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前言

在下喜歡三國,但是懂得少,三國裡面提起諸葛亮,絕對的高大上。無論正史那部著作,都把諸葛亮評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

尤其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更是把諸葛亮描繪成智者的化身。“草船借箭”“三氣周瑜”“舌戰群儒”等等,都是三國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下不才,沒有過硬文學功底,沒有全面讀過三國方面權威著作,就憑自己手裡這幾本書,勉強為大家介紹下我喜歡的諸葛亮的故事。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關於大家熟知的“六出祁山”其實是錯誤的。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那麼到底這六次蜀魏之間的戰爭怎樣呢,又有哪些故事,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那段狼煙四起,三足鼎立的戰火歲月去探尋吧

01 北伐的戰略意義

關於後代好多人都在譴責諸葛亮,說他撮爾小國,不自量力,數次北伐,空耗蜀國國力,使得蜀國本來可以多延續幾十年,結果被諸葛亮北伐給斷送了。可是我的看法跟這些意見相左。

請看看魏明帝和孫資的對話。魏明帝聽說諸葛亮屯兵漢中,就想派大軍進攻。問孫資的看法,孫資說道:

“以前太祖(曹操)攻打南鄭,討伐張魯,在陽平之戰中,身臨險境,而後才勉強取勝,夠來又親自率兵救出夏侯淵的軍隊。

他曾多次說到“南鄭真像天上監獄,中間的斜谷道簡直是五百里石穴。”由於那裡的地形險峻,他才慶幸救出夏侯淵的軍隊,才說了上面的話。再者,太祖皇帝用兵如神,深知蜀賊棲息於崇山峻嶺之間,吳匪流竄於江河大湖之上,因而對他們加以容忍,暫時避開,不強迫將士們死打硬拼,不爭一朝一夕的氣忿,這就是所謂的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了。

如果現在進兵南鄭討伐諸葛亮,不但道路艱險,還要調集精兵,轉運物資,再加上鎮守南方的荊,揚,徐,豫4州,防止孫吳的水上進犯,共需兵力十五六萬人,這樣就還需要徵發更多的兵役,調集更多的物資,全國都會因此騷動起來,耗費巨大,這的確需要陛下深思熟慮。

防守和進攻相比,僅需二分之一的力量。但以我們現有兵力,分派將領據守各個險關要隘,威力足以使強敵震恐,使我國邊境安然無事,將士可以養精蓄銳,百姓也不受勞役之苦。數年之後,我國國力強大了,吳蜀二賊必然自己疲憊下去。”

最後魏明帝停止了攻擊計劃。(這段對話出自資治通鑑第70卷魏紀二烈祖明皇帝之上)。

孫資的話真是切中當時魏蜀的要害。孫資的戰略眼光很高,以諸葛亮的戰略眼光不會想不到,所以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後,就屯兵漢中,積蓄力量,剋期北伐。

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

只有出蜀,佔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

對於蜀國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這有相對性,曹魏攻不進來,但蜀漢也殺不出去,用一句話來形容蜀地:“天下大亂,勝天堂、天下一統,死牢房”。

天下大亂,佔據蜀地。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充自己的軍隊,意圖天下,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伐,以戰養戰。曹魏是塊大肥肉,不可能一時吞下,只有零碎的敲打。

02 第一次北伐(一出祁山)

當時,從漢中北進,有兩個方向4條道路。

一個方向是出秦嶺入關中,在這個方向上有兩條通道:

一條是出秦嶺子午道,進入關中;

一條是經秦嶺褒斜道,出入斜谷,進入關中西部。

這兩條通道谷長路險,都有棧道,大軍行動比較困難。

另一個方向是往西經陽平關進入隴山,在這個方向上有兩條通道:

一條是出陽平關,經故道,散關,進入隴東;

一條是出陽平關,經武都,建威到隴右的祁山出天水。這兩條道路較遠,但略為平坦。

(以上地名因為解釋起來太費篇幅,有朋友不明白的可以百度,我就不標明瞭)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魏明帝太和2年,蜀漢建興6年(228年)諸葛亮開始第一次北伐。

當時魏延曾經提出一個以奇兵出子午谷直逼長安之計。魏延是這樣說的:

“聽說夏侯楙是魏帝的女婿,此人膽怯而沒有謀略。現在請給我五千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的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向北走,不出10天,就可以到達長安。

夏侯楙聽說我突然來到,一定棄城逃跑。長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而已了。橫門的糧倉存糧和百姓逃走剩下的糧食足夠我軍食用。

等到魏國在東方集合軍隊,還要20多天,而丞相您從斜谷出來接應,也完全可以到達了。這樣,就可以一舉而平定咸陽以西的地方了。”

諸葛亮認為這是危險的計策,不如安全的選擇走平坦寬闊的道路,可以奪取隴右,有十足把握而沒有危險,所以不用魏延之計。

諸葛亮故意放出訊息要由斜谷道進攻郿縣,他派鎮東將軍趙雲和楊武將軍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而自己則親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

曹魏聽到諸葛亮率領大軍進攻的訊息後,朝野恐懼。為什麼呢?

