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滅亡時,還剩下多少爛賬,這些爛賬最終是怎麼處理的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閉關鎖國的清朝,在內憂外患之下風雨飄搖。一方面為了平息太平天國等農民叛亂,軍費支出大量增加不堪重負,不得不向西方國家借款;另一方面,軟弱無能的清廷飽受西方列強欺凌,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產生大量賠款。這也加速了清朝腐朽統治的滅亡。

讓人好奇的是,清朝滅亡後,那些所欠西方列強的賠款和借款債務,後來怎麼處理的呢?

清朝滅亡時,還剩下多少爛賬,這些爛賬最終是怎麼處理的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場景)

一、清朝的外債情況。

晚清對外舉債始於1853年二月,那時上海道臺吳建彰為了剿滅太平軍,向上海洋商借款13000銀洋。在隨後58年裡,清廷共有外債208筆,其債務總額13億兩白銀之多,其中61%為各項不平等條約對西方列強的賠款轉債,29%為實業借款,真正用於海防和抵制外侮的借款僅佔6%,此還另有3%維持行政運轉,1%鎮壓革命或起義。

清廷借債的重要轉折點是甲午戰爭。在此之前,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朝代表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中國賠償2100萬兩銀元。

1851年爆發太平天國運動,那時的清廷已經從富翁變為負翁,財政捉襟見肘。等到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和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再次賠款400萬兩後,清廷不堪重負,開始大量借款。

最初時清廷對於借款還是非常理性的。比如1862年,福建巡撫向當地的英法商內借款50萬兩,曾引發朝廷的注意和不滿。但等到左宗棠西征時,情況就截然不同,為了籌措軍費,他先後向洋人借款六次,總額高達1600多萬兩,年息最多時達到驚人的18%

總的來說,甲午戰爭前清廷借款5300餘萬兩,但這些錢很快都還清了,並無積欠。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的外債因賠款而劇增,僅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除了要賠付高達2億兩的白銀,同時還支付了3000萬兩“贖遼費”。由於日本限定三年還清,清廷只得向沙俄、德國和法國借款,合計3億兩白銀。為了還這筆錢,東北的礦權,南滿鐵路以及旅順、大連、膠州灣、廣州灣經營權,都屈辱地交給了這三個國家。

此外,庚子賠款又使得清廷欠下4。5億兩白銀的賠款外債,加上39年還清的利息,總額高達13億兩之多。所以清朝後期最大的外債,就是庚子賠款。

清朝滅亡時,還剩下多少爛賬,這些爛賬最終是怎麼處理的

(影視中的末代皇帝)

二、民國初期債務處理。

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正式覆滅,為期39年的外債,清朝只賠付了十年,按說改朝換代之下,民國是不用還這筆錢的。但西方國家拒絕吞下這個啞巴虧,他們提出,既然清朝滅亡,那麼剩下的賠款,就該由新生的國民政府繼續償還。

孫中山為了防止西方國家惱羞成怒干涉內政,早在清朝滅亡前,就和西方約定,民國成立後,繼續履行庚子賠款協議,維持西方國家原有的在華利益。還發布了《大總統告友邦人士書》,公開承認清政府所欠賠款及外債之償還責任。

此後賠款的擔子,就落到了民國政府和北洋軍閥身上。這期間,在羅斯福提議下,美國於1907年7月放棄了賠款,並將美國所獲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了中國,用於資助中國留學生和建立清華大學之用。

清朝滅亡時,還剩下多少爛賬,這些爛賬最終是怎麼處理的

三、一戰之後債務處理。

一戰爆發後,北洋政府向德國、奧匈帝國宣戰,這兩國的庚子賠款自然也就此停止。一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奧匈放棄了對剩餘賠款的索求。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新生的蘇俄,為了爭取中國的率先承認和支援,也主動放棄了在中國的各項特權及賠款。而美國也將剩下的庚子賠款全部退還中國。

在這兩國的帶動下,比英法意荷等國,也心有不甘地退回了部分庚子賠款,並在1925年到1933年間陸續宣佈廢除賠款條約,以支援所謂的教育文化事業。

日本可以說是這些國家中,最為無恥的。在其它國家紛紛宣佈退還庚子賠款,並廢除條約時,日本迫於壓力,也象徵性地宣佈用庚子賠款支援中國教育事業。但事實上這筆錢並沒有用在中國文化事業,而是全投到了日本軍事的發展上。

到1933年時,其它國家賠款條約都已廢除,只有日本仍然源源不斷從民國政府收取當年的賠款。1936年,日本在已經佔領東三省,雙方劍拔弩張之際,仍然催逼民國政府繼續支付賠款,並拿著這些錢擴張軍隊,下定決心一舉殲滅中國。

而當時的蔣家王朝原本並不想和日本撕破臉,這也導致這個賠款一直延續到珍珠港事件爆發,美英向日本宣戰後才停止。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都得以廢除,這些過往的賠款和外債才真正徹底煙消雲散。

(參考資料:《庚子賠款的四次變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