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之戰,那是在打仗,是江湖無間道還是英雄本色

春秋之戰,那是在打仗,是江湖無間道還是英雄本色

晉文公重耳

但在春秋這樣一個各個小國林立的社會歷史階段,卻總是讓我們有點詫異。它們或者互相攻訐,或者互相聯合,但卻少有人將這種“利益至上”的國家關係,進行到底。它們之間進行戰爭往往會或者退避三舍,或者會等敵人過河擺開陣仗再打,或者會滅了敵國然後卻又受制於禮的掣肘,去迎來新的國君再復立新君,卻不直接進行滅國。

春秋之戰,那是在打仗,是江湖無間道還是英雄本色

楚莊王

可能用我們現代通俗的話說便是,榆木腦袋。可就是這樣的行為卻幾乎遍及了整個春秋的華夏大地。

從齊桓公死後,眾子爭奪君位,宋襄公領導其他小國前去幹涉,擇立新君卻不去順道夾帶私貨;到宋襄公爭霸,與楚國大戰,卻偏偏不聽兄長之言,不趁楚軍“半渡而擊”,卻非要正大光明的擺開陣仗大幹一場,最後落得的腿部重傷,不治而亡,這也讓幾千年後的我們用滿嘲諷的眼光去看待小國爭霸之下的宋襄公;總是覺得匪夷所思。

春秋之戰,那是在打仗,是江湖無間道還是英雄本色

秦穆公

再到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落魄楚國之時,楚王設宴款待,禮下之言“若是日後晉國楚國交戰,定然退避三舍”,楚王非但不生氣卻認為很真實,子成將軍想要殺之,卻被楚王叱責,等到晉文公當真當上了晉王,而楚王與諸多小國攻伐宋國,晉軍與楚軍,遙遙相望,晉軍卻又當真的遵守了昔日的約定,退避三舍,即便是在打敗楚國,實現稱霸之後,晉文公也沒有因為自己一方的優勢再去攻伐。

春秋之戰,那是在打仗,是江湖無間道還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