因為在劉備死後這5年裡,蜀漢一直沒有對曹魏大規模用兵,保持低調,所以認為蜀漢是頭“溫順的小綿羊”,反而是東邊那個不老實的孫權是個“刺兒頭”,總是搗蛋。

因此,曹魏把主要兵力和精力都放在對付孫權這個“刺兒頭”身上了。

曹魏大臣都蒙圈了,不知道怎麼應對了。還是魏明帝,作為帝國的扛把子,總要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態度來。

魏明帝見到諸葛亮率領大軍前來,就說到“諸葛亮本來依據山川險要固守,現在親自率兵前來,正合兵書上講的‘招敵前來’的策略,這次一定能夠打敗諸葛亮。”

魏明帝立刻派大將軍曹真(曹魏帝國第二軍人)都督關右諸軍駐紮在郿縣,全力防禦趙雲鄧芝等蜀漢軍隊。可是中計了。不僅是曹魏中央聽到諸葛亮突然北伐恐懼,地方也是如此。再加上諸葛亮軍陣整齊,號令嚴明,戰鬥力極強,所以天水,南安,安定3郡都嚇怕了,3郡全部投降諸葛亮。

知道中計後,魏明帝又調整部署,命令右將軍張郃,統領步騎兵共5萬抵禦諸葛亮。他自己也到長安坐鎮。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這時候諸葛亮也出了昏招。他放著魏延,吳懿等等蜀漢名將不用,卻用了“華而不實”的馬謖為先鋒,率領諸路軍隊去搶佔戰略重地街亭。

馬謖不聽諸葛亮的部署排程,也不聽手下參軍王平的多次勸諫,沒有在山下據守城池,而是全軍上山。企圖以居高臨下之勢對付曹魏的張郃大軍。

張郃來到街亭,一見馬謖如此白痴,就就率領大軍進攻。斷絕馬謖的水源,命令士兵猛烈攻擊。

馬謖大軍被張郃大軍打的大敗而逃。本來張郃想乘勝追擊,但是參軍王平在大軍潰敗後,獨自率領千人擂鼓固守陣地,張郃懷疑有伏兵而沒有追擊。王平就緩緩的收攏各部逃散的軍士,率軍返回了。

失去街亭,諸葛亮在想往前進攻沒有了戰略據點,無奈只好逮了1千多家人,撤回漢中。趙雲鄧芝的疑兵也被曹真打敗在了箕谷,幸賴趙雲斂兵固守,才損失不大。

這次北伐,諸葛亮大軍一出,曹魏恐懼,3郡投降,形式大好呀。(假如馬謖的先鋒部隊能打敗張郃,打不敗固守也行,固守不行和張郃拉鋸戰也行,堅持到諸葛亮大軍到來。……可惜歷史不如假設。我們後人只有妄自憑弔空由傷了。)這次北伐也有個“收穫”,就是曹魏天水參軍姜維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很喜歡他,留在身邊了。

曹魏帝國的大將軍曹真,平定投降蜀漢諸葛亮的天水,南安,安定3郡後,斷定諸葛亮定會以這次祁山之敗為戒,以後定會從陳倉出兵。所以命令將軍郝昭,王生據守陳倉,修築陳倉城。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第一次與第二次北伐行軍路線圖

03 第二次北伐(不易的攻堅戰)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有人勸諸葛亮再次出兵,諸葛亮拒絕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所以他以自己用人不當為由,上書蜀漢後主,自貶三級。獎賞上次有功的王平,處罰沒有勸諫馬謖的李盛,黃襲等人(還有陳壽父親)。對上次作戰有微小功勞的,壯烈之士,全部一一甄別,在全國公佈自己的過失,訓練士卒,以備後用。

這樣,軍隊將士精簡幹練,百姓也忘了以往的兵敗了。

(諸葛亮真是偉大的政治家。難怪多年以後,二貨晉武帝問蜀漢原尚書令樊建,諸葛亮治國如何。樊建答到“聞過必改,而不驕傲。賞罰的信義,足能感動神明。”晉武帝聽後不禁大加感慨,假如自己能遇到這樣的人才來治國,哪有現在的勞苦。)

諸葛亮聽說在同一年,曹魏大司馬曹休(帝國第一軍人)被東吳大敗,關中名將張郃也被調往東南戰場,所以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散關出發,包圍陳倉。

