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對於傳統意義上的書法來講,一般人們透過對前人作品的學習,主要要取其點畫、字形,不管臨摹多久,這個法則是不會改變的。但也有一些人,雖然學習前人之作,但自己在以後寫起來根本就看不出是學誰的。晚清時期的民族英雄、書法家林則徐就是這樣的人。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林則徐自幼學書,出於家庭的教養,他十年苦讀,後入朝廷,因“虎門銷煙”事件而被譽為民族英雄。在書法方面,林則徐也是頗入高古,師法於魏晉。他在《跋沈毅齋墨跡》中說:“初學臨摹輒舍唐人矩範而躐等於鍾張羲獻,是猶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臥必矣”。具體來說,他是唐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直追到鍾繇、王羲之等人,可以說這是他的學書之路。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但是,我們從林則徐的書法中,看不出他的書法作品有前人的一個影子,完全是林氏的書寫,假如他的楷書學過顏真卿,本應該就有顏氏的氣質,行書也應該有王羲之的風格,恰恰相反,林則徐中缺少了這些範本。

北宋歐陽修、米芾等人都曾經學過,學習前人書法如泥古不化,則是奴書,但最終還是要有個性面目。縱觀林則徐書法,他完全是具備了個性的特點,卻拋棄了前人的書法風格,尤其是字形特點。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他為什麼寫得不像前人?還是林則徐本來就對前人的書法基礎不紮實?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先看看林則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書法在他心裡是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我們都知道林則徐是被朝廷派去進行虎門銷煙的,並且經過多方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被譽為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從政40餘年,先後在14個省份任職,為民辦事,解決百姓疾苦,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又被譽為“林青天”。當然,林則徐還有一面卻鮮為人知,他曾經寫下了一幅書法作品,內容為:“平生有三願:一願讀盡世間好書;二願交盡世間好人;三願看盡世間好山水。”反映了他內心那種對知識的渴求、對友情的珍重,以及對生活無限熱愛的胸襟。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書法是由技法和境界精神共同組合而成,在具備了技法能力之後,剩下的就是人的綜合素養的表現,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就是說某人作品反映了某人的素養和氣質。而林則徐是一位追求公正,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人,在書法上,他就有端莊、唯美之扭,也反映出了他的人格特點。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他為什麼學了前人作品,卻沒有前人氣質的事情。顏真卿書法寬博厚重,正如他的人格一樣,寬宏、正直,柳公權書法靜美乾淨,如他做事做人有板有眼一般,而王羲之書法得魏晉風度,等等,不管從時代還人每一個人來考量,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林則徐學習的並不是繼承他們那個時代風格和那個人的性格,而是學習他們筆法與精神表現的方法,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他學了王羲之書法並未取其形,書中透出民族大義之情

學習欣賞林則徐書法,不能單從字形、點畫等方面去與前人書法進行比較考察,還要更多地從他本人的性格、胸懷、素養、人格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把書法作品看成是抽象的事物來對待,而不是具象的。尤其是林則徐的楷書作品更能從上述方面得以體現這些因素,他以行書見長,而行書又是學習魏晉的,在《聖教序》上功力紮實,但更多的是他的風格、氣質和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