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我國作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年來給世人留下了數不盡的瑰寶奇珍。就拿我們的13朝古都城西安來說,那裡就流傳著一句話:“隨便一鋤頭下去都是寶貝”,修個地鐵都能挖出上百座古墓,建個學校也能挖出漢墓群。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九朝古都洛陽、六朝古都南京等等,處處蘊藏著中國古老文明的氣息和魅力。

就連在塞外江南寧夏,也真有人一鋤頭挖出大堆的寶貝:女民兵陶金蘭在勞作時挖出了大量銀元,但她卻不為金帛而動心,把挖到的67981枚銀元全部上交,最後換得縫紉機與錦旗等榮譽獎勵,令人感嘆不止。

01

銀元的價值

銀元俗稱“洋錢”或“大洋”,是一種含銀90?右的合金,屬於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自西班牙開始海上殖民後,西班牙銀元也便開始在世界流通。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開始流入中國。

但是,直到光緒十六年(1890),清廷才開始鑄造“光緒元寶”,也被稱為龍洋。不過龍洋在當時流通的並不多。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各類政權頻道更迭,局勢錯綜複雜,市面所流通的貨幣也五花八門。但銀元因為使用方便、做工精美,含銀量極高而受到老百姓認可,成為當時主要的貨幣形式。尤其像袁大頭這種知名的主流銀元,直到建國初期仍在流通。

據國民政府財政部公佈的《銀本位幣鑄造條例》可知,每枚銀元總重為26。6971克,含銀89?純銀重23。493448克。絕大多數使用銀元的國家的鑄造標準都與此接近,以便於國際間貿易往來。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而如今,銀元作為收藏愛好者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據透露,一枚銀元最低800元起步。另外,除了銀元本身的金銀價值和升值價值之外,它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因為它是我國曆史文化的一份子,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每種銀元背後都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滿載著彼時的社會格局、人文環境等,刻著屬於那個時代的特有印記,這些都是銀元真正的無價之處。

由此可見,6萬多枚銀元的價值之高。要說隨手一挖就能挖到數萬枚銀元,那真是飛來橫財,是人都會做夢笑醒。然而,陶金蘭面對意外挖到67000多枚銀元,卻眼也不眨的捐獻了。那麼,陶金蘭到底是有多幸運,遇到了什麼機緣,竟能挖出那麼多銀元呢?

02

地藏意外之財

1982年6月的青海省貴德縣,自來水管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其中有一段水管要經過縣園藝場的樓梯,因為位置特殊只能靠人力:要先把場地都清理翻修一遍,運送土方,然後再徒手打通一條八十公分寬,深一米五的巷道,面對如此費時費力難度高的工程作業,大家都不願意包乾。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當時18歲的女民兵陶金蘭自告奮勇地把這個艱苦工作接了下來。為了確保按時完成工作,陶金蘭動員自己的家人一起,每天頂著六月的炎熱幹活,堅持保證工程進度。

6月16日這天,陶金蘭正如往常一樣全力幹活,猛然一鍬下去,就聽到了清脆的金屬撞擊聲,把她嚇了一跳。她輕輕撥開泥土就看到了破碎的瓦罐和大片白花花的東西,再挖,又出來更多甚至直接沒過陶金蘭的腳,她趕緊叫堂哥陶恩銘來看,但擦乾淨泥土後兄妹二人還是看不出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於是,身為女民兵的陶金蘭牢記“遇到任何情況都要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的原則,讓陶恩銘在原地守護,而她趕緊將情況上報,當時貴德縣的劉劍書記親自接待了陶金蘭。隨後,文物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確認了陶金蘭挖到的正是銀元。

在發掘工作進行中,越來越多的銀元顯露出來,根據統計,最終共挖出銀元67981枚,其中包括1569個銀錁,總重量達到2噸!據說當時銀元裝在麻袋裡,足足裝滿了兩拖拉機。而且這些銀元種類多樣,除了常見的袁大頭、孫小頭、船洋,還有罕見的龍洋也數量不少。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整整三天才完成清點工作。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經文物專家估算,這批銀元按當時物價計算起碼價值36。9萬元,更別提它們那無法估量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那也太驚人了。這在1982年可謂是潑天財富。但陶金蘭兄妹卻毫不猶豫將它們無償捐獻給了祖國。當時貴德縣發掘銀元的現場引來無數人的圍觀,大家紛紛感嘆陶金蘭的大義和魄力,之外也很疑惑:這些銀元到底為何被埋在貴德縣?背後有什麼來頭?