諸葛亮見陳倉守兵不過千把人,自己有數萬大軍,關中去救援東邊曹休的大軍還沒回來,所以決定猛攻。

郝昭真是條硬漢。諸葛亮軍架設雲梯,運用衝車攻城。郝昭軍就放火箭點燃雲梯,燒死在雲梯上計程車兵。郝昭又用繩子捆起大磨盤砸衝車,衝車被砸毀。

諸葛亮製作井字形木欄,用石塊,土想把護城的壕溝填平,然後直接用井字欄爬上城牆。

郝昭就在城內又修築城牆。諸葛亮又挖地道,想從地道進城,郝昭就在城內挖橫向地道進行攔截。就這樣,數萬大軍頓于堅城之下,雙方僵持了20多天。

這時候曹魏已經從東南戰場撤出了人手來幫忙。大將軍曹真命令費曜等人緊急救援郝昭。魏明帝也派關中名將張郃緊急回救郝昭。

諸葛亮大軍由於糧食有限,見陳倉久攻不下,又聽聞曹魏救援軍隊就要到來,所以撤軍返回。

諸葛亮雖然撤軍,但是這位“大名垂宇宙”的諸葛亮是真讓魏明帝揪心。他在召見張郃時候,問張郃“將軍要是救援郝昭遲了,諸葛亮是不是已經佔領了陳倉?”

張郃知道諸葛亮大軍深入作戰,糧草肯定不足。回道“等臣趕到陳倉,諸葛亮已經撤走了。”

張郃日夜兼程急行軍,還沒到陳倉,果然如他所料,諸葛亮因為糧草問題撤軍了。按理說窮寇莫追,更何況諸葛亮向來以持重聞名,肯定善於斷後。就有不信邪的,曹魏將軍王雙率軍追擊,被諸葛亮大敗,擊斬王雙。

這次北伐可以說根本就是小型的攻城戰。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曹魏還是領略到了諸葛亮的厲害——敗軍撤退途中擊斬曹魏將軍。

04 第三次北伐(完成一個小目標)

諸葛亮幾乎沒給自己多少休整部隊的時間,也沒給曹魏多少喘息的機會,又率軍捲土重來了。

在撤圍陳倉後的來年春又開始了他的第3次北伐(進攻陳倉是228年12月,229年春天又開始了北伐)。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這次諸葛亮調整了自己的戰略方針,不再是企圖一下子佔領隴西諸郡,而是縮小戰略目標,消除漢中西部威脅,進攻武都,陰平2郡,為以後北伐奠定基礎。

諸葛亮派陳式率兵攻取了武都,陰平2郡。

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立刻率兵救援2郡,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進攻郭淮後方的建威,郭淮還沒有不得已率軍回援自己後方根據地,放棄武都,陰平2郡。

這樣,武都,陰平這倆漢中西部的釘子就被諸葛亮拔除了。 這次北伐以蜀漢佔領了2個日後出兵曹魏的戰略據點結束了。

05 曹魏反擊戰(被一場雨耽擱的戰爭)

面對蜀漢諸葛亮鍥而不捨的“畢生事業‘滅掉曹魏,統一全國’”曹魏新任大司馬曹真開始動作了(原曹魏帝國第一軍人大司馬曹休在和東吳夾石之戰後慚憤而死)。

曹真上書請求出兵反攻蜀漢。

他計劃自己率兵走斜谷,然後其他將領數道並進,一定可以大勝(想象總是豐滿的)。

魏明帝同意,命令大將軍(曹魏帝國第二軍人)司馬懿逆漢江由西城進軍,和曹真在漢中會合。其他將領有的出子午谷,有的走武威。

(這陣勢是要滅了蜀漢呀!)

對於曹真的計劃,曹魏內部有不少反對意見,司空陳群,太尉華歆,少府楊阜,散騎常侍王肅(王朗兒子)是代表。本來魏明帝就是希望曹真有所作為的。不怎麼理會大臣反對。

諸葛亮聽到曹魏率領大軍進攻,而且帝國頭2號人物都來了。

率軍在城固,赤坂等待敵軍,又讓李嚴(蜀漢2號人物)率領2萬軍隊趕往漢中,讓李嚴兒子李豐統領軍隊掌管軍隊接應之事。

可以看出來諸葛亮重視這次曹魏的反攻。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曹真是意氣風發的出兵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大雨磅礴,曹真大軍行走在崇山峻嶺之中。

棧道被大雨沖毀,大軍還要防備山洪暴發和泥石流等險情。

即使曹真一心為公,跟將士們同甘共苦,軍中賞賜不夠了,就把自己家財拿出來,跟將士們一起分享,將士們都感念他的恩情,這也是不夠的呀。

瓢潑大雨連下30多天!

