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提及能代表中國的青年鋼琴家,不少人或許會想到朗朗的神采飛揚,抑或是李雲迪的行雲流水。那麼,如果提到能代表日本的鋼琴家呢?再進一步說,如果提到能代表日本的女性爵士鋼琴家,你會想起誰呢?

我想,這個頭銜非上原廣美莫屬 。

6歲學鋼琴,小學便能進行專業鋼琴公演;

中學赴東歐與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捷克愛樂同臺共演;

17歲便獲得美國爵士樂大師Chick Corea的賞識並同臺演出;

2011年,以The Stanley Clarke團員的身份獲得“第53屆格萊美獎——當代最佳爵士樂專輯”的殊榮,被西方樂壇譽為“明日之星”。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別具一格的沖天炮仗髮型,隨性休閒的運動鞋,瀟灑自如的演奏姿態,豐富的面部表情,情到深處的落淚呻吟又或是燃情時刻的縱情吶喊、跺腳、站起……她就像是一位來自音樂國度的精靈,在琴鍵之上自由而瘋狂地施展著醉人的魔法,同時,這和絃與節奏碰撞的電光火石,也成就了像上原廣美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音樂天才。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珠玉並非與生俱來。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所有的成績與高光時刻都不是唾手可得的。

上原廣美,於1979年3月26日出生在日本靜岡縣濱松市。從小,母親就帶著上原廣美前往音樂培訓班,但後來她坦言說,當初鋼琴並不是自己想要學,而僅僅是母親想讓自己學會一些什麼技能而已。

透過鋼琴老師無意中接觸到爵士音樂的上原廣美,突然點燃了對音樂的熱情。憑藉著對演奏和表演的熱愛,以及日積月累地努力練習,還是小學生的上原廣美就擁有了“音樂一體機”的潛質,可以獨自承擔歌曲的編曲與樂器部分的樂譜編寫。

在上原廣美17歲之時,命運的轉折點悄無聲息地來臨了。

那天,恰好要到東京去上課的上原廣美,偶然知道了美國爵士樂大師Chick Corea也要在同一棟大廈進行排練。出於對爵士音樂的喜愛,上原廣美下定決心要去看看。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Chick Corea曾兩次獲格萊美爵士相關獎項,享年79歲

到了現場,她發現Chick Corea正巧在尋找能夠演奏即興的人。

“我能行!”興奮的上原廣美向Chick Corea自薦。

在敬仰的大師面前,上原廣美絲毫不亂地演奏著自己的即興樂句。Chick Corea也被這位少女的才華打動了,欣喜地和上原廣美一同演奏起來。曲畢,滿意的大師決定邀請上原廣美一同出席第二天的演出。

初出茅廬的樂手向大師自薦,這與其說是勇氣,不如說是瘋狂。但對於上原廣美,這樣的“瘋狂”不僅貫穿著她的人生和作品,而且成為了她通向成功的“金鑰匙”。

17歲的上原廣美接下來做出了更加“瘋狂”的舉動——以“貓和老鼠”為主題,改編了一首爵士的《The Tom and Jerry Show》鋼琴作品郵寄給當時還健在的鋼琴大師Oscar Peterson,精彩絕倫的創作讓Oscar Peterson拍手叫好,當即決定收其為徒。

《The Tom and Jerry Show》演出現場

怎樣的作品才能讓大師都拍案叫絕?因為從小學習古典鋼琴,上原廣美的作品比起用爵士樂的思維去分析,用古典音樂的思維去理解會更加容易。

首先,在這首歌一開始的動機部分就給了我很大的意外。從譜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四四拍的曲子,但是前奏的套拍用法卻讓我們的聽感有一種進入了三節拍的錯覺。

這樣的技法叫做“三套四”,常見於爵士鼓、吉他演奏、Funk(放克)風格的音樂。“三套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3 against 4)技法的原理,其實就是以三連音的演奏效果去實際演奏十六分音符(一拍4個音符)。上原廣美在這個地方使用的“三套四”技巧讓人聽起來有種重音移位的感覺,顯得更加飄逸與靈動,讓人耳目一新。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隨著主題句的出現,接下來的延伸句就是考驗樂手即興功力的地方了。延伸句是樂曲主題的發展,既要自然地銜接主題句,也要富有變化,讓觀眾感到驚喜。

