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劃重點:

1

從2013年全球銷量第七,銷量3800萬部,市場份額3。8%,到2018年虧損成為常態,銷量僅650萬臺,市場佔有率不足0。5%,人們在談論索尼手機時,除了“一手好牌打爛”,似乎很難找到更為貼切的形容。

2

索尼的大公司病是手機業務難以取得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內部組織僵化、內鬥、部門間壁壘森嚴,這些都讓索尼手機背靠大樹卻無法獲得資源。

3

索尼為什麼不賣掉手機部門?在賣掉電腦業務之後,索尼手機已經成為索尼旗下為數不多可以用來上網的智慧終端。

4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讓索尼手機堅持下去,那大概就是對5G的良好預期。5G被很多手機廠商視為打翻身仗的機會,索尼也希望能抓住機遇。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作者:劉意默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索尼又製造了一場情懷與信仰的狂歡。

10月16日,索尼在 Walkman 40週年中國區新品釋出會上公佈了NW-ZX500系列等安卓播放器,雖然平井一夫退休後無法再“守護姨夫的微笑”,但索粉們的信仰仍然沒有消退——“索尼真會騙錢,但是我樂意”,是很多索粉對新品的評價。

相比之下,師出同門的索尼手機境況就悽慘許多。

索尼2019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今年4至6月,索尼手機共賣出90萬臺,比上季度下降15%。這是索尼手機季度銷量首次跌破100萬,對比索尼PS4遊戲機當季銷售320萬臺、累計過億臺的成績,體量相差懸殊。

國內媒體對於索尼手機的困境幾乎達成共識,“艱難突圍”、“至暗時刻”這樣的形容詞已經不夠用了。國內上一個受到如此待遇的手機廠商是羅永浩的錘子手機。

那麼問題來了,多次成為索尼所有業務中唯一虧損點的索尼手機,為什麼能一直被容忍?

1、

高開低走的索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回答“索尼手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

索尼手機的前身,是2001年索尼與瑞典巨頭愛立信各出50%股份合資成立的索尼愛立信。

愛立信本身做通訊起家,1989年就研發出自家首款手持行動電話HotLine,但後來市場策略和產品質量都沒跟上,被摩托羅拉和諾基亞趕超,而這時索尼由於液晶技術落後也在走下坡路,亟需新業務造血,於是,手機把二者連在了一起。

這段聯姻看上去前景非常美好,畢竟愛立信在3G時代擁有40%的 WCDMA市場份額,索尼則手握 Walkman 和 CyberShot 的音樂拍照等手機娛樂技術,善加利用,銷量應該不會差。

可以說,索愛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成立兩年後,索愛就推出主打價效比的T618,炫酷的金屬外殼,加上該價位手機中還不多見的拍照功能,讓它很快成為索愛第一臺街機,一舉登上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圖:索愛T618

T618推出後的第二個季度,虧損兩年的索愛扭虧為盈,收穫620萬歐元利潤。

索愛乘勝追擊。

後來,它又推出有Walkman logo的W800、帶光學變焦的SO905ics 等機型,在索尼黑科技的加持之下,索愛成為當時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之一,也有了和當時霸主諾基亞一決高下的資本。

雖然這段傳奇現在聽來頗有些“我祖上也闊過”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劇色彩,但當時的索愛的確意氣風發。

然而,挑戰接踵而至。

雙方各持股50%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不便管理,在領導力分散的情況下,索愛睏境漸顯

。但市場沒有給索愛太多自我修正的時間——手機競爭日趨激烈,而iPhone的誕生更是吹響了智慧手機變革的號角,沒有趕上智慧化浪潮的索愛,後期逐漸歸於平淡。

2011年,索尼以10。5億歐元收購愛立信持有的50%索愛股份,第二年將logo改為“SONY”,從此,索尼手機正式成為索尼大家庭的一員。

如果這是童話,此處補上一句“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就可以結束了,但手機市場的競爭遠比童話要殘酷得多。

2、

遲鈍還是傲慢?

剛剛回歸的索尼手機曾經也在市場中保有不小的聲量。

2013年,作為索愛時代設計遺產的Xperia Z甚至獲得了上市40天銷量460萬臺的好成績,可惜,這是索尼手機最後的巔峰時刻。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在工程師文化根深蒂固的索尼,手機設計不可避免受到壓制。在實用高於一切的理念之下,索尼形成了在手機工業設計中獨樹一幟的風格,如方正設計、厚重、永遠標配防水防塵等。

Xperia Z之後,索尼的工業設計逐漸固化。Omni Balacne全平衡設計是索尼的堅持,從2013年到2016年幾乎沒有大的變動,但也成了困住索尼手機的籠子。

當國產手機在努力攻城略地之時,索尼保持著原地踏步。

對市場變化反應過慢是索尼手機的“特點”之一。

在國內全面屏討論熱火朝天的2017年,索尼市場總監 Don Mesa 卻表示:“為了兼顧主流娛樂,索尼暫時不會大力發展全面屏,至少不會那麼快,況且索尼還是一家影視公司,部門之間不能相互排斥。”

你很難說這是遲鈍還是傲慢,但市場顯然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索尼手機喪失了全面屏手機的第一波紅利。

2017年10月,索尼釋出的 Xperia XZ1 還保留著五年前“大額頭大下巴”的老風格,直到2018年4月 Xperia XZ2 才更新了全面屏造型,然而這已經落後業界很久了。