在群臣不斷上書請求撤軍的情況下,魏明帝下詔曹真大軍班師撤軍。

曹魏大軍在沒有見到對手蜀漢軍隊的蒙圈狀態下,來了個“千里自駕遊”,洗了洗露天浴,又返回駐地,(不久後曹真就病故,曹魏總司令換成了司馬懿)因為連綿大雨,出蜀之道路也斷絕,於是諸葛亮無奈也率蜀軍撤退。

06 第四次北伐(二出祁山)

曹魏太和5年,蜀漢建興9年(231年)諸葛亮進行了他的第4次北伐。這次北伐有很多看點。

諸葛亮在第3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後,就是為這次北伐做伏筆的。

斜谷,箕谷和子午谷雖然距長安直線距離較近,但是山高路險,易守難攻。如果蜀漢大軍走這裡,不可能不走漏風聲,如果曹魏提前派兵據守,蜀漢大軍不僅出不去,還有被圍殲的可能性。道路崎嶇,糧運困難,本身一直就是制約蜀漢的關鍵因素。

所以風險太大,對於一向持重的諸葛亮來說,還是遠走較為平緩的武都陰平,出祁山,屯兵隴上較穩妥。

如果能全取隴上天水,南安,安定等地,並和塞外的鮮卑軻比能等部聯絡,形成遠近合擊長安之勢,尋機奪取長安,也是個穩妥之計。

但是,這次跟第一次北伐的情況比,糟糕透了。

就像前面所講,以前曹魏覺得蜀漢在劉備死後是頭“溫順的小綿羊”,所以在關中地區防守薄弱,百姓更是很久未見兵革了。

本來隴上3郡已經投降,諸葛亮滿可以在隴西站穩腳跟的,可是馬謖丟失戰略要地街亭,哎,大好形勢就這麼丟了。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這次諸葛亮是做足了功課。

諸葛亮鑑於以前大軍糧運困難,首次使用木牛運送糧食(三國志,資治通鑑記載這次是木牛)。命李嚴管理蜀漢後方基地漢中所有事務,率領魏延,吳班,王平,高翔等將。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曹魏的兵力部署大概是這樣。大將軍司馬懿,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徵蜀護軍戴凌駐軍長安。雍州刺史郭淮駐軍在隴西。前將軍費曜駐軍上邽。將軍賈栩(晉書做賈嗣,資治通鑑做賈栩。今從資治通鑑)魏平駐軍祁山。

諸葛亮率軍從漢中出發後,經武都直到曹魏前沿陣地祁山。發動圍攻。曹魏諸將聽聞諸葛亮兵圍祁山後,馬上決定由司馬懿率軍自長安進入隴西,增援祁山,郭淮率軍增援上邽,保障這倆戰略據點的安全。

這時候張郃建議將部隊分作兩部。一部屯兵雍縣,郿縣;一部前去救援祁山。

但司馬懿不同意,理由是

“如果前面的部隊(魏平,賈栩的駐軍)能獨立抵擋敵軍部隊,將軍的建議就是對的,如果前面部隊不能抵擋敵軍,而我們把軍隊分為兩部分,這就是楚國三軍被黥布擊潰的原因。”

下面的戰事各種史料記載就不一樣了。

看《晉書·宣帝紀》在司馬懿拒絕張郃後,記載道:

遂進軍隃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

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

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大概意思就是諸葛亮聽說曹魏大軍快來了,親自率領大軍搶割了上邽附近的小麥。關中本來在曹魏時期就乏糧,所以司馬懿手下害怕了。

司馬懿鼓勵大家,說諸葛亮多謀寡斷,他一定會安營固守,然後搶割上邽附近小麥。咱們正好日夜兼行,前去。諸葛亮不敢跟司馬懿決戰。司馬懿派將軍牛金引誘諸葛亮出戰,諸葛亮剛一交戰就後退,司馬懿追到祁山。諸葛亮屯滷城。佔據南北二山。

司馬懿攻下諸葛亮營寨,諸葛亮趁天黑逃跑,司馬懿追,打敗諸葛亮,俘斬萬人。絕對算是曹魏大捷。因為諸葛亮幾次北伐,曹魏都沒有一次性俘斬萬人的“大捷”。

而且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懼怕司馬懿,趁天黑跑路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的就太簡略了。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這裡倒是沒寫雙方具體交戰情況,但是沒有諸葛亮懼怕司馬懿,趁夜逃跑,被司馬懿追上俘斬萬人的大捷。

晉人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在司馬懿拒絕張郃後,記載道:

遂追。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耀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兵而還,宣王尋亮至於滷城。

張郃曰:“彼遠來逆我,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懸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詡、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畏虎,柰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已,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資治通鑑》在司馬懿拒絕張郃後,記載道:

遂進。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隱還。懿等尋亮後至滷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

