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印傳奇8分錢賣掉廢銅換鹽巴,三年後“銅疙瘩”變“金疙瘩”

1958年的一天,湖北恩施的一家供銷社商店裡,店員將一斤鹽拿給櫃檯前一箇中年人。隨後,從他手裡拿走了一個“銅疙瘩”。

“吶,8分錢買一斤鹽,換你這個東西哦!”就這樣,一件“寶貝”被8分錢賣掉……01、陶罐裡的銅疙瘩

中年人姓劉,我們暫且叫他老劉。老劉家住在三岔區蓮花鄉馬尾壩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幾天前,老劉在自家田埂上除草,一鋤頭下去居然挖出了陶罐子!陶罐不大不小,還做得滿精細的……

老劉倒是沒有多想,這地下挖出來的罐子有啥不妥的地方,農村人老實,只覺得還可以“廢物利用”,就將陶罐帶回了家。

回到家後,老劉便準備清洗一下陶罐子裡的泥巴,腦子裡還盤算著可以用來裝點啥……

然而,當他傾倒罐子裡的泥漿水時,卻忽然發現一個小東西混著泥水掉到了地上!

金印傳奇8分錢賣掉廢銅換鹽巴,三年後“銅疙瘩”變“金疙瘩”

老劉撿起地上這個從罐子裡掉落出來的小東西,仔細打量著。這東西尺寸很小,大概兩公分長寬的樣子,可以放到手板心上,還沉甸甸的,發出銅鏽的光。

“咦,罐子裡怎麼會個銅塊塊……”老劉自言自語道。隨後,他將這個“銅疙瘩”擦乾了水漬,放進了包裡。

幾天後,老劉揣上銅疙瘩,便去了縣城裡的供銷社。那個年代,供銷社在老百姓心中扮演著“多面角色”。老劉心想著供銷社的人見多識廣,心許可以拿這個東西換點錢……02、8分錢賣掉“廢銅”

於是,供銷社的一名工作人員從老劉手裡接過這個銅疙瘩看了看,周身有銅鏽的顏色,應該是塊銅。

接著,他又將其上秤稱了一下,只有一兩五錢左右的重量。

“這個重量,按照廢銅收購的話,可以賣8分錢……”工作人員給出了價格。

老劉也沒有說啥,便點頭應允。隨後,他又用這8分錢直接在供銷社買了一斤鹽巴提回了家……

金印傳奇8分錢賣掉廢銅換鹽巴,三年後“銅疙瘩”變“金疙瘩”

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轉身離開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個8分錢就讓他賣掉的小東西,身份竟然如此驚人……

再來說到這名供銷社的工作人員,此時的他當然也沒有察覺這個銅疙瘩有什麼異樣,便準備將其扔到收購回來的廢銅堆裡去。

可是,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他突然瞧見銅疙瘩的底部似乎有字兒!

再用水仔細清理了幾遍之後,他真的看清楚了銅疙瘩的底部有字!到底是什麼字,他也認不出來……

不過,此時他的心思已經發生了變化,眼見著這麼個小巧玲瓏的東西,便決定將其留下自己把玩!03、“銅疙瘩”變“金疙瘩”

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銅疙瘩便成了這名供銷社人員手裡把玩的小玩意兒。這摸來摸去,居然就摸出了一些驚喜……

眼看著銅疙瘩的顏色逐漸變亮,終於讓他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天哪……這,不會是金的吧?”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寶貝兒啊!狂喜之後,他便不露聲色地將此物藏了起來,再不示人。

1961年,武漢的一家文物商店四處收購流落民間的文物,這一回便來到了恩施。

這位供銷社的店員眼見是個機會,便將收藏起來的“金疙瘩”拿去文物商店,希望能夠換錢。

最終,這個金疙瘩以100元的價格被文物商店收購,三年時間從8分錢變成了100元,供銷社店員也是喜上眉梢,爽快交易。

那麼,這個金疙瘩到底是什麼?

金印傳奇8分錢賣掉廢銅換鹽巴,三年後“銅疙瘩”變“金疙瘩”

不用說,各位已經猜到,這是一枚印,而且是金印!

首先,來看看金印的精確尺寸:它的印面為2。2cm*2。2cm,高2。2cm,重達85。5克,由純金打造。

印鈕經過仔細辨認,是一條盤繞的蛇,稱為“蛇紐”。蛇紐工藝非常精細,就連背部的圓形鱗紋也隱隱可見。04、

“晉蠻夷歸義侯”金印

金印上從右至左分三列,每列兩字共六字陰刻印文,釋為“晉蠻夷歸義侯”。

原來,這是一枚出自晉代(265年~420年)時期的金印。此訊息一出,立刻驚動全國!

金印傳奇8分錢賣掉廢銅換鹽巴,三年後“銅疙瘩”變“金疙瘩”

翻閱史料可知,三國至晉代,恩施屬建平郡,下轄沙渠、建始等縣,今恩施市即為沙渠縣。當時這一地區的人民被稱為“蠻夷”,即史書中所說的“巴郡南郡蠻”、“建平蠻”等。

當時的朝廷在政治上對“蠻夷”實行羈縻政策,只要“蠻夷”首領歸附朝廷,接受封爵,入貢和服從徵調,就承認其在當地的統治地位。

這枚恩施蓮花鄉馬尾壩村出土的“晉蠻夷歸義侯”,推測應該是當時地方少數民族首領歸順朝廷之後被賜予的金印。

不過,此印並不是出自哪位蠻王的古墓,而是藏在一隻陶罐裡,又是為何?

真實的情況,可能再也無從得知,只能定性為“窖藏文物”。即當年有人故意將金印藏於陶罐中並埋藏起來……

唉,有道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如今,如果你要欣賞這枚經歷坎坷的金印,可以前去武漢博物館走一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