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武則天(624—705)是歷史上第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她是唐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出身於隋朝皇室),祖籍幷州文水縣,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唐高宗時,武則天為皇后(655—683),唐中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705年退位。中宗復位不久後病死,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今陝西乾縣)。

關於武則天的畫像和石刻造像很多,到底哪一幅更接近真容,眾說紛紜。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現在出現頻率最高的武則天畫像,是頭戴鳳冠的畫像。此畫像出自明弘治十一年(1498)刻本《歷代古人像贊》。這張出現頻率最高的畫像,卻並不是最靠譜的,系明人的再創作,也許是想像出來的吧。這幅畫像長相倒也端莊,但明顯顏值不高,不太符合大家心目中的武則天美麗而高貴的形象。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明弘治年間畫像】

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鑿於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歷史記載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的“報身像”。?從武則天的名字來看,則:在辭海里有乃、即、只、而、若的含義;天:在辭海里有天帝、天空、依靠、精神源本的含義。武則天自起名“曌”。曌,光照乾坤之義。而盧舍那的譯意正好為“光明遍照”。這也印證了她與盧舍那大佛的關係。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四川廣元皇澤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現藏武則天晚年真容像,據說是最有可能真實體現武則天晚年樣貌的雕刻。宋人《九域志》載:武則天當皇帝后,“賜(皇澤)寺刻其真容”。這座真容石刻像神態安祥,頭戴著嵌有一小佛像的寶冠,身著纓絡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門聖母打扮。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廣元皇澤寺武則天石刻原像】

據稱該石刻像歷史上曾兩次裝金,由於年代久遠,到民國時已全部脫落。1993年又重新裝金。

【廣元皇澤寺貼金美容後的武則天石刻像】

史書對武則天的容貌的描繪,大概有三個特徵:“奇相月偃”,是說武則天面貌非常,有做人君的命,這一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龍睛鳳頸”,是說武則天眼睛大而有神,脖子細長,這一點比較具體可感;“方額廣頤”,是說武則天額頭是方形的,臉頰較大。潘迎紫版武則天就是“方額廣頤”,有神有形,只是眉毛還不夠濃,氣度也差了一點,面露肅殺之氣,而不是包含天下的雍容之氣。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當然,武則天絕不會是范冰冰式的現代橢圓形的小臉美女,她絕對是方額頭長四方臉,長相比較端莊、富態,還會有一種特殊氣質。結合袁天罡當年相面把她性別看錯的情節,進一步推測,武則天是有點男相的女人,或者說武則天是一個透出男人雄風的非常女人——這與唐時女人以胖為美,崇尚陽剛大方,苗條、陰柔不受青睞的審美標準,倒是十分相符的。這種大臉美女,在李世民和李治這樣的大唐男人看來,才是真正的嫵媚可愛!故喚“武媚”。

最美的要數《唐後行從圖》中的“唐後”。唐代人張萱《唐後行從圖》中的皇后形象,有人認為是武則天。如果畫中真是武則天,那麼這就是目前存世的關於武則天容貌的最早畫像。這幅作品曾經被宋代的《宣和畫譜》著錄。圖上所謂的“唐後”方額廣賾,頸長而豐滿,豎立著的濃眉,頭綴寶飾,身著日月袍,被二十八人簇擁著,其中有少數人是宦官,多數是宮娥。宮娥均著男裝而有耳環。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據考證,在唐代稱“唐後”的大概是中年以上的人。既不是未當過皇后的楊貴妃,也不可能是謀殺了唐中宗的韋皇后,因為她被唐玄宗所殺,畫像是不會流傳下來的。從畫的氣派上看,“唐後”所穿的日月袍,將日月花紋繡在雙肩上,打破了當時宮廷典制的約束,也只有做了皇帝的武則天才敢穿。此畫描繪的是出遊場面,所以武則天頭戴鳳帽,在平時她應戴冕旒或金鳳冠的。這麼美的女人怪不得天下有那麼多男人爭相呵護她!

武則天的真容既嫵媚又高貴故被喚作“武媚”

郭沫若生前曾對武則天的長相產生過濃厚興趣,他考證認為張萱的《唐後行從圖》中的那個長得豐滿的“唐後”就是武則天。張萱是唐代畫家,京兆(今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詳,與武則天生年有重合的時間,現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唐後行從圖》等傳世。張萱多繪宮中仕女、宮苑鞍馬,可能曾任過宮廷畫師,見過武則天,他畫筆下的武則天模樣,雖經美化,但應該還是比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