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古代的文人都很愛面子,一部分人科舉考試屢試不中,他們又想求得進身入仕的機會,於是去向達官貴人請求引薦,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就只好寫些干謁詩文,含蓄地推薦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幹和抱負,以求獲得引薦和錄用。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在這方面很有名的詩歌是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他臨考前向水部員外郎張籍探聽虛實,寫了一首七絕,表面上看起來是新嫁娘見公婆的事,“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得到張籍的賞識。

古人真正毛遂自薦的很少,自薦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如果萬一被對方拒絕,那就沒有退路了,臉面也不知道往哪裡擱。所以如果不好意思自薦,不好意思寫干謁信推銷自己,那就只好高臥,只好隱居,等待別人上門來邀請。

所以在唐代有很多有才又不得志的人,他們在終南山隱居,他們隱居的目的不是像陶淵明那樣真心歸隱,終老山林,而是透過這樣一個跳板更快更好地入仕。當時最有名的人叫盧藏用,他說那是終南捷徑。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等人,前期也是有過這樣的經歷的。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還有像朱元璋的軍師劉基,像劉備的軍師諸葛亮,還有更早的姜子牙,他們都是隱居深山老林的高士,但他們最後都出山了。劉關張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出來隆中對策,這多有面子。

詩人孟浩然也是一個隱逸之士,他科舉考試不中,求官又求不得,在皇帝面前還碰了一鼻子灰,只有歸臥家鄉鹿門山。他原有一首詩是借寫洞庭湖向丞相張九齡請求引薦的,他引薦做官不成,這首詩反而成了山水詩的傑作。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秋高氣爽,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寬闊而平展。高遠的天空倒映在水面,互相包蘊,涵渾闊大。湖水與天空相連線,混為一體,站在岳陽樓上極目遠眺,看不到輪廓和邊際。

這洞庭湖的景色就像范仲淹所說的,真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闊大的湖水不但盪滌著每一個登樓攬勝的文人騷客,而且還包蘊日月星辰,哺育了世代生存於斯的子民。

每當太陽昇起,照耀在萬里波濤之上,只看到波瀾壯闊,水汽蒸騰,整個洞庭湖籠罩在一派白茫茫之中。就是古時的雲夢二澤,都被這雲煙遮蓋,分辨不出邊界在哪裡。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西南風起來時,更是有一番非常的景象。那一陣又一陣的波濤呼嘯著,搖晃著撲向岳陽城,整個城池好像漂浮依靠在洞庭湖面,不停地搖動著身姿。

那麼寬闊的湖面,也只能站在岸邊望望而已,想橫渡過去,哪裡去得到船隻呢?在大唐這個太平盛世,坐著不做事,不為國家出一份力,作為一名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這多麼羞愧,於心不忍啊。

但是怎麼辦呢,就這麼一旁坐著,看著你們垂竿釣魚,這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空有一副羨慕的心情嗎?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可是要結網,總得給一個機會呀。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孟浩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中,這裡面當然也有運氣的成分,不能絕對地說沒考上就是無能。孟浩然歸隱老家鹿門山也是無奈之舉,絕不是自己心甘情願。

張九齡時任丞相,是有向皇上舉薦人才職權的。孟浩然寫的這首詩,明面上是寫洞庭湖的景色,實際上寫的是唐朝的政治氣象。看那水天相接、渾然一體,不就是唐朝的一統天下嗎?

還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也就是說的皇恩浩蕩,說的是帝王的恩澤威權,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意思。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在歌頌了一番政治清明以後,孟浩然當然要直入正題,他的目的就是來求人的。在那個時候知識分子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做一番事業,必須要入朝為官。可是那個理想的彼岸,沒有船隻怎麼到達呢?

你張九齡丞相就是那些執竿垂釣的人,你們掌握著權力,治理著國家,一生功成名就,可以名垂千古了。可憐孟浩然一事無成,現在還是一介布衣,只能坐在岸邊,白白地看著你們垂釣。

孟浩然的這首干謁詩,向張丞相自薦自己,分寸把握得很好。既沒有過分地誇大對方,顯出阿諛拍馬之嫌;又沒有過分地貶低自己,露出一副乞討相。

孟浩然把一首求官的詩,寫成了一首山水詩傑作

最值得稱道的是,此詩兩條線展開,一寫洞庭湖,一寫政治。雖然孟浩然的出仕求官沒有得其所願,但是他的這首詩,卻歪打正著,成了描寫洞庭湖的名篇。就創作技巧和藝術成就而言,可以和杜甫的《登岳陽樓》一爭高下。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