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諸將鹹請戰。

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王平於南圍,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首三千,懿保還營。

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譴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與亮戰,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看來司馬光老先生不信晉書那套說法,寫《資治通鑑》時候認為《漢晉春秋》的說法比較靠譜。所以寫這段歷史時候引用了《漢晉春秋》的說法。

個人觀點覺得《晉書》這段記載確實不靠譜。

一:這次交戰是諸葛亮第一相遇司馬懿,倆人以前從來沒有交過手,不應該懼怕司馬懿。要說有點忌憚還是對打敗過馬謖的張郃有點。沒有理由對一個從未交過手的人怕成這樣。

二:諸葛亮每次北伐吃虧都是吃虧在糧運難的問題上,這次收割了上邽附近小麥,不會這麼快就逃跑吧。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所以我就按照《漢晉春秋》《資治通鑑》為準敘述了。

司馬懿拒絕張郃分兵建議後,決定親自帶領軍隊找諸葛亮決戰。諸葛亮得知司馬懿救援祁山的訊息,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祁山外,率領主力大軍迅速北上上邽,企圖佔領這個戰略要地。到了上邽後,諸葛亮和上邽城中的郭淮費曜都知道上邽附近的小麥特別重要。

所以,二人不等司馬懿援軍趕到,率領軍隊出城攻擊諸葛亮。諸葛亮大敗郭費二將,二將逃回城中堅守,眼看著諸葛亮收割小麥作為軍糧。

(對此我有個疑問,既然諸葛亮打敗了郭費二將,為什麼不順勢拿下上邽?)

諸葛亮大軍正在搶割小麥時候,司馬懿大軍到了隃麋,開始對諸葛亮大軍形成威脅。

諸葛亮開始整合軍隊,收割了少部分小麥(從《三國志、魏書》:宣王與亮相持,賴得以此麥為軍糧。以及後面諸葛亮因糧盡退兵,可以看出蜀漢收割了少部分小麥)開始在上邽之東,迎擊司馬懿。

司馬懿卻據險固守,諸葛亮求戰不得率軍返回。

到現在為止,諸葛亮身後祁山要地沒有攻下,搶收的麥子也不多,上邽也沒有佔領,也沒有殲滅曹魏主力部隊,所以講諸葛亮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曹魏除了郭淮費曜跟諸葛亮打了一架失敗,一直就是對諸葛亮避而不戰。兩軍陷於相持階段。

這時候張郃又出主意了。就是上面講的。提出大軍在滷城這裡跟諸葛亮相持,另外分兵繞道諸葛亮背後,形成夾擊之勢,進行攻擊。司馬懿又是拒絕。

對於張郃兩次提出建議,司馬懿兩次拒絕,大概可以看出現在曹魏第一總指揮(司馬懿)和第二總指揮(張郃)之間有矛盾。

司馬懿在這裡跟諸葛亮死耗了,曹魏諸將是群情義憤。數次請戰。司馬懿就是拒絕。賈栩魏平都在譏笑司馬懿了,司馬懿也因此恨他倆。可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就是不出戰。

可能是面對曹魏將領的不停譏諷,司馬懿決定派遣張郃進攻蜀漢王平的大寨,自己率軍同諸葛亮主力決戰。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等跟司馬懿決戰。

雙方經過激烈戰鬥,曹魏大敗,蜀漢大勝,獲得甲首3千,玄鎧5千領,角弩3100張(這裡甲首有不同看法。多人認為是正規重灌士兵的首級,玄鎧是重甲奇兵的鎧甲,角弩是遠端攻擊武器,一般位於步騎兵之後。

蜀漢繳獲如此多角弩,可以看出曹魏步兵遭到慘敗。如此看來,蜀漢戰鬥力絕對強過曹魏。司馬懿率領敗軍又回到跟諸葛亮滷城相持的營寨。

現在對諸葛亮來說是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就在這時候,諸葛亮自家後院出了大問題。諸葛亮這次為了集中最大兵力北伐,把李嚴(蜀漢2號人物,同為劉備託孤的輔政大臣)調到漢中,總管丞相府事務。

並且把李嚴本部2萬人馬劃歸自己指揮,還給了李嚴總後勤部長的官幹。戰事從2月一直拖到6月,李嚴掌管軍糧日漸稀少,加上連日大雨,從蜀漢內部轉運十分困難。

李嚴就派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告訴諸葛亮,糧草不濟勸諸葛亮退軍。李嚴聽到大軍退軍,又偽裝講軍糧充足,大軍為何退軍?

