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嗎未必

武週一朝,武氏崛起。靠著女帝武曌的影響力,包括武三思在內的一眾武家人雞犬升天,成為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嗎未必

武氏有實權,有背景,按理說武三思只要不作死,這世道能威脅到他的還真不多。滿朝文武大臣,即便武三思一時興起殺光了忠臣良將,以他的影響力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偏偏武三思在太歲頭上動土,欺負到了當朝太子的頭上,所以他的垮臺完全在情理之中。

原來,武三思想要讓自己的兒媳婦能像姑媽武曌一樣,成為繼武曌之後的第二位武周皇帝。於是,武三思教唆安樂公主與李重俊爭奪皇儲之位。我們知道,擁有繼承權的皇子為皇太子,那擁有繼承權的皇女該被稱作什麼呢?

武三思早就想好了:皇太女!

中宗李顯已病入膏肓,對此他只是抬了抬眼皮:隨你去吧。

李顯表現出的態度十分無所謂,但這並不代表當事人太子李重俊沒有反對意見。現在的武三思,估計已經在家裡準備當太上皇了,就算李重俊手無實權且缺乏耳目,也能看出武三思正在覬覦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繼承權。

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嗎未必

自古以來,哪次奪嫡事件不是打得胳膊腿亂飛?事關將來的王朝正統,李重俊並沒打算讓步。所以,他糾結了所有武三思的仇敵,打算以政變的形式捍衛自己的太子之位。

公元707年七月,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李重俊在一眾黨羽的幫助下,帶著一票羽林軍發動景龍政變。李重俊事先已偽造好聖旨,隨時準備攻入武三思府上,將其父子及一眾私黨殺之後快。

當然,殺武三思只是李重俊計劃的一部分,以目前的形勢來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李重俊必須一不做二不休,一次性根除所有阻礙。因此,李重俊準備在幹掉了武三思以後,將所有兵力調集到皇宮之中,與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進行決戰,鹿死誰手聽天由命!

由於,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所以李重俊的隊伍輕而易舉地殺入武府,幹掉了當朝權宦武三思和他的兒子。緊接著,李重俊率領人馬攻入皇城,在玄武門外嚴陣以待。正當李重俊想要以一番慷慨陳詞發動總攻時,異變突生。

中宗李顯站在玄武樓上,喝止了政變,直接讓李重俊的人馬原地解散!一群原本就沒什麼凝聚力的革命隊伍,就這樣走向了失敗。李重俊不得不逃出皇城,沒成想卻被手下的親信背叛了。最後,李重俊的腦袋被最信賴的近臣砍下,成為脫罪的籌碼。

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嗎未必

從李重俊的政變過程中我們能看出,李重俊的思想還是太幼稚了。政變牽涉的因素太多,所以在發動政變以前一定要做好軍隊的思想工作,讓每個人都做好橫死當場的覺悟,並許諾讓參與者瓜分到充足的既得利益。

顯然,這一切李重俊都沒考慮到,所以當他帶著人馬打算幹掉自己的老爹時,李顯只用了幾句話便讓政變像小孩子的家家酒一樣成了笑話。不過,在這個故事裡最悲慘的並不是李重俊,起碼他的政變取得了一點效果,那就是與仇敵武三思同歸於盡。

武三思,這個權傾朝野的男人,最後竟被無權勢的太子反撲,丟了性命,這轉折著實頗有戲劇性。用現代人的話來說,武三思太“浪”了,一點都不懂得“凡事不可太盡”的道理。很多歷史愛好者都覺得,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實則不然。

他可是武則天最喜歡的侄子,曾經差點成為武周朝的第二任皇帝。即便武曌駕崩,但武周皇帝留下的威懾還在,加上武三思在武周時期糾結的一票黨羽,足以讓他成為最有權勢的權臣。因此,他與上官婉兒、韋后之間的姦情,或許是因為韋后一黨有求於他也未可知。

武三思之所以得勢,是因為他利用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嗎未必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在政變中意外死亡的武三思成了一具屍體,他再也無法干預李唐王朝的未來發展。總而言之,太子李重俊的政變失敗後,死在這場革命中的李三思被追封為梁王,李重俊的人頭也成了擺在供桌上的祭品。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李旦靠政變上位時,天下又是另一番光景。武三思與李重俊這對冤家的地位發生了轉折,不但李重俊的太子之位被追認回來,武三思的封號也被剝奪了。不但如此,武氏父子的屍體還被李旦挖出鞭屍,大快人心。

參考資料:

【《新唐書》、《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