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含義,這麼多年你理解錯了嗎!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含義,這麼多年你理解錯了嗎!

“慈不掌兵”是一句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但很多人曲解了“慈不掌兵”這句古訓,把慈與嚴絕然對立起來,似乎慈則不嚴,嚴則不慈。孫子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可見,掌兵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宜仁慈過度。如果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失之於寬,乃至“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當然就不能掌兵。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含義,這麼多年你理解錯了嗎!

古今中外,大凡治軍有方的掌兵將領,沒有哪個是靠拳腳棍棒打出一支過硬隊伍的,而是把深懷愛兵之心作為共同的帶兵之道。《孫子兵法》就主張“視卒如愛子”,《尉繚子》中有“將不心制,卒不節動”的說法。“慈不掌兵”揭示的只是帶兵規律的一個方面,它還有相對應的另一個方面,即“暴不掌兵”,暴者,暴躁、暴虐也。三國時的張飛,其本事不可謂不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長坂橋頭,他以超人的膽略與勇氣,喝退曹軍數十里,創下了輝煌戰績。然而,他的下場卻極為悲慘,悲慘的根源就在於“暴”。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含義,這麼多年你理解錯了嗎!

關羽遇難,為報兄仇,他不顧客觀條件令範疆、張達三日內製辦白甲白旗,而範、張稍有異議,便鞭背五十,並以殺頭示眾相壓。這種沒來由的“暴”致使範、張二人由怨生恨,由恨鋌而走險,最終取 了張飛的首級投奔東吳。可惜張飛一世英雄,沒有在戰場馬革裹屍,卻死於自己部下之手,這不能不引人深思!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含義,這麼多年你理解錯了嗎!

同樣,一代梟雄曹操,更是文韜武略,一心想統一中國。然而他最終未能完成此願,在很大程度上亦是由於“暴”。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赤壁之戰中,戰前他不辨是非,“暴”殺蔡瑁、張允,最後因無深諳水戰的水軍將領,而被周瑜火燒赤壁,使得一統天下的雄心化為泡影。如果他多一分冷靜,少一分暴躁,多一分寬容,少一分暴虐,留下週瑜所忌憚的蔡瑁、張允,則恐怕會是另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