上書後主說大軍退軍是想誘敵深入。後來諸葛亮拿出李嚴前後給諸葛亮的信來,李嚴理屈詞窮。諸葛亮嚴辦李嚴。把他免官削爵。

真是不讓人省心呀。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儘管如此,諸葛亮雖然退軍,但是還獲得大功一件。那就是在撤退途中,射殺了曹魏第三軍人張郃。

《魏略》記載張郃見諸葛亮退軍,說到歸師勿遏。建議司馬懿不要追擊。司馬懿又拒絕了。並且讓張郃親自率軍追擊。結果張郃中了諸葛亮計,在木門被諸葛亮大軍居高臨下射中大腿,不治身亡。

我們看看這次張郃和司馬懿。張郃前後3次建議都被司馬懿拒絕。要說張郃前2次分兵建議,我覺得也行也不行。司馬懿拒絕無可厚非。但是作為多次大敗東吳,智擒孟達,勸魏武帝剛拿下漢中之時,勸魏武帝趁劉備立足未穩,突然攻擊劉備,這幾次的作戰經驗來看,司馬懿絕對是大將之材了。

為何對窮苦莫追,尤其是一向持重善於斷後的諸葛亮,就要派張郃親自追擊。要說司馬懿為了排擠張郃,在曹魏西北軍中獨大,故意陷害張郃也是有道理的。

這次北伐有幾個看點。

一諸葛亮發明木牛運糧食。

二諸葛亮司馬懿這倆對手首次交手。

三蜀漢射殺曹魏名將張郃。

四諸葛亮廢李嚴,徹底解決自家後院的後顧之憂。

經過這次北伐,諸葛亮決定休養生息,準備充足後,再攻曹魏,而且這次諸葛亮心中有了徹底扭轉前幾次因缺糧而不成的北伐之志。

07 命隕五丈原

曹魏青龍2年,蜀漢建興12年(234年這個讀起來順嘴的年份死了兩位著名人物。一個是漢獻帝劉協,一個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且倆人同年生人,同年死去。歷史是不是也在訴說大漢將一去不復返呢。)

春2月,在春寒料峭的西北高原上,諸葛亮的10餘萬大軍出現在了斜谷的北口附近。

從2月份開始,10萬大軍艱難的攀爬橫亙在漢中平原北部的秦嶺山脈,走了將近2個月時間,才透過褒斜谷走了出來。

到達隴東郿縣。列陣於渭河之南。

在上次諸葛亮退兵後,曹魏軍師杜襲,督軍薛悌都對司馬懿講到,“來年麥熟,諸葛亮肯定還會再來進犯,關中缺糧,應該從冬天開始從中原運糧。”

司馬懿卻講到“諸葛亮出祁山,攻陳倉,都失敗了。我看他之後再出兵一定不會尋求攻打堅城了,他應該會尋求與我主力野戰求勝,必定兵出隴東,不會在隴西出現了。他每次都以糧少退兵,這次肯定要大規模積蓄糧食,我看他沒有3年時間是不會出兵了。”

司馬懿做好了跟諸葛亮打持久戰的打算,所以這3年他也沒閒著,上奏魏明帝請求發冀州大批農民遷徙到上邽,天水,京兆,南安4郡,開荒種地。修築了臨晉陂,疏通成國渠,灌溉了數千頃良田。(屯田能手呵呵)

雖然司馬懿說過諸葛亮會兵出隴東,不會再去隴西,但是身在隴西的郭淮也不敢掉以輕心,還是在祁山,上邽一線部署了足夠兵力。

奇怪的是,既然司馬懿算出了諸葛亮會出隴東,為什麼在諸葛亮大軍在剛走出艱難險絕的秦嶺之時司馬懿沒有給予迎頭痛擊?

這裡我分析大概有一下幾種可能。

一司馬懿壓根就不知道諸葛亮會兵出斜谷,知道了,也無法準確預料諸葛亮具體出兵時間而無從防守。

二曹魏帝國被諸葛亮嚇傻了,採取守勢,沒有皇帝命令不能出擊。

三諸葛亮保密工作做的好。

四司馬懿從上次跟諸葛亮交手看出來了,諸葛亮就是不會用奇,不會牽著敵人鼻子走,只會明著打。這就是兵家講的“詭道”。

綜合以上幾點,我覺得應該是第一點和最後一點可能,可是也是我的妄自揣測,歷史真相早就淹沒在時間長流裡了。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諸葛亮現在屯兵郿縣。身後是剛剛走出來的秦嶺褒斜道,前面沿著渭河東去,就是曹魏關西重鎮長安。(長安的關鍵性我就不講了,在歷史上都有關中形勝之地,得之得天下的說法)。

