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潮。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三國時期唱主角的政權是曹魏、蜀漢、東吳,但它們的對手並不僅僅是另外兩國,蜀漢有南中地區的叛亂;東吳有山越以及交州的叛亂;曹魏則面對遼東公孫氏以及鮮卑的威脅。尤其是鮮卑,雙方之間有合作也有戰爭。

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對於曹魏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與蜀漢、東吳、鮮卑都發生了戰役。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曹魏與鮮卑的這次戰役——“馬城之戰”。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強大的鮮卑——“兵利馬疾,過於匈奴”

王夫之先生有一句話:“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但實際上,這裡的“強”指的是士大夫“窮兵黷武”,走武途入仕的風氣,事實上東漢末年的邊患問題很是嚴重,鮮卑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

尤其是檀石槐時期,鮮卑成為一個強大的整體,並且從中原吸收了一定數量的人才和精良武器,彌補了往期“一漢敵五胡”的軍事素質和裝備優劣上的差距。檀石槐時期的鮮卑頻繁入侵東漢邊境,在與東漢的大規模的戰役上也獲得徹底的勝利,是一個極具威脅的對手。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加以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之謀主……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雲中,匈奴中郎將臧旻率南單于出雁門……育等大敗,喪其節傳輜重,各將數十騎奔還,死者十七八。”

雖然檀石槐無愧於一代雄主,透過戰爭手段和個人威望把鮮卑捏合到一起,但鮮卑歸根結底是一盤散沙。檀石槐死後,各鮮卑部落不認可他的兒子和連,於是鮮卑又重新迴歸成諸多部落。

其中有步度根(和連的侄子)部、扶羅韓部(步度根的哥哥)、比能部、彌加部、素利部、蒲頭部、軻比能部、鬱築鞬部(軻比能女婿)等等。

其中軻比能部非常強勁,他吞併了扶羅韓部(扶羅韓的兒子洩歸泥一度歸附軻比能,又歸附步度根)、壓制步度根部,也是曹魏主要的對手。

>《三國志·魏書·烏桓鮮卑東夷傳》:“比能眾遂強盛,控弦十餘萬騎……餘部大人皆敬憚之,然猶未能及檀石槐也。”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曹魏對鮮卑各部落的態度——設計分裂,一打一拉

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鮮卑很顯然不是曹魏想看到的結果。曹魏對待鮮卑的態度當然是繼續讓他們分裂下去,並且讓鮮卑部落自己發生碰撞。鮮卑諸多部落之間本身就帶有仇恨和摩擦,又有曹魏的影響,成功被劃分成兩派。

一派選擇親近、歸附曹魏,比如蒲頭部、素利部、彌加部、步度根部、洩歸泥部,其中素利、步度根、洩歸泥都與軻比能有仇恨,是曹魏拉攏、驅使的物件;另一派對曹魏抱有仇恨和戒心,對曹魏時和時叛,沒有完全歸附,就比如軻比能部、鬱築鞬部。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田豫就是這種對鮮卑政策的執行者。原先軻比能部、素利部、彌加部三部組成聯盟,不與曹魏貿易馬匹,田豫設計拉攏素利部,分裂三個鮮卑部落;軻比能攻打素利部,田豫率軍支援素利,擊敗軻比能部將瑣奴。田豫作為守邊大將,促進、維持了鮮卑部落分裂的局面,也與軻比能產生仇恨。

>《三國志·魏書·烏桓鮮卑東夷傳》:“步度根詣闕貢獻,厚加賞賜,是後一心守邊,不為寇害……文帝立素利、彌加為歸義王。”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讎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

《三國志·魏書·烏桓鮮卑東夷傳》:“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

《三國志·魏書·牽招傳》:“又懷來鮮卑素利、彌加等十餘萬落……招通河西鮮卑附頭等十餘萬家。”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在太和二年,田豫派遣使者到鬱築鞬部,結果被鬱築鞬所殺。於是田豫率領蒲頭部、洩歸泥部進攻鬱築鞬部,獲得了勝利。這次戰役也導致軻比能的報復。軻比能率領三萬騎兵,將田豫圍困在馬城(馬邑城)。

關於這個馬城,《三國志》當中有兩種說法,一是馬城,二是馬邑城;《三國志辭典》相應地也有兩種解釋,一是在今河北省懷安縣,二是在今山西省朔州。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

《魏氏春秋》:“(田豫)還至馬邑故城,比能帥三萬騎圍豫。”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田豫在馬城(馬邑城)打了一場漂亮仗。田豫命令護烏桓司馬大張旗鼓,率領軍隊從馬城(馬邑城)南門出擊,將鮮卑軍隊的注意力吸引到南門,然後自己率領精銳部隊從北門出擊,兩面夾擊鮮卑,取得一次勝利。

另外在《三國志·魏書·牽招傳》中也記載了“馬城之戰”的捷報。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豫將精銳自北門出……虜眾散亂。”

《三國志·魏書·牽招傳》:“招即整勒兵馬,欲赴救豫……虜即恐怖,種類離散。軍到故平城,便皆潰走。”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馬城之戰”究竟誰勝誰負?

僅看《田豫傳》和《牽招傳》,似乎“馬城之戰”以曹魏的徹底勝利而告終。但實際上,《田豫傳》有專美傳主的傾向,僅記載勝利,而回避失敗。

事實上田豫兩面夾擊的行動僅為“馬城之戰”的一次區域性勝利,從根本上沒有解決被圍困的困局。軻比能的撤退其實是曹魏主動講和。

當時曹魏上谷太守叫做閻志,他是閻柔的弟弟。閻柔和鮮卑有很大淵源,閻柔曾經帶領烏桓、鮮卑對付公孫瓚;閻志在鮮卑人心中也比較有名望。於是曹魏派閻志與軻比能講和,軻比能於是放棄對田豫的圍攻。

聊一聊曹魏與鮮卑的“馬城之戰”,究竟誰贏了!

>《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柔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大破之。”

《魏氏春秋》:“比能帥三萬騎圍豫。帝聞之,計未有所出……令孫資對曰:‘上谷太守閻志,柔弟也,為比能素所歸信。令馳詔使說比能,可不勞師而自解矣。’”

結合《田豫傳》、《牽招傳》、《明帝紀》、《烏桓鮮卑東夷傳》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馬城之戰”的大概情況,田豫擊敗鬱築鞬部,隨後被軻比能圍困七天。

在這七天中,田豫試圖突圍,雖然對鮮卑進行了一定數量的殺傷,但對三萬騎兵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鮮卑又將田豫逼回馬城(馬邑城)。

魏明帝曹叡透過上谷太守閻志向軻比能講和。總體來說,曹魏放低姿態主動講和,但講和也是需要一定的本錢,如果田豫真的容易被消滅,軻比能必然不會顧及閻志的面子而放棄對仇敵的進攻。

事實上應該是鮮卑無法攻克馬城(馬邑城),牽招的援軍正在趕來,軻比能才同意撤軍。表面上曹魏吃了敗仗,但田豫也打了局部的勝仗,鮮卑也沒有佔到實際便宜,所以小編認為“馬城之戰”是曹魏和鮮卑之間的一次平局。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