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其一:古希臘眼中的“賽里斯”在西方文明中,古希臘佔據著絕對重要地位。那麼古希臘時,他們知道中國嗎?當然知道!如希臘人,馬賽裡努斯撰寫的西方版《史記》中,就把中國稱為:賽里斯。“四周高山環繞,連綿不絕,成天然屏障,賽里斯人安居其中……喜安靜讀書以度日……賽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無戰爭,性格安靜沉默,不擾鄰國。氣候溫和,空氣清潔,適衛生,天空不常見雲,無烈風……其地物產豐富,無求於他人……”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看畢以上古希臘對中國的描述,是不是感覺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但不論怎樣,顯然這段記載很是全面。既有地理方面的描述,更有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如喜歡讀書,愛好和平,處世恬淡。當然,必須要有絲綢!在馬賽裡努斯的記載裡,中國所產的絲綢,簡直成了“上帝的禮物”。如“吾國(古希臘)僅貴族始得衣之”,但賽里斯人卻人人都穿,這簡直是羨煞天下人!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馬賽裡努斯筆下的中國,雖有誇張但還算有譜。而其他同時期的相關著作中,關於中國的形象,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如同期的古希臘文獻中,有這麼一句,“身高有20英尺,壽命超過200歲”,這不是人,是神!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同時古希臘對中國文化的推崇,也達到一種崇拜地步,如這句,“中國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搖籃,是被太陽神所寵愛的民族”。這就是在古希臘時期,西方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其實概括起來就八個字:神仙之地,神仙之人!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其二:古羅馬眼中的“陶格司”公元七世紀,羅馬帝國的主體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而西羅馬帝國,已經隨著被漢朝打敗的匈奴西遷,而滅亡了。這一時期羅馬帝國中有一位叫:席摩喀塔之的歷史學家,他把當時中國,稱為是:陶格司!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他關於中國的記錄中,有個搞笑點,就是把中國的皇帝,稱為“泰山”,至於其他方面還是比較客觀的,且非常讚美和神往。若說有趣之處,則是,他還寫了一段當時中國的戰爭。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陶格司國主,號泰山,尤言上帝之子(天子)。國內寧謐,無亂事。因威權皆由國君一家世襲……法律嚴明,持正不阿。其人(中國人)生活有節制而合於理智。物產豐富,善於營商,多有金銀財帛。為了清楚一些,筆者先揭曉答案,這個“陶格司”便是當時的隋朝,而那位被稱為“泰山”的帝王,則是隋文帝楊堅。跟著他筆鋒一轉,寫出了一段“隋朝滅的陳國”的戰爭。但在這位老外兄的筆下,卻有一股子莫名喜感。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陶格司中央有大河(長江),分為二國,以河為界……二國衣裳不同,尚黑者號黑衣國,尚紅者號紅衣國……黑衣國渡河滅紅衣國,克之,遂統治全帝國。好玩不好玩?咋看咋有種童話故事的感覺。但這就是古羅馬人眼中的中國。依然是八個字:文明富強,秩序井然!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其三:康熙和萊布尼茨對比乾隆和馬戛爾尼當時間從公元前的“賽里斯”,經過公元七世紀的“陶格司”,進入到清朝之後,關於中國的形象,在康熙和乾隆時期,便形成了一道分水嶺。對康熙時期的清朝,西方繼續仰望。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他所著的《中國近事》中,對當時清朝的一切都讚美非常,最終的結論是:中國的國家治理上遠勝於文明的歐洲!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萊布尼茨而對康熙,他也有一種近乎於神的崇拜,曾這樣讚美道:是道德楷模,恪守道德規範,體恤下層百姓疾苦,是聖賢之君……現世康熙皇帝就是這麼一位空前偉大的君主。同時稱西方為“剛剛擺脫矇昧狀態”!而擔任過美國第三任總統的,美國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也曾把當時的清朝定位在了榜樣位置,表示,美國要向清國學習,並強調:“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受到戰爭的危險。所有的公民就都能過上(中國)農民的好日子了。”

在古代西方人眼中,中國是怎樣的形象?“神”一般存在,難以置信

馬戛爾尼可惜,當時間跳到公元1792年,英國的外交家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前來向乾隆帝賀壽時,中國的形象崩塌了!他這樣尖刻卻又一針見血的指出:“當我們每天都在為藝術和科學領域進步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個野蠻人!”其實,公元1840年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從這一刻開始便註定了!如今,當我們梳理完,這跨越了兩千多年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變遷過程後,不知諸位是否如鯁在喉?反正筆者有點疼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