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卻依然重用地方大姓

三國時期許多地方的名門望族,門閥,豪強為了自身利益互相勾結,透過各種方式(聯姻,拜師,結拜等)組成一關係網,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地方上的多地政務都是他們說了算,號召力極強。當年南中叛亂就是這些地方豪強引起的,諸葛亮費了很大勁才將這些叛亂平定。諸葛亮平定南中後並沒有立刻進行行政官員大換血,而是相反,繼續重用了這些地方大姓。

南中地區主要有兩大勢力,一為大姓,一為夷帥,而南中叛亂主要是以雍闓為首的地方大姓勾結夷帥所致。雍闓其實是西漢開國功臣雍齒的後人,漢高祖六年(前206年),雍齒被封為什邡侯,封地在廣漢郡。等到元康四年(前62年),雍姓一族從廣漢遷徙到滇池地區,到了雍闓這一代,雍闓成為當地諸大姓的首領。這些地方的大姓自從東漢中期以來,由於漢王朝的勢力逐漸衰微,他們也越來越傾向於割據一方,不服朝廷的管轄。劉備平定蜀中之後,曾試圖恢復對南中地區的統治,他先後任命鄧方、李恢為庲降都督,但是收效甚微。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南中豪強勢力更加蠢蠢欲動。據《三國志?蜀志·呂凱傳》記載:“雍闓等聞先主薨於永安,驕點滋甚。都護李嚴與闓書六紙,解喻利害,闓但答—紙曰: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遠人惶惑,不知所歸”。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卻依然重用地方大姓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在處理好國內事務後,著手南征事宜,蜀漢分兵三路,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南中平定之後,諸葛亮仍然重用當地的大姓進行統治。以至於《漢晉春秋》中說:“南中平,皆即其渠帥而用之”。所謂的渠帥也就是當地的大姓。在雍闓反叛期間,任用了當地的一批大姓出來為官,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後,非但沒有罷免他們,反而承認了雍闓的任命。另外,他還鼓勵這些大姓擴充自己的部曲,這些部曲平時為大姓從事生產,戰時可以拿起武器作為大姓的私兵,因此諸葛亮的這一做法實際上大大擴大了當地大姓的實力。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在平定大姓反叛之後仍然重用這些大姓呢?我想這與諸葛亮征討南中的目的有關。他的出兵策略用馬謖的話來說就是“願公服其心而已”,從而達到利用南中的物資來資助他進行北伐。因此,他在平定南中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清掃當地的統治勢力,而是儘量做到相安無事。畢竟他們根深蒂固,所以還要用。平叛後繼續任用他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就當權易之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