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錯換偷換,為什麼有一邊倒輿論

東野圭吾說: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你我皆凡人,缺少一雙穿透現象看透本質的慧眼。在此次二八事件中出現了輿論的一邊倒,大部分人都支援許敏,而杜的支持者幾乎都是關聯方,利益方,親戚或者一些另闢蹊徑自媒體切入者。

錯換偷換,為什麼有一邊倒輿論

雖然也有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個說法,但在資訊公開,道德衡量標準統一的情況之下,大多數人的評判更符合事實真相。

二八事件從一個普通肝癌病人需要換肝發酵到換孩子,涉及了生恩,養恩,金錢,房產,親情,倫理,演繹了一部跨年大戲。圍觀群眾的情緒也隨著變化,從一開始的同情,到認親的感動,到提出偷換的迷惑,到一層層揭開展現出人性弱點的憤怒和反思。

許敏之所以得到大部分旁觀者的同情,在於她的遭遇和處理態度。拋開一切符號和定義,許敏所做的正貼合大眾的道德觀。有人批評她過於溺愛策,但這不正是80。90後那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通病嗎,還不要說策是一個病弱的孩子,家長因此給予更多的寬容是人之常理。而且許家是一個和睦的家庭,你看姥姥補貼許敏買房,哥哥並沒有太多異議,依然一如既往幫助妹妹。從這裡能夠看出許家親人之間互幫互助是普遍存在的。策失業時,會有北海舅舅給他提供一份工作,策生病時會有開封舅舅給他籌錢匯錢。這些符合親人間不光要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的大眾道德理念。而杜家比較詭異,也許沒有相處的原因吧,在策生前並沒有得到太多杜家,郭家的親人經濟和情感上的支援。反而策去世後兩家開始扯皮冒出堂這個堂那個親戚開始幫杜媽助威,順便賣點東西。人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前期形成的判斷很難被幾篇小作文改變,除非能給出特別給力的證據,所以許媽媽這個為兒子奉獻的母親形象已經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了。

許敏最大的黑點,就是認了親子就不管姚策了。人非聖賢,特別是感情豐富的母親。一邊是親手養大的策,一邊是虧欠了28年感情的威,捫心自問誰能比許家夫婦做得更好。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若經他人苦,未必有他善”。況且許敏有證據證明她並沒有完全放手姚策,依然出錢出力。但姚策也好,熊磊也好,郭氏夫婦也好,旁觀者也好誰也無權要求許敏不去看自己的孩子,不關心自己的孫子,依然如舊一點折扣不打地把愛奉獻給姚策。許敏也是人,而且是疼愛孩子的母親,我相信得知策不是親生後的一段時間她依然愛著這個養育28年,付出28年感情的孩子。什麼把她越推越遠,姚策的態度以及自己親生孩子尷尬的處境。

錯換偷換,為什麼有一邊倒輿論

不可否認,策這個大好青年有滲入骨子裡那份與生俱來的自私。不論是杜對於威,還是策對於許敏夫婦,都是索求居多而沒有為對方考慮。當策發現許敏將重心往威那邊傾斜,又不能從杜夫婦那裡得到彌補。他去世前一會宣告換房子,一會約好許敏又不去辦手續,一會打電話和許敏爭執並錄音,充分證明他的糾結。人已去世,也就把爭議帶走不做太多評論。但在他去世前後熊所做一起真是一言難盡。

不可否認她應該和策是有感情的,但也是個自私自利,只看眼前利益的人。人家許敏夫婦養了策28年,就算後來有什麼分歧,你也算是和策一起叫了幾年的爸媽。怎麼能策去世都不通知人家,連個最後一面都不讓他們見上。姑娘,你不是三歲,要知道有些事做了不會有好處,不做那是肯定會壞處多多的。事情做絕,也許你心裡有報復的快感了,可是惡果不是就慢慢表現出來了。

到現在,大家只看見許敏夫婦耗盡半生精力與錢財,現在養老的房子被強佔居無定所,自然會讓旁觀者心生憐惜。而杜家夫婦各種操作非常理可解釋,自然會讓我們迷惑的同時不接受。

所以輿論的偏向並不光是許敏值得同情,對方的各種強詞奪理,造謠生事也把輿論推向許敏。做事不要做絕,把人往絕處逼當然會奮力反抗。

民心所向,人心所向。少打沒必要的嘴仗,還事件真相才是解決根本。

錯換偷換,為什麼有一邊倒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