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esh

This website iemiu.com/car/206571.html is currently offline. Cloudflare's Always Online™ shows a snapshot of this web page from the Internet Archive's Wayback Machine. To check for the live version, click Refresh.

愛伊米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和動物相比,人類的先天本能、慾望、需求和行為正在被不斷髮展的文化所塑造和改變,日趨理性的思維主導了選擇、透過邏輯進行決策,人類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對抗動物性和自然規律的過程。

思維的進化讓人類不再以生存、繁衍、適應環境為核心,而是不斷去改造環境以適應自己的生活,以精神享受代替生理的需求,在這樣的發展下,人類開始不再有發情期,女性以月經週期代替了動物的發情期。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對於動物而言,動物的覓食、防禦、生殖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種群繁衍,從進化論的角度,動物的進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讓自己的種群能夠很好地繁衍下去,比如隨著人類物件牙的捕獵,母象發現無牙公象的壽命更長。所以會優先選擇沒有牙的雄象。這樣就會物件群的基因進行篩選,無牙象就會在象群中起主導作用。

這些都是為了種群繁衍所作出的進化,動物的發情期也是如此,動物在生存中發現,在食物充足、溫度適宜的季節產下的幼崽成活率才會比較高,所以它們就會從這個時間倒推,減去孕期,選擇在那個時間節點進行交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動物的發情期。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肯亞動物遷徙

而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為了避免被天敵捕襲擊,以及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讓更多雌性生物受孕,動物的交配時間一般都特別短,尤其對於食物鏈頂層的生物而言,因為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受孕率非常低,這是大自然的規則。

以獅子為例,只能持續30秒左右。雖然交配時間很短,但是交配次數很多,獅子的交配過程通常需要持續4-5天,每天的交配次數在40到50次之間,有些甚至達到60次,堪稱世界之最,據科學家統計,雄獅的最高紀錄是一天內超過100次。因為母獅隨時都可以進入婚配狀態,有些雄獅一年內努力交配3000多次才能讓母獅懷孕成功。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在整個食物鏈中,能量的供給呈現金字塔形狀。越到食物鏈的高階,能量供給總體上越少,食物鏈能量傳遞效率大概在10?0?因此,食物鏈越上級,可獲取的能量就越少,無疑節省能量才是最經濟的繁殖方式。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獅子的繁殖能力比斑馬強,那麼斑馬全部被吃滅絕,那麼獅子也會陷入無糧可吃的困境,最終滅絕。

所以為了維持整個種群的生存,越是在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就不得不更加嚴格地靠自身來限制數量,而食物鏈下游的生物,生存條件更加惡劣,為了彌補這種弱勢,便進化出更強的繁殖能力,來透過數量的優勢,增加生存的可能性,實現種族的繁衍延續。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那麼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是什麼呢?是長頸鹿,它們往往只能持續不到1秒。

長頸鹿是一種很神奇的動物,它們的大長腿長脖子也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母長頸鹿發現長脖子的更容易獲取食物,長腿更好抵禦肉食動物的襲擊,所以它們交配的物件都是這種特徵的長頸鹿,所以最後這種長頸鹿的基因得到留存。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但這也讓它們天生高血壓,成年長頸鹿心臟位置距頭部2。5-3米,而人類心臟到頭部的距離不足0。5米,人體動脈收縮壓約120mmHg,滿足了大腦的血液灌注。而長頸鹿為了滿足大腦的血供,動脈收縮壓約300mmHg是實實在在的“高”血壓。這也造就了長頸鹿一顆非常強大的心臟:長60釐米、重11公斤=人類心臟x30,同時,這麼巨大的心臟所要求的心率也更快:長頸鹿心率為150次/分。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長頸鹿低頭的時候,因為心臟距離很遠,造成的血壓比人類高很多倍,理論上來說,長頸鹿只要低下頭喝水,就會腦出血。

但是長頸鹿為了適應這種進化,頸靜脈有7個閥門,可以控制血液向下倒流,長頸鹿強大的心臟和更厚更緊的面板也及時完成腦部供血,所以長頸鹿才可以長期處於高血壓之中。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長頸鹿的交配也很奇葩,長頸鹿的壽命達到40年,3-4歲就開始成熟。一次發情期長達21天。。

因為它的脖子變的越來越長,它發音的振動器官(聲帶)與發聲的動力器官(肺、胸腔、膈肌),因頸長而相距太遠,所以發聲就十分困難,這叫導致了長頸鹿無法透過叫聲吸引配偶。

長頸鹿會先嚐嘗母長頸鹿的尿,判斷是否具備受孕的可能,它們主要透過犁鼻器觸碰尿液判斷母鹿是否發情,是否願意與自己交配,這在生物學上叫犁鼻器反應。犁鼻器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對盲囊,開口於口腔頂壁的一種化學感受器。透過研究,科學家認定感覺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這是一個位於鼻中隔底部的軟骨結構。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人類在古猿時期也具備發達的犁鼻器,但是在人類慢慢進化出思維之後,犁鼻器就慢慢退化了,當然,人類外激素也已被科學界確認,只是,接受人體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卻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兒和新生兒中,還有明顯的犁鼻器結構。

長頸鹿因為身體的結構,公的要比母的高1米才行。長頸鹿之所以交配時間這麼短,是因為在大草原上肉食動物非常多,獅子、獵豹等大型肉食動物。都對長頸鹿虎視眈眈。

長頸鹿每天的睡眠時間很短,一般一天只睡5到30分鐘。他們通常會選擇在白天休息,因為晚上是最佳的覓食時間。一般情況下成年長頸鹿並不適合獅子或者豹的獵食物件,因為成年長頸鹿高達6-8M,體重達700KG,獅子在獵殺時並不能攻擊長頸鹿的致命部位,而且長頸鹿那四條大長腿,被它踢上一腳,那不死也丟了半條命了,在大部分時候長頸鹿是沒有天敵的。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但是草原上的肉食動物都是狡猾的獵手,因為長頸鹿很龐大,肉很多夠吃很久,它們會尋找長頸鹿最薄弱的時候進行攻擊。

而長頸鹿交配時候正是薄弱期,長頸鹿必須進口完成交配,避免被獅子等偷襲。母長頸鹿的孕期15個月,每胎只能產1仔,之所以孕期這麼長,是為了讓幼仔在體內充足發育,這樣生下來的幼仔身高1。8米,出生後20分鐘即能站立,出生後數小時幼鹿即可奔跑,那就可以儘量避免肉食動物的襲擊,保證存活率。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

不過進化地如此成熟的長頸鹿雖然讓肉食動物沒有可乘之機,但是卻沒有躲過人類,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新估計,非洲的長頸鹿數量在過去三年下降了40?目前整個非洲只剩下18000只長頸鹿。

長頸鹿這種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考慮到長頸鹿棲息地喪失、人類人口增長和非法狩獵等因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經把長頸鹿從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上的“至少關注”提升到“瀕危”。

小長頸鹿這麼可愛,所以我們不要傷害它。答應我,好嗎?

它們是交配時間最短的生物,體型雖然龐大,但每次不到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