03

銀元被埋之謎

據考古專家們研究發現,這些銀元極有可能和一個叫馬元海的人有關,而《貴德文史資料》也有記載,挖出銀元的地方曾是馬元海的官邸。所以,這些銀元,很可能就是他的家產。到底是不是呢?馬元海又是何許人?

清光緒十四年(1888),馬元海出生於甘肅河州莫尼溝,曾任清末民初時的西寧鎮總兵、甘邊寧海鎮守使等。1918年,馬元海任寧海軍步前營幫辦,駐防貴德。

據《貴德文史資料》記載,馬元海到貴德後,籠絡當地的政客、名商等,逐漸插手干預地方政權,培養爪牙,還把勢力蔓延至貴德西南部的各個牧區,成為當地最大軍閥。貪婪無厭的馬元海利用各種手段壓迫盤剝百姓,無所不盡其極地搜刮民脂民膏,稱霸當地,成為無惡不作的“土皇帝”,使百姓們敢怒不敢言。

此外,狂妄的馬元海還和西北馬家幫一起,以國民政府的名義,做了其他很多暴虐殘忍的壞事,欺壓得西北地區民不聊生有學者曾評價說馬元海所在的馬家幫“對待民眾的殘忍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一系列泯滅人性的行為。”

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馬元海將幾十年來從民間搜刮所得財產全部埋藏起來,同時將那些幫助他埋藏錢財的人全部處理掉,並試圖逃往國外。然而,無論如何苟延殘喘,正義的審判終會來臨。最終,馬元海走投無路帶領殘部投降,卻一直沒有交出自己埋藏的寶物,直至他1951年去世後,他埋藏的這批寶物更是去向成謎,引得無數尋寶者費盡心思也不得而知。

直到這次陶金蘭、陶恩銘1982年的大義之舉才揭開謎底:這近70000枚銀元,就是馬元海當初剝削民眾,肆意搶掠所得的不義之財。

而能夠使這些財物最終又回到了國家和人民,離不開陶金蘭高尚的覺悟。

不過,很多人很好奇,當年大氣正直的陶金蘭後來怎麼樣了?

04

獻寶後的陶金蘭

陶金蘭兄妹獻寶義舉轟動一時,大家都非常敬佩他們那比珍寶更閃光的品質,為了獎勵他們的巨大貢獻,貴德縣政府授予他們“先進個人”榮譽,記三等功一次;隨後又被青海省樹立為青海省軍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標兵”,記一等功一次,每人500元現金獎勵。

到了1983年,他們還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被國家記了一等功,後來還出席了全國英雄模範大會,獲得“三總部”特發的榮譽,並且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以及物質獎勵腳踏車一輛、縫紉機一臺等。這些都是對陶金蘭兄妹的至高認可和嘉獎。

1982年,女民兵陶金蘭用36.9萬銀元換了縫紉機,後來怎樣了

由於事蹟被全國各地的媒體屢次報道,陶金蘭一時名聲大噪。然而難能可貴的是,陶金蘭面對財寶不為所動,面對榮譽更是淡定如斯,她一直不忘初心,在平淡的生活中,認真工作,回饋社會,盡力為國家奉獻出個人力量。

她經常參加各種愛心活動,力所能及做出善舉:無償照顧孤寡老人危忠義長達9年,還資助了一名貧困學生直到大學畢業……

雖然,陶金蘭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她的大義、她的品格、她的善念卻影響激勵著很多人。

縱觀整個獻寶壯舉,陶金蘭兄妹帶給世人的是無可估量的價值。首先,銀元背後所展現的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文物珍藏、國寶傳世等多重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展現的人格魅力和價值觀令人深受觸動。其實,我國還有很多像陶金蘭這樣的人,正因如此,我們國家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