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趙括自小便學習兵法,談論兵事,經常辯得他父親趙奢都無法反駁。但是長平之戰的大敗,卻讓他揹負著只會“紙上談兵”的笑柄,是一個只會空談理論而不會實戰的庸才。事實真是如此嗎?趙括真就這麼廢物嗎?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我們來看看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從這短短几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趙括被白起圍困了四十餘天,軍中極度缺糧導致將士們飢餓難耐,趙括不得已出兵死拼秦軍,最終戰敗被殺。雖然趙括戰敗是鐵定的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全部責任推給趙括。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事實上,趙括雖然有指揮上的失誤,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不在於他本人。首先,趙國當時經過長年的戰爭,早已經消耗過大,到了有點難以支撐的地步了。換下廉頗讓趙括上場也是希望能儘快扭轉局面,因為廉頗的堅守不出並沒有給趙國帶來實質性轉變。趙孝成王用趙括的根本原因,就是希望用年青將領給趙軍帶來新的生機。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但是秦國得知趙國換將之後,也偷偷的讓白起擔任了主帥。而且秦昭襄王為了增加勝算,親自到河內徵兵,為了徵集足夠計程車兵對抗趙國,以至於募兵的年齡下放到了15歲。由此可以看出秦國多年戰爭的消耗也是十分的大,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如今連還未成年的孩子都要派上戰場了。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而再看趙國就顯得決心不夠,準備不足。趙國原本完全可以聯合其他諸侯國一起對抗秦國的,但是由於趙國懼怕秦國的威嚴,一直猶豫不決,沒有顯示出那樣堅決的信心,以至於錯失了和諸侯合縱抗秦的機會。要是趙軍破於內,魏楚聯軍擊於外,則秦軍將會陷於十分窘迫的境地。可惜的是,趙國被秦國矇蔽,戰和兩端,以至於魏楚也不好決定,乾脆放棄援助。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這便導致了趙括孤立無援,看著幾十萬大軍被白起圍困,卻毫無辦法。在最後糧草耗盡的時候,趙括只能拼死一搏,不然的話不等被秦軍消滅,幾十萬大軍餓都被餓死了,這是趙括當時最好的選擇。所以,當我們深入分析當時具體情況的時候,恐怕就不會一昧責怪趙括的無能了。事實上,趙括非但不是庸碌無能之輩,恰恰相反,他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為何這麼說呢?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趙括建議:立刻停止進攻,讓趙軍用拋石機把糧食拋人城中,以此收服城中老百姓的民心。趙奢最終採納了這一建議,果不其然,城中百姓因沒糧生存殺了守城的將領投降了趙軍。此戰結束後,趙括因功受到了重傷,趙奢也開始暗暗佩服自己兒子果然不一般。如此,足以說明趙括並非“紙上談兵”之輩。當然長平之戰後,白起的表現亦能說明一切。

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真的合適嗎白起的三句話足以說明一切!

白起雖然打贏了,讓趙國損失了45萬將士,給趙國帶來了重創。但作為戰勝方的秦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史料中記載白起說的三句話:“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也就說趙括指揮的這一戰,不僅讓秦軍損傷過半,而且還導致了秦國的國庫空虛。恐怕想起趙括,白起都會恨得咬牙切齒,畢竟白起雖然勝利了,但是以折損過半兵力的獲勝並不是一件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況且還讓秦國國力大損,就更沒什麼好誇耀了。所以說,白起的三句話間接地承認了趙括的軍事才能,他絕非是我們認為的僅僅會“紙上談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