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中國古代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存在著必然的矛盾和根深蒂固的弊端,這些矛盾和弊端激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發各種形式的武裝鬥爭,而以農民群體為主的武裝鬥爭也是很多朝代發展到了末期之後經常會面臨的問題。在史上眾多農民起義中,李自成所領導的明末起義發揮著重要的歷史推動作用。雖然這個號稱為“闖王”的領袖曾經一路披荊斬棘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政權,但是最終卻由於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再加上清軍和明軍的雙重夾擊,導致其只存在了42天就滅亡了。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雖然這場起義結束得倉促,但是“闖王”的名字還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位闖王是出自陝西,如今距離他建功立業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這裡還能否找到當年和其領兵起義有關的各種歷史遺蹟和物證呢?如果存在的話,這將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我們研究和確認歷史事件及人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事實上,早在建國以後,就已經在陝西地界內發現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和“闖王”有關的歷史文物,還是其當年南征北戰使用過的一把寶刀,然而提供此物的人卻非常令人意外,因其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那麼,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一個農民能夠和“闖王”留下的寶刀牽扯上關係的呢?此事還要從“闖王”當年進駐京城之後發生的一切說起。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闖王帶領眾多跟隨者打進了京城,早就已經無力還擊的京城守衛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起義軍進入皇城。然闖王的政權雖建立起來,卻沒有穩固的思想和政治手腕來予以維持,恰好當時的清軍和明軍總兵吳三桂聯合起來對其進行清剿,雙方在山海關一代展開了大戰。闖王在兩面夾擊下戰敗,隨後無奈退出京城,帶著餘下眾將士向河南、陝西一帶撤退,希望採用暫時迴避的辦法來應對接下來的鬥爭。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在經過今陝西華縣露澤院堡村時,闖王一眾在村裡的關帝廟暫時駐紮,當地百姓對於這支能夠勇於和明朝貪腐勢力相鬥爭的軍隊非常支援,所以給予了熱烈的歡迎和敬畏。因此,闖王在離開此地時,感念當地百姓就將隨時佩戴的一把寶刀留在了關帝廟內。從此以後,該村百姓不但對寶刀非常的尊敬,還會在戰亂暴動的時候將其隱藏起來,避開有心人士的窺探和覬覦。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就這樣,村民們一代又一代守護著闖王寶刀,直到清朝末年的時候,村中依然有不少老人在做著這樣的事情。後來隨著國內政局越來越不穩定,為了寶刀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當時的守護者將其取出來埋進了地下。直到建國以後社會越來越穩定,村中負責守護寶刀的人才將其挖出來,只是由於村民缺乏一定的文物保管技術和意識,導致寶刀不但生鏽嚴重,還斷裂成了三截。

陝西有一農戶,已守護李自成寶刀300餘年,最終選擇上交國家!

最終,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能夠知道這段歷史故事,併為寶刀尋到一個最好的保管方法和環境,該村村民將這把祖輩們守護了三百多年的寶刀上交給了國家文物部門。雖然這把當年跟隨主人走過無數戰場的寶刀已經斑駁不見鋒銳,但是我們還是能夠依稀從中看到其往日的模樣和風采,希望經過專業技術的修復和保管之火,它還能夠向世人展示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