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古人厭倦官場,就會想要歸隱於恬靜的山林,過著閒適安穩的生活。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成為久處繁華都市人們的嚮往。

位於我國秦嶺山脈中段有一座山喚作終南山,在眾多歷史古籍當中都有關於此山的記載。長久以來,關於此山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因此衍生了許多成語,例如“壽比南山”、“終南捷徑”。並且在歷史上有許多隱士和得道高人居住在此,所以也流傳出不少關於長生不老的故事。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終南山是我國道教文化的發祥聖地,因此吸引了不少道觀或、廟宇在此修建。在和平時期,於此居住的仍舊以道士為主,據書中記載,只有東晉年間由於戰亂,引的少數百姓逃往山上躲避戰亂。即便如此這裡居住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恬靜尚未被打破,古老的文化底蘊也被完好的儲存。

雖沒有陶淵明的那種境界,但後世許多來到終南山地區隱居的人士,他們大多都是發自內心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想要於此淡泊名利的過完一生。然而,終南山原本靜寂充滿神聖感的景象,卻被一群“跳樑小醜”打破。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壓力倍增,許多年輕

時不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開始嚮往古人隱居山林的生活。現代城市固然有其美好所在,但燈紅酒綠的生活下,暴露出的是高額的生活成本。並且由於社會的先進性,當代年輕人要想像過去的人們那樣想實現夢想,顯得極其不易。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十年寒窗,讓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擁有多光鮮亮麗的白領生活,但這樣的生活卻並不像眼前所見。許多人白天身著職業裝穿梭於高檔寫字樓,但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除去日常生活費,真正能夠攢下的錢甚至不如一些人靠苦力吃飯攢的多。

這樣一眼就望到底的日子,讓絕大多數滿懷熱血的青年看不到努力的希望,所以不少人厭倦了都市的繁華,轉而效仿古人過上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由於終南山濃厚的道家文化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讓這個地方一度成為人們過另一種生活的首選之地,一時間,靜寂的山林也熱鬧了起來。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然而這萬人嚮往終南山生活的背後真是因為看淡人生才選擇歸隱的嗎?事實並非如此,這群所謂的“終南隱士”並不是真正淡泊名利,而是由於社會的巨大壓力,讓他們迫不得已選擇到山上來“避難”。一場大雪讓這群隱士成為“跳樑小醜”,一度被推回原來的生活。

想要在終南山修行並不容易,並非單純的放下以往世俗紛爭的生活投入到山林中。真正的修行是修身與修心的結合。真的隱士,即便他們最初的想法也是為了逃離世俗,但是能夠堅持下來就表明他們並非是為了享樂。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深山的苦楚和辛酸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尤其是終南山下雪的冬天。山上的氣溫通常要比城市低的多,山上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靠柴火取暖。在城市呆慣了的人自然不具備這樣的生存技能,並且居住在這裡可沒有豪宅別墅、現代化的房屋,能有一個遮風避雨的草棚就已經是幸事,所以有不少人被這樣的生活環境嚇退。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真正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每天的吃食全靠在深山老林挖掘,但是當代年輕人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出行有代步工具、在家有智慧家電、吃飯有外賣,這樣的基本求生技巧都不具備,憑什麼能夠在終南山生存下去呢?而且在大雪環境中,求生更困難。

長期居住在終南山的那些真隱士,他們的出行全靠徒步,並且運動量極大,所以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身體素質也極好。對於他們而言,上山下山易如反掌。反觀長久坐在辦公室的白領,生活在智慧化的環境中,根本無法忍受每天跋山涉水的生活。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如今城市生活節奏極快,人們想要短暫的換一地生活無可厚非,但是隱居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的選擇。這除了需要有足夠的勇氣,還需要內心對隱居生活的真正認同,否則心中意念不堅定就無法真正的將隱居生活堅持到底。

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

,所謂的隱居,不過是為了逃避工作。追求一種全新的境界,需要建立在我們對於整個世界的瞭解之上,“東施效顰”只會醜態百出。正如陶淵明所言

,萬事心遠地自偏,大隱隱於市,與其逃避工作、逃避生活,不如將自己的內心修煉的足夠強大,自然就能夠抗住外界的壓力。修行關鍵在於修心,而非以換一居住地來逃避現實。

參考資料:

《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