在下面的譜子裡,延伸句的左手織體大體上還是與主題句保持一致,是一種rag time (拉格泰姆)風格常用的伴奏織體,而右手的編排也很有趣。第一段的右手部分選擇使用前十六後八的節奏,打破持續十六分音符進行的粘膩感。而第二段則多采用半音上行進行演奏,給人帶來一種古靈精怪的俏皮之感。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如果我們把《The Tom and Jerry Show》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比作是貓和老鼠在互相嬉戲打鬧的話,那麼第二樂章便是貓和老鼠打鬧累了一起進入了甜蜜的夢境。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第二樂章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樂章是截然不同的。在速度上,從176直接降到了70,而在力度上,從ff(很強)降到了pp(很弱)。

當然,在織體方面也有所變動,拉格泰姆織體結束後,第二樂章運用了更輕柔、流行感的伴奏織體。律動上也使用了大量的三連音,似乎用娓娓道來的訴說方式營造出一種圓舞曲的夢幻與浪漫之感。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另外,上原廣美對“重複”的偏愛,也在《The Tom and Jerry Show》這首曲子得到了多處體現。

比如像這樣重複的切分節奏型。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又或者是像這樣密集而重複的六連音。

不同於現代聽感穩定、膾炙人口的流行曲,上原廣美的爵士音樂充斥著大量聽覺上不穩定的音符、節奏和律動。這樣的天馬行空的創作思維,讓人深感其思維的靈活,以及音樂積累的深厚。

上原廣美坦言“學習即興就像學習一門語言。”在日常練習的時候,上原廣美會演奏大師們的樂句並使之爛熟於心,讓它成為自己即興時可以提取的“詞彙”,這樣才能在需要使用之時充分把它們調動出來併發揮它們更大的創造力和可能性。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跳出舒適區

“瘋狂”的或許並不只是她的創作。上原廣美的人生也是“瘋狂”的。

高中畢業的上原廣美,因為覺得“時機未到”,沒有選擇到音樂學院繼續她的音樂事業,而是進入了日本一流私立大學的法政大學,攻讀法律專業。

在自身努力與機緣巧合之下,上原廣美獲得了雅馬哈的留學獎學金。時機已然成熟,上原廣美果斷放棄了一流大學的學位,提起揹包前往被稱之為“流行音樂的天堂”——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命運總會向努力的人伸出橄欖枝。在一次編曲專業的期末考試中,上原廣美用光碟向自己的專業課老師提交了作品。這張光盤裡,不僅有上原廣美改編的standard(標準曲),也有上原廣美17歲時寫的《The Tom and Jerry Show》——這首令美國爵士大師Oscar Peterson聽了都連連稱讚的作品。

編曲老師聽到《The Tom and Jerry Show》這首曲子時,驚訝於上原廣美出眾的創作和演奏才華,親自將這張光碟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手中。

沒想到,老師口中所說的“老朋友”竟是上原廣美仰慕已久的音樂家Ahmad Jamal!音樂家Ahmad Jamal在聽完上原廣美的作品之後也大為讚賞,直接一通電話,便讓上原廣美簽約了美國的爵士音樂大廠牌Telarc。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Ahmad Jamal,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2017年獲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出道後的上原廣美,音樂道路上可謂是一路高歌。2003年,上原廣美順利從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併發行了自己的首張爵士音樂唱片《Another Mind》。這張製作精良、風格前衛的專輯一經發出,立刻受到了世界各地音樂家們和樂迷的矚目。

