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在經歷了幾輪淘汰之後,自主品牌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是整體的“精緻度”越來越高,也就是在產品層面越來越精細、精緻。之前我們在文章中表達了一種觀點,那就是自主在未來一段時間,在品牌格局層面將形成“5+3”的格局,也就是燃油車品牌5家+造車新勢力三家,其中5家燃油車為長安、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含新能源),3家造車新勢力車企為蔚來、理想、小鵬。我們看到,留存下來的自主品牌車型在價格似乎有上漲的趨勢,這在廣義上被認為是自主品牌格調整體被推高的表現,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實際上,最近兩年,我們的確看到一些自主品牌推出了一些價格比較高的車型,比如吉利的星越系列/領克品牌系列、長安的UNI系列、長城的坦克系列/WEY品牌、比亞迪漢/唐等王朝系列車型。從總體上來看,自主品牌留存下來的車企,似乎正在完成品牌升格,價格相比之前也稍微高了一點,價格比較高的車型也越來越多。當然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太好了,可惜現象背後的本質,往往要比表面看上去殘酷得多。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在我們看來,自主品牌的部分產品,雖然在價格上出現了上漲,但是在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也就是說,雖然自主品牌的產品價格相比於之前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這些車型在成本方面的付出提高和它的價格提升一樣,甚至要高於價格增長的比例,這也是一個事實。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有一點就能解釋,那就是單車利潤率,在過去的2020年,有很多自主車企的單車利潤令人感到驚異,比如奇瑞汽車僅僅只有16。4元的單車利潤,這已經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因為很多網友認為,一家汽車廠商年銷量可以達到44萬輛以上,怎麼可能單車利潤不如巔峰時期一斤豬肉的價格呢?而奇瑞在過去幾年時間,隨著星途、捷途等新品牌產品的推出,很多低端車型也正在被弱化,所以整體價格也是在提升的,但是價格提升,成本提升更多,所以單車利潤變得微不足道!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當然就算是吉利、長城這樣的一線自主品牌,在單車利潤上的表現,相比於還沒有如今銷量多的時候,也是下滑嚴重的。長城汽車2020年的淨利潤為53。92億元,全年新車銷量111。6萬輛,廣義單車利潤4831輛,相比於巔峰時期超萬元的單車利潤表現,可謂是下滑明顯,吉利汽車的表現比長城還要稍微遜色一點。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實際上,我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那就是在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想要真正的“漲價”,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搞頭”了。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漲價了為了提升單車利潤,或者說為了推高品牌格調,但是這種結果是以技術先進作為前提的,也就是如果車企能夠在部分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壟斷地位,那麼產品漲價、加上大規模生產帶來的成本降低,的確可以實現相關的目標。但是自主品牌目前的漲價,基本上是在產品更加“厚道”,比如配置更加豐富、用料更加紮實,但是技術沒有價值溢位,也就是自主品牌廠商透過加大成本付出,換來相應的價格提升,而價格和成本之間的差價,可能要比以前還低,所以一直本質上這種漲價,只是一個生存手段,和提升品牌格調關係不大。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原因其實比較簡單,那就是在燃油車時代,相關核心技術已經形成基本的格局,比如發動機技術,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手裡,變速箱技術掌握在採埃孚、愛信等廠商的手裡,自主品牌在這兩塊,基本上扮演的角色,還是跟隨者。所以自主品牌的漲價,其實難度非常大,而且還要顧及合資車在品牌方面的優勢,因此就算漲價,也是相當謹慎的。

自主品牌新車價格越來越高?漲價背後滿是無奈,越漲價越不掙錢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換了一個賽道之後,自主品牌的高價車也能獲得不錯的銷量,比如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比亞迪,單車均價即將突破15萬元/輛,售價超過20萬的比亞迪漢可以月銷過萬;蔚來汽車的最低售價為35。8萬元,理想ONE的最低售價達到32。8萬元,而這兩個品牌,多款產品的銷量也都還不錯,關鍵是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壓根就沒有能打的對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價格話語權更重。相比於在燃油車時代的無奈,新能源汽車時代,自主品牌在價格層面,自主性就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