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趙薇在《演員請就位》中為女性發聲時,不少網友嘲笑她蹭女性紅利,理由是她的戰隊女演員佔比只有三分之一,是四位導演裡最少的。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但瞭解趙薇的網友可以發現,對於女性這個話題,她很早便開始呼籲,爆紅時坦言自己更愛看女導演、女權類作品。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出演《京華風雲》時,她一度受姚木蘭身上傳統東方女性的隱忍特質困擾,直言自己與角色觀念反差很大,按現在的說法,她更欣賞獨立女性思維。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出道多年,趙薇為女性發聲,對女性題材的熱衷其實一直沒有變過,最為直觀的證據,是她從兩年前便開始籌備中國第一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全劇共8集,每集不足30分鐘,分別由一位女主角剖白自己的內心,話題涉及到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單身、全職太太、家暴、物化等女性痛點。

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是《聽見她說》的立意。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雖然2020女性題材大爆,但圍繞這一話題創作的故事,大多集中在守護婚姻與愛情、妻子鬥小三,有寫實的一面,但更多是過度的渲染。

對生活中狗血的偏執,讓女性題材創作空間變得侷限,很難達到直擊社會痛點、給女性帶來深入思考的導向效果。

某種程度上來說,影視作品過度且重複的渲染出軌鬥小三,反而加重了女性焦慮,多了戲劇化效果,少了內在沉澱。

趙薇的《聽見她說》終於把女性題材創作方向扳回正軌,更深入地走進女性生活,第一個故事《魔鏡》便探討了因擾許多女性的容貌焦慮。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什麼是容貌焦慮?

醫學上有個名詞叫“體象障礙”,患有體象障礙的人會想象自己的外貌有某種缺陷,從而過度擔心外表,產生痛苦情緒。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看起來這似乎是個離我們很遠的心理疾病,但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陷入容貌焦慮的女性,心理壓力日漸接近體象障礙人群。

《魔鏡》中齊溪飾演的角色便飽受容貌焦慮困擾,她每天花大量時間透過鏡子確認自己的外表,用精心的妝容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醜”。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為了擁有“不那麼醜”的容貌,她研究如何生髮、如何讓面板變好鼻樑變高、如何用色彩修飾身材,會為了同學會花三個小時化妝。

為什麼那麼執著呢?因為顏值某種程度上等於話題權,有了出色的外表,便不會被忽視、不再被吐槽、理所應當地成為焦點。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但,成為焦點會讓人變得開心嗎?

短暫的會,長久的不會。

當朋友圈被讚賞時會開心,當同學會成為焦點時也會開心,但獲得的讚賞越多,焦慮也更多,某乎上有個人氣很高的話題“成為女神後,更焦慮了”。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因為當事人很清楚收穫別人讚賞的“美”是經過修飾的,《魔鏡》裡齊溪墊高了鼻子、貼了雙眼皮、塗上了厚厚的粉底,才變成了別人口中的“美人”。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她清楚別人點讚的是“假象”,便擔心被拆穿,當她從萬眾矚目的同學會回來後發現雙眼皮貼露陷時,便瞬間崩潰了。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是不是其他同學看到了她的雙眼皮貼?是不是大家表面讚美背後都在嘲笑她?為什麼難得的高光時刻會有瑕疵?真的好生自己的氣!

當一個人不認可自己的美時,裝飾出來的美永遠成不了底氣。

即使沒有雙眼皮貼脫落問題,她也會從其他細節中找到理由否定自己,陷入無限的懊惱痛苦之中,這是容貌焦慮的典型特徵。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齊溪為了一個雙眼皮貼崩潰的情緒,能讓很多有類似經歷的女性感同身受,看起來很滑稽,卻不能再現實。

有時候,摧毀一個覺得自己“醜”的人,只需要一個雙眼皮貼。

揭開容貌焦慮後,《魔鏡》想表達什麼?

人們過度在意自己的外表,大多源於他人的評價,劇中齊溪曾經並不覺得自己粗壯有力的小腿不美,但當她被嘲笑時,小腿成了她的恥辱。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環境習慣以貌取人,看臉時代,造就了一套美的標準。

於是,女性開始按照大眾標準來修飾自己,追求膚白貌美大長腿。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魔鏡》的故事並不是為了否認大眾眼中的美,而是呼籲人們不要把美的標準變成“一定”,對美進行唯一的定義。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美的定義應該是寬闊的,不是狹窄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認可自己的美比達到“美的標準”更重要,有時候,缺點也是一個人的獨特魅力。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如果強行追求大眾眼中的“美”,不僅會忽視自身的美,還會陷入作繭自縛局面。

85後女演員張檬曾經崩潰迴應容貌惡評:“你不整,說你醜,你整了,說你殘”。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在張檬拿到《天龍八部》王語嫣時,的確有觀眾覺得她的長相撐不起角色,也正是這個期間,張檬的臉開始出現變化。

很顯然,張檬最初“變臉”是想滿足他人口中的美人標準,當時的她沒意識到討好別人定義的美,會讓自己更尷尬。

《霹靂嬌娃》上映時劉玉玲曾經被國內觀眾吐槽是“醜女”,但如今劉玉玲在中國擁有大量顏粉,很多觀眾長大後才感嘆曾經審美的狹隘。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而劉玉玲也在自信中不斷成長,由曾經拿不到好萊塢平等待遇的亞洲女星,到成為星光大道留名的東方美人,氣場越來越強大。

面對質疑聲,把自己偽裝得更厚,不如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

美,應該由自己定義

當我們向他人的標準妥協時,束縛了自己,也助長了審美狹隘、膚淺化的風氣。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魔鏡》在創作上有一個非常值得點讚的地方,它沒有把焦點放在外界的批評聲,或者大眾眼中美的定義。

因為,這些聲音永遠不會停止。

無論什麼年代,都會有堅持用標尺衡量他人的群體存在,陷入容貌焦慮的我們,何嘗不是其中一員呢?

不再拘泥於出軌、鬥小三,趙薇終於讓國產女性題材終於步入正軌

《魔鏡》更傾向傳遞“我們不應該因外界的聲音侷限自己”,只當我們不再受他人定義的美影響時,美的定義才會真正寬闊起來,侷限的審美也會崩塌。

希望由《魔鏡》而始,每個人都能勇於為自己的美定義,掙脫因“標準”產生的容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