在《Another Mind》這張專輯裡,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是《Summer Rain》。憑藉獨特的爽朗聽感,以及貼合現代審美的活潑節奏與律動,曲子一開頭便攻佔了聽眾的耳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眾級“入坑曲”。這首曲子之所以能有如此富有力量的聽感,是因為它出彩的樂器合奏段落。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Summer Rain》這首歌在歌曲開頭的地方用了“開門見山”的手法,用樂器齊奏的方式演繹“主題”段落,這種手法如果用在我們當下的流行曲裡,也就相當於“副歌前置”了。

我們可以看到譜例中,紅框中圈出來的兩個段落。該部分以鼓組、電貝司、鋼琴為主,從節奏上看,有著一一相對的“同步”關係,在實際樂曲中是一齊演奏發聲的。

在這基礎上,因為鋼琴部分基本都在使用柱式和絃,音符非常密集且左手部分的音域比較低(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同樣的演奏力度之下,音高越低能量越大),讓樂段的聽感非常明亮,情緒也非常地飽滿。

但無論這樣的聽感效果有多好,若持續不變的話,必定會給聽眾帶來聽覺疲勞。《Summer Rain》用靈動的鋼琴solo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第一個藍框中的音域與前小節拉開了較大的距離,用更加明亮的音色加以點綴。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而第二個藍框中,上原廣美更加巧妙地使用了“全音階”進行solo,“全音階”之所以能被命名為“全音階”,是因為音階內的每一個音與前一個音都具有這“全音”的音程關係,這樣的音階因為這種音程關係的持續存在而使得其聽感顯得非常有規律與完整感,也有一種在“變魔法”音效的感覺。當然,因為“全音階”具有如此特別而又奇幻的聽感,在許多電影配樂或是遊戲音效裡面,也經常出現。

另外,我們在《Summer Rain》這首曲子裡,也窺探到了上原廣美演繹歌曲時情感烘托手法的秘密——運用大量連音製造緊張的推進感,比如力度逐漸強加的刮鍵。

再到後面的迴旋式的六連音,完全放飛自我……

看著這樣的譜面,我們即使彈不下來,也不禁驚呼一聲“666”。在上原廣美的鋼琴solo中,我們經常能發現用來製造緊張感和推進感的3連音或者6連音(在前面的《The Tom and Jerry Show》也有這樣的手法)。這樣“狂氣”的手法似乎在上原廣美這裡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極其具有辨識度。

當然,上原廣美的“瘋狂”不僅體現在她人生故事的傳奇,她作品的跳脫,更是在她的演唱會上展露無遺。

《卡農》演出現場

這是上原廣美在演奏會上演奏《卡農》這首歌的影片。盡興時的上原廣美臉上泛著快樂的笑容,扭動著頭、胳膊和腿,身上的每個細胞彷彿都和音樂融合在一起,為音樂而快樂,為音樂而傷感,讓人不禁感嘆到,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玩音樂”!

而觀眾們也一反常態,被上原廣美的“瘋狂”喚醒了心中的熱情,不禁喝彩、鼓掌。這在偏正式的鋼琴演奏會中其實是不常見的。

而觀眾們的掌聲似乎也推動了上原廣美的情緒,激發了她即興創作的靈感,讓接下來的樂句更顯得精彩與俏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打破“樂手”與“聽眾”隔閡的現場演出,不僅讓聽眾覺得自由與快樂,從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新的藝術與作品。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勇奪格萊美獎

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四年磨練當然不會白費,上原廣美不但精進了自己的音樂技能、打造出了自己的作品集、順利簽約公司出道,還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夥伴。

2003年,在發行首張專輯《Another Mind》並大獲成功後,上原廣美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專輯的製作。畢業一年後,也就是2004年,她與兩位伯克利的校友——貝斯手Tony Grey和鼓手Martin Valihora,一起組成了組合“Hiromi Trio”(廣美三重奏),併發行了上原廣美的第二張專輯《brain》。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我們提起上原廣美的作品,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快”。這讓許多學習鋼琴或者鍵盤的音樂人對上原廣美的作品可謂是“愛而不得,恨而不能”。

