不讓自己進京探望,朱元璋去世後又不讓進京祭拜,這其實只不過是朱棣的藉口罷了,朱棣雄心勃勃,即使朱允炆不削藩,他也不會甘為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