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一個月後,公孫鞅變法的第二根大棒下來了,這第二根大棒叫作《墾草令》,《墾草令》是幹什麼的?墾草的?《墾草令》是發展農業的一道命令。《墾草令》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要讓士和商兩類人都去種地,“主公,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也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的情況與秦國不同。魏國地小人多,發展農業主要靠精耕細作。而秦國不同,秦國相對來說人少地大,待開墾的荒地很多,原先放牧的草地很多。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所以,秦國需要的是動員力量開墾荒地,變草為苗,”“嗯,你說得對,我立即下旨,動員大家都去墾草“主公,要是動員好使,還要變法幹什麼?”“嗯,你說得對。你說說,該怎麼整?”“主公,咱們簡單算算,秦國人呢,除了卿大夫,無非也就是士農工商這四大類,其實,只要農工兩類人就夠了,所以,咱們要把士和商人都趕去開荒種地。“嗯,你說得對,怎麼個趕法?”“變法啊。”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公孫鞅說,之後,拿出了他準備好的《墾草令》,公孫鞅為什麼盯上了士和商這兩類人呢?在秦國,士儘管不算破落,可是日子過得也不輕鬆,那點祿田也就是剛好填飽肚子,來個親戚朋友什麼的就得勒緊褲腰帶了。所以,士一般都會找點事情幹,士們一般的出路在兩個方向,一是進入衙門當差,二是到卿大夫家中當門客。當然,也有的在社會上混黑社會,可是比例很小。可是,無論在衙門還是在卿大夫家中,士們真正也幹不了太多的事情。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秦國的衙門通常規模都比較大,主要目的就是要安置這些士,說白了就是為了提高就業率。問題是,衙門裡人多了,事情卻沒有多少,結果就是沒幾個人幹正事,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無所事事,就跑到鄉里去吹毛求疵,這家店多了幾個蒼蠅,那戶人少了幾塊磚頭等等,刁難敲詐,折騰老百姓。最後,就是農民被折騰得沒什麼心思種田了。而在卿大夫家,實際上也就是充當排場的時候有用,平時就是吹牛聊天。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問題是,卿大夫們要養著他們,怎麼辦?提高農民的地租,其結果,又是損害農民的種地積極性。而商人呢?公孫鞅早在衛國的時候就看商人不順眼,衛國是個商業發達的國家,商人們富得流油,這讓公孫鞅這個公孫心裡很不平衡,沒有羨慕沒有嫉妒只有恨了。他早就想收拾商人們,現在機會來了,《墾草令》並不是一根單純的大棒,還配了一根胡蘿蔔。胡蘿蔔是給農民的,大棒是砸向士和商的。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先來看胡蘿蔔,農民每年要交的糧食分為稅、賦兩種,稅是交給國家的,賦是交給封地主的,如果你的地是轉租來的,還要給上家交租。過去,稅賦都是固定的,後來,稅依然固定,賦則上下浮動,當然,主要是向上浮動。豐年的時候賦上漲,災年的時候稅不變,總之無論什麼年頭,日子都不好過。所以,農民的怨氣很大公孫鞅的《墾草令》規定,農民的稅負根據每年的產量來計算,這樣百姓承擔的賦稅才會公平。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百姓的負擔公平,就會熱愛自己的職業,努力種地,努力開荒了,事實證明,這一點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秦國農民吃得飽,全靠國家政策好。秦國農民由衷地說,胡蘿蔔奏效,再來看看大棒,“變法如果不先變衙門,那就不是變法,而是變戲法,是糊弄老百姓。”公孫鞅這樣說,公孫鞅說到做到,秦國各級衙門裁員一半,裁下來的人去開荒種地,留下來的人必須做到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如果做不到,也去開荒種地。衙門立即亂了營,從前總是說人手不夠,總是說事情幹不完,總是發加班費,總是申請追加公車公費。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如今好了,一刀切下一半的人,事情還是原來的事情,而且效率要提高百分之三百,幹不幹?不幹種地去,衙門裡怨聲載道。“官不聊生啊,活不下去了。”衙門的人都這麼說,說是這麼說,誰也不願意去開荒種地。於是全秦國人民都發現,衙門的人少了,可是效率卻高了很多。更可喜的是,衙門裡到鄉里考察視察檢査的人少多了,各種莫名其妙的刁難折騰少了,大家終於可以集中精力種地了。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衙門裡人浮於事坑害農民的問題解決了,公孫鞅還要解決那些在卿大夫家當食客計程車們的問題。《墾草令》規定卿大夫家中必須繳納人頭稅,按照家裡門客的數量來繳這樣一來,卿大夫們養門客的費用大大增加,於是許多門客被驅逐,只好去開荒種地。就這樣,公孫鞅雙管齊下,驅使大量計程車開荒種地,成為農民,解決了士的問題,再來看怎樣解決商人的問題。《墾草令》規定商人不準賣糧食,農民不準買糧食。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也就是說,糧食是國家專營,這樣,倒騰糧食的商人就沒出路了。針對那些實力比較雄厚的商人,官府會根據商人家的人口數量向他們攤派徭役,讓他們家中砍柴的、駕車的、供人役使的、做僮僕的人都一定要到官府登記註冊,並且按名冊服徭役。這樣,商人的負擔就會非常重,人們也不會願意去他們家裡幹活了。對付小商小販,《墾草令》也有相應規定,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那麼做小買賣的商人就沒戲了。

當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曾經大力發展農業,不過魏國情況與秦國不同

同時宣佈,國家統一管理山林、湖澤,那麼那些賣魚賣蝦賣山珍的就失去了飯碗,靠什麼維持生活呢?開荒種地。與之相應的,提高酒肉等奢侈品的價錢,加重收取這些東西的賦稅,讓賦稅的金額高出它的本錢十倍。這樣,農民不能縱情飲酒作樂,只能專心種地了。商人也徹底沒了機會,也只能開荒種地了。基本上,這就算是最早的上山下鄉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