但在《brain》這張專輯裡,除了速度非常快的曲子,也包含了幾首慢速抒情的爵士曲目,讓我們看到了除了高速與技巧,還擁有細膩情感表現力的上原廣美。比如說這首《Green Tea Farm》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Green Tea Farm》的風格清新淡雅又略帶一點傷感,我想,這首曲子應該是上原廣美寫給自己的家鄉靜岡的。靜岡盛產茶葉,其茶葉產量佔據日本總產量的一半,家鄉茶葉的風景,也許是上原廣美寫作此曲的來源,因此命名為《Green Tea Farm》。

作為一首抒情曲,這首曲子在情感和語氣表達上有非常巧妙的地方。例如像下面譜例中的處理手法,藉助突然變弱的技巧與演奏的自由延長,演繹出了獨特的對話感,欲言又止,欲說還休。隨後從力度p(弱)轉變為mp(中弱),第二小節則是轉變為mf(中強)。這種從有到無再到有的,生出一種讓人心揪的感覺。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從mp與mf這兩個記號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在這之前都使用了突弱的手法,但整體來說,情感還是在不斷推動,不斷上揚的。

《Green Tea Farm》這首歌除了動人的語氣感,還有潛藏在自由當中的技巧。

如果不仔細數拍子,我們真的很難意識到在短短的六個小節裡,節拍居然從四四拍轉化為四三拍再到四二拍,最後再回到四四拍。這樣複雜且頻繁的拍子變換在上原廣美自由的演繹中居然顯得如此自然,沒有絲毫滯澀感。

‍‍‍‍‍‍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上原廣美這首《Green Tea Farm》因為其豐富的音樂性和歌唱性,在2010年被日本知名歌手矢野顕子改編成演唱版本,也是非常的悠揚動聽。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隨著上原廣美與 Tony Grey 以及 Martin Valihora 三人的合作不斷深入,“鐵三角”組合不斷強大,隨後的專輯《Spiral》獲得了日本爵士樂雜誌“Swing Journal”的年度之星、年度最佳專輯、年度樂手等3項大獎。

這些寶貴的合作經驗,也為上原廣美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2010年,她加入了 The Stanley Clarke Trio with Hiromi & Lenny White ,開始在北美與日本各地的巡演。2011年2月14日,上原廣美以樂團成員的身份,憑藉爵士專輯《The Stanley Clarke Band》,成功斬獲第53屆格萊美獎的“當代最佳爵士專輯”單項獎。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獲獎專輯封面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寫在最後

在以前,對於音樂的分門別類是非常嚴格的,彷彿每種音樂形態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神聖且不可侵犯。但是隨著思想觀念的日益開放,不同的音樂形態逐漸出現了融合以及分化。就像我們熟知的Fusion(融合爵士)就是傳統爵士音樂加上搖滾與電子的產物。

那麼,在我們印象裡規規矩矩的古典音樂能不能進行這樣的融合呢?

答案是肯定的。古典鋼琴出身的“瘋狂”鋼琴家上原廣美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上原廣美的才華,在對於貝多芬的《悲愴——第八樂章》的改編中可見一斑。

在原版貝多芬的《悲愴》中,兩次主題段過後,仍然還是保持著柔和、悲傷的情緒。

17歲折服大師,31歲拿格萊美獎,她的成功都藏在曲子裡

但是在上原廣美手中的《悲愴》,主題段過後,立刻加進了鼓點和bass,鋼琴上也使用了許多俏皮的裝飾音來進行solo。不僅如此,上原廣美還打破了原有的律動。古典音樂經過她的改編,彷彿擁有了新的生命力,聽起來又是另外一番感覺了。

《悲愴》演出現場

雖說上原廣美作為“爵士音樂家”當之無愧,但她自己並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

上原廣美曾經說過:“古典音樂是靈感的源泉,特別是在作曲的領域,古典音樂的作曲家懂得如何使用更多的樂器,使得作品的聲音更寬廣。”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啊!在看似不拘一格、離經叛道的行為下,或許隱藏著一個深思熟慮而又富有野心的靈魂,用全域性的視野審視著自身的創作,卻又實打實堆積著的努力與汗水。“所謂”的瘋狂,何嘗不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呢?

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