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白雖被稱讚為詩仙,但實際上,日子過得也不是非常逞心如意。也是經歷過貶謫的詩人。大概就是“文章恨命達”的典範。而作為李白真是離開蜀地的落腳點的宜昌。李白的一生也只來過兩次,一次是如同朝陽般的24歲,一次是日落西山的58歲。時隔二十年,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也只能從詩中去看了。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725年,至荊門山,有詩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五言律詩押尤韻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連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荊門浮舟望蜀江(唐·李白)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725年,秋,於荊門山東下,有詩。

秋下荊門(唐·李白)七言絕句押東韻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725年,赴江東途中,有詩寄蜀中友人。

江行寄遠(唐·李白) 押陌韻刳木出吳楚,危槎百餘尺。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客。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可以說此時的李白還是一片輕鬆的心態,看看好山,看看好水,思念一下朋友,表達一下人生志向。可謂是非常輕鬆愉悅了。

但是時隔20年,當他再次來到宜昌,卻成了一片悽風苦雨的模樣。

758年冬,流放途中,入三峽,有詩。

上三峽(唐·李白)押支韻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李白的詩中看到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樣的句子,會不會覺得十分詫異。李白不是應該也是壯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角色嗎?怎麼還會發出時光已逝,追悔莫及的吟唱。

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759年春,流放夜郎,途中有詩寄內。

南流夜郎寄內(唐·李白)七言絕句押魚韻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

兩次路過宜昌,李白的心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看來即使是仙人,也還是會煩惱帝王的寵愛不在己身啊。如此看來李白的肆意是在他的中年時期,當他遭受人生貶謫時,便再難擁有之前的自由,反而開始變得憂慮。

短短二十年,李白的心境竟會發生如此之大的改變,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