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本期的《水滸傳》成語故事見於小說第一百零八回,發生在荊南之戰期間,相關人物為蕭嘉穗。故事原文如下: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蕭嘉穗在城中,日夜留心圖賊,卻是單絲不成線。今日見賊人將蕭讓等三個絣扒,又聽得宋兵為蕭讓等攻城緊急,軍民都有驚恐之狀。蕭嘉穗想了一回道:“機會在此。只此一著,可以保全城中幾許生靈。”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忙歸寓所。此時已是申牌時分,連忙叫小廝磨了一碗墨汁,向間桌布鋪裡買了數張皮料厚棉紙,在燈下濡墨揮毫,大書特書地寫道:“城中都是宋朝良民,必不肯甘心助賊。宋先鋒是朝廷良將,擒田虎,到處莫敢攖其鋒。手下將佐一百單八人,情同股肱。轅門前絣扒的三人, 義不屈膝,宋先鋒等英雄忠義可知。今日賊人若害了這三人,城中兵微將寡,早晚打破城池,玉石俱焚。城中軍民,要保全性命的,都跟我去殺賊!”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蕭嘉穗將那數張紙都寫完了,悄地探聽訊息,只聽得百姓每都在家裡哭泣 蕭嘉穗道:“民心如此,我計成矣!”捱到昧爽時分,踅出寓所,將寫下的數張字紙,拋向帥府前左右街市鬧處。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繼遼國、田虎之戰後,梁山大軍又發動了征討王慶之戰,並先後佔領宛州、山南軍等地。就在攻打荊南城開始不久,宋江突然一病不起。聖手書生蕭讓前去探望時,又奉命帶著鐵面孔目裴宣和玉臂匠金大堅趕往宛州。不過,三人在途中遭遇王慶部將縻貹的偷襲,悉數被俘並押到了荊南城。荊南守將梁永下令將三人遊街示眾,此舉引起了城中義士蕭嘉穗心急如焚。蕭嘉穗想出一個辦法,撰寫了一份告荊南軍民書,鼓動城中軍民奮起抵抗。城中軍民深受鼓舞,與蕭嘉穗一起殺死了梁永並開啟城門,迎接梁山大軍入城。至此,荊南城終於被梁山大軍佔領。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兵微將寡”,意為兵力薄弱,將才短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平話》中的“今有反賊呂布,誅董卓,走離長安,襲徐州,又圍小沛。奈備兵微將寡,壕淺城低,有倒懸之急,累卵之危。”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與征討田虎之戰時出現多位降將不同,梁山大軍征討王慶期間,王慶陣營中僅有蕭嘉穗一人歸順了梁山。按照小說的描述,蕭嘉穗本是荊南名士,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王慶叛亂期間,蕭嘉穗曾經向荊南官府獻策抵禦賊寇入侵。無奈守將剛愎自用,不肯接受蕭嘉穗的意見,最終導致荊南落入王慶之手。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荊南陷落後,蕭嘉穗滯留城中,一心想著趕走賊寇。梁山大軍圍攻荊南,令蕭嘉穗充滿期待。得知蕭讓、金大堅和裴宣三人落入梁永之手後,蕭嘉穗立即鼓動城內軍民奮起反抗,並最終殺死梁永,令荊南城得以光復。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與田虎手下的降將歸順後隨即加入梁山大軍不同,荊南城光復後,蕭嘉穗並不願意加入梁山大軍,還婉言拒絕了宋江提出的推薦自己為官的建議,悄然而去。在離開之前,蕭嘉穗還對宋江等十二位好漢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蕭嘉穗認為,此時的朝廷奸佞當道,“倘舉事一有不當,那些全軀保妻子的,隨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權奸掌握之中”。這一席話也預示了梁山的未來。

此人救出三位好漢,卻不肯加入梁山,此後悄然而去

巧合的是,當時在場的十二位好漢當中,有十一位後來都選擇了辭官歸隱的道路,安享餘生。只有宋江一人執迷不悟,留在官府任職,最終慘遭暗算。由此可見,蕭嘉穗的預言還是非常準確的。

參考書籍:《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