諸葛亮出戰在這裡,企圖掐斷隴西和長安的聯絡,如果能橫跨渭河兩岸,等於把曹魏軍隊一分為二,就像一顆楔子樣訂在他們中間。

到底是向西進攻隴西,還是向東攻打長安,諸葛亮的戰略目光在我看來不是很明朗。

這次諸葛亮率領10餘萬大軍出隴東,擺明是胸有成竹了,曹魏中央聽說後,也是決定下血本。派遣秦朗率領2萬精兵西赴關中,幫助司馬懿。

秦朗:秦宜祿兒子。魏武帝養子。魏武帝圍攻呂布時候,關羽三番五次要求城破之日把小杜老婆賞給自己。

魏武帝也是色鬼,覺得小杜老婆肯定沉魚落雁,城陷後一看是真的,就收為己用了,秦朗就跟著媽媽生活在魏武帝身邊了。魏武帝還特喜歡這孩子。關羽肯定就氣呀,這也是關羽不肯留在魏武帝身邊原因之一。

至於關羽不留在魏武帝身邊講的冠冕堂皇理由,說白了就是你特麼連個妹子都不肯給我,更何況其他。我大哥可是可以拋棄妻兒跟我們跑路的人物。呵呵,這裡我話多了。)

曹魏雖然下了血本,但是我覺得這時候司馬懿手上軍隊不會太多,估計在7萬到9萬之間。

因為曹魏實在拿不出太多軍隊了,這時候東吳的孫權可是配合諸葛亮親率10萬大軍(號稱。估計不會低於3萬)攻打曹魏合肥了。再加上曹魏漫長的國境線都需要軍隊駐守。所以司馬懿關中兵力,應該在9萬到11萬之間。

幾乎和諸葛亮大軍出現在渭河南岸的同時,司馬懿也率軍來到渭河北岸。

沿著渭河南岸跟秦嶺之間,是一片狹長的沖積平原,這裡土壤肥沃,是糧食主產地。如果諸葛亮全取渭河南岸地區,在這裡屯田,就可以徹底改變自己數次北伐的關鍵制約因素,反客為主。

所以司馬懿對手下說“百姓囤積的糧食都在渭南,這裡是必爭之地。”於是他引軍渡過渭河,背水紮營。背水紮營可是自限死地,搞不好會被敵人攻破營寨全軍覆沒。歷史上韓信背水之戰攻趙用過,可是那是進攻。

現在司馬懿是據守。這也是後來司馬懿堅壁不戰的原因之一。

司馬懿駐軍在這裡,不僅封住了諸葛亮通往關中的道路,也讓諸葛亮不敢放心大膽的屯田。

司馬懿在這裡,除非諸葛亮有必死的決心,堅決不要大後方,去進攻司馬懿背後的武功或者長安,否則他就不敢越過司馬懿防線。

即使諸葛亮有必死決心,也只能沿著秦嶺翻山越嶺向東進,但是大軍從山路行軍,就會形成一字長蛇陣陣行,側翼完全暴露,這是很危險的。

就算司馬懿不敢全力進攻向東進的諸葛亮大軍,放行,諸葛亮大軍向東進隨身攜帶的軍糧也不會太多,東進能搶到多少軍糧或者攻下多少城池,還是是個未知數。這一切諸葛亮沒有把握。

諸葛亮行事向來持重,因為他輸不起,他尋求的是有10成把握的戰爭。可是戰場上形勢是千變萬化,沒有絕對的有把握的事。

這樣,諸葛亮在這裡紮營和司馬懿相持,就對諸葛亮來說最為不利。客軍出戰,糧草是第一制約因素,對司馬懿主軍來說,避而不戰,拖得時間越長越有利。客軍則是希望速戰速決。

司馬懿對部下說了“諸葛亮要是沿著秦嶺一直向東出武功(避實擊虛,攻擊曹魏城池,或者以攻擊曹魏城池為餌,圍城打援,等曹魏軍隊救援時候利用自己野戰優勢殲滅曹魏援軍)就是大麻煩了,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就沒事了。”(渭河南岸高地是五丈原,北岸高地是北原)

諸葛亮果然屯兵五丈原。

上面我講過,蜀漢數次北伐第一制約因素就是糧食問題,這次諸葛亮有了新的戰略規劃,那就是在渭河附近屯田。把這裡作為長期的屯兵基地。

由於蜀漢軍紀嚴明,蜀漢軍隊和曹魏當地百姓和平共處,百姓安居樂業。

諸葛亮西上五丈原了,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感到不妙,對司馬懿講“諸葛亮肯定來爭奪北原,我們應該率先據守。”

理由是: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河登上北原,和北山連兵,斷絕長安通往隴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都感到不安,那就是國家的大不幸了。

言下之意怕諸葛亮橫跨渭河兩岸,切斷隴西和長安的聯絡,假如諸葛亮全取隴西,再和塞外鮮卑軻比能聯絡,那麼這就是曹魏大麻煩了。

司馬懿支援郭淮建議,立刻派郭淮率軍駐守北原。

郭淮軍隊的營寨還沒有修築完工,諸葛亮就派大軍來搶奪北原了。

郭淮率領軍隊迎戰,打敗蜀漢軍隊。

北原完全被司馬懿軍佔領。

本來兵出隴東橫跨渭河兩岸,佔據南岸五丈原,北岸北原,切斷曹魏長安和隴西聯絡,全取隴西,在這裡屯田,跟司馬懿決戰,是很好的戰略方針。可是北原沒到手,諸葛亮只好駐守五丈原,跟司馬懿相持。

諸葛亮還是想速戰速決的,用自己長處(野戰)跟司馬懿決戰。但是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軟肋。(糧食少。就算是屯田了10多萬大軍每天開銷是龐大的,時間長了,作為客軍的諸葛亮一樣頂不住。)就是避而不戰,耗死你。(還有司馬懿大營背水紮營,顯示了他堅決防守的決心)

現在蜀漢和曹魏兵力部署是這樣的。

蜀漢軍隊佔據了渭河南岸一片區域,

東面是司馬懿主力沿著渭河一線背水紮營固守,

北面是郭淮軍隊依託北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修築了營寨防守,

西面是堅固的陳倉要塞(上次打了20多天沒有打下來的陳倉)。

兩軍開始相持階段。 諸葛亮一再挑戰,但是司馬懿就是避而不戰。這樣度過了100多天。

面對司馬懿避而不戰,手下將領也是群情義憤,每天都有鬧情緒的。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兩軍在這裡對峙,士兵將軍們每天沒事做(假如有麻將,撲克就好了。玩笑呵呵),老百姓怎麼看,朝廷怎麼看?

所以司馬懿看到手下群情義憤,就對手下講了,我們避而不戰是皇上的意思,我現在上表請求出戰。

是上表了,曹魏將士眼巴巴等著朝廷下令出兵決戰,可是等來的可是魏明帝派遣衛尉辛毗持節來了,以軍師銜節制全軍。這下將士們傻了。

因為這個倔老頭(為人特正直有主意。曹魏祖孫3代特喜歡他。他女兒就是那個鼎鼎大名的辛憲英。料事如神的女神)比司馬懿還狠,誰想出戰他就用代表天子的符節給攔下。

這些將士們是徹底老實了。

姜維見辛毗來了,失望的跟諸葛亮訴苦“這下司馬懿是真不會出戰了

諸葛亮就一針見血的跟姜維講“司馬懿根本不想出戰,上書天子請戰根本就是給手下將士做樣子看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能完全打敗我,他還會千里上奏天子嗎?”

司馬懿這老小子真是老狐狸。把難題拋給皇帝,用皇帝名義憚壓手下將士的義憤之情。自己也不會落個畏敵如虎的罵名。

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

意思譏笑司馬懿跟女人樣,怕諸葛亮不敢出戰。諸葛亮太小看司馬懿了,不生氣。

不問侍者軍政大事,反而跟侍者聊家常。問諸葛亮每天吃多少飯呀,睡幾個小時覺呀等等。

侍者如實回答“我家丞相早起晚睡,凡是軍中杖責20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批閱。每天吃很少。”(二貨侍者,全軍主帥的情況能私自洩露嗎?)

這下司馬懿更樂了,對部下講“諸葛亮吃的少,管的事多,這樣還能活多久呢?”

不久,諸葛亮病重,蜀漢後主派尚書僕射李福來問候他,問下諸葛亮身後的事。諸葛亮向李福推薦了蔣琬,費禕兩位可以做丞相的人才。

李福走後不久,“蜀漢第一相。大名垂宇宙”的“一代奇才”諸葛亮病死軍中。壽54歲。將星隕落在了五丈原。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諸葛亮死後,蜀漢大軍徐徐退兵,就是這樣,司馬懿也不敢放心大膽的去追。只是尾隨蜀漢軍後。蜀漢全軍而返,退回境內。司馬懿尾隨蜀漢軍隊,看到諸葛亮的營寨住所等建築後不禁大加讚賞“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

就這樣,這次北伐因諸葛亮不幸逝世,還沒有什麼戰果就結束了。

前後厲時6年的諸葛亮北伐結束了。有人歡喜有人愁。司馬懿不久就加官進爵,成了帝國第一軍人。蜀漢則是在諸葛亮隕落後,失去了魏延這位名將。

其實講諸葛亮的事,我是沒把握的,因為他是“天下奇才”,當時直到現在研究他事蹟的人也比比皆是。好多有名著作問世。我只是憑著自己微末的一點歷史資料和分析能力來講出自己認為的北伐。

在這裡,我想用杜甫的《蜀相》來做結尾,以示我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卸下三國演義光環的諸葛亮:沒有六出祁山、也沒有與司馬懿血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