此外,索尼手機還有過不少令使用者感到費解的操作,如Xperia XZ2 Premium重達234g,“索半斤”的稱號由此而來。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在索尼手機固步自封的同時,國內廠商的發力方向包括但不限於:雙攝、三攝、四攝、GPU Turbo、快充、大電池、屏下指紋。對於這些變化,索尼手機似乎內心毫無波瀾,它不管你想要什麼,只考慮自己想造什麼。

然而,就像羅永浩信仰的工業設計不能決定錘子手機的成敗一樣,索尼的技術積累也並不能決定一切。

事實上,在設計之外,索尼手機的確配備了很多黑科技,如首個4K手機螢幕、4K HDR影片錄製、電影大師、微笑捕捉、1080p的960fps慢動作拍攝、VR等技術,這些都體現了索尼深厚的技術積累,

但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特點:不受大眾市場稀罕。

而且,索尼手機也並未對此大力宣傳,於是,多數機型的命運都是撲街得無聲無息,沒有在手機市場上掀起任何漣漪。

索尼手機的“佛系”在宣傳策略上表現得很徹底。

在 OV 忙著請明星代言、冠名綜藝節目,小米大辦米粉節、靠雷軍一人之力持續吸睛時,索尼卻在更多時間保持了沉默。

2018年“雙十一”,索尼終於在微博上辦了一次抽獎活動,獎品卻只是Xperia XZ3 的優惠券,更尷尬的是,第一個中獎者放棄了使用機會。

3、

大公司掣肘

當然,富二代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時,爹往往也是有責任的。

索尼的大公司病是手機業務難以取得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內部組織僵化、內鬥、部門間壁壘森嚴,這些都讓索尼手機背靠大樹卻無法獲得資源。

平井一夫曾經想改變現狀。

他在上臺後提出“ONE SONY”戰略,調整組織架構,意圖整合索尼內部影像、電視、遊戲等業務的技術優勢,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產生協同效應,為此還撤換了部分頑固的高管。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圖:索尼集團前董事長平井一夫

其中,手機是“ONE SONY”的重要一環,如相機部門就幫助索尼手機打造了更專業的相機模式以及“電影大師”應用。

然而,改變並未繼續深入進行。

雖然索尼手機用上了自家優秀的感測器,但還是配上了最差的最佳化,如隨手拍一張照片後臺都要處理很久。

今年年初,索尼全球營銷高階經理Adam Marsh在接受採訪時就直言不諱:“雖然我們是一家公司,Alpha部門有時仍然不願為手機提供某些東西,因為他們不想索尼手機和3000英鎊的索尼相機有一樣的相機體驗。”

另一個例子是,索尼手機在遊戲方面的內部合作長期得不到進展,索尼的PlayStation遊戲機是世界三大遊戲主機之一,但索尼手機在遊戲方面卻始終沒有建樹。

這塊市場需求正在被索尼手機的友商們填滿。

有手機廠商已經直接與遊戲公司合作推出定製款遊戲手機,而遊戲模式也成為很多手機的標配,如華為的GPU Turbo和小米的Game Turbo遊戲模式,可以最佳化遊戲的流暢度和功耗。

而索尼手機遊戲模式不但晚於業界近一年才推出,從測評來看,優勢也並不突出。

可以說,受制於內部阻力,索尼手機無法把自家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賣點,這成為平井一夫退休時最大的遺憾。

4、

等待5G

堅持自己風格的索尼手機已經淪為銷量榜單上“others”的一員。

從2013年全球銷量第七,銷量3800萬部,市場份額3。8%,到2018年虧損成為常態,銷量僅650萬臺,市場佔有率不足0。5%,人們在談論索尼手機時,

除了“一手好牌打爛”,似乎很難找到更為貼切的形容。

在市場壓力下,索尼手機業務也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先是今年起退出東南亞市場,三月又宣佈對家電、相機、手機等硬體業務進行重組,並關閉1995年在北京投產的工廠,同時裁員也已經進行了好幾輪。

但索尼仍在堅持做手機,迎著冷眼和嘲笑。

今年四月,有知情人士透露,投資人數月來一直向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施壓,要求索尼放棄手機業務,但吉田強硬拒絕了,並表示手機部門對於發展5G相關創新研究十分重要。

這不是索尼官方第一次闢謠和宣佈不會放棄手機業務,前CEO平井一夫也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不會賣掉手機部門。

財報顯示,從2008年至2014年,索尼除了2012年透過賣大樓實現少量盈利之外,其餘五年都在虧損,在收購索愛股份的2011年更是出現了史上最大赤字,2014年,在財務壓力之下,索尼賣掉了VAIO個人電腦業務——可以看出,手機業務始終沒有被放棄,索尼保持著倔強的堅持。

回到開篇的問題,索尼為什麼會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做手機?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賣掉電腦業務之後,

索尼手機已經成為索尼旗下為數不多可以用來上網的智慧終端。

電視和PS4可以上網,但並不便攜,新出的小金磚音樂播放器倒是搭載了安卓系統,但並不能取代手機,所以手機在索尼智慧生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可以起到中樞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講,國內最讓索尼手機嫉妒的大概就是小米了。

小米的AloT戰略很有代表性,其生態鏈上的智慧家居產品有很多一出就成爆款。據小米上半年財報顯示,loT平臺已連線1。96億臺loT裝置,其中小米電視銷量540萬臺,出貨量穩居中國第一。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

不過,與小米不同的是,索尼的手機業務與其他家電的帶動作用並不明顯——很少有使用者會因為買了圖畫素質優秀的索尼電視,再搭一個方頭方腦且體驗不夠人性化的索尼手機。

這就與透過手機起家的小米拉開了差距。

手機業務對索尼的另一個意義是黑科技式平臺。

外界對索尼手機的批評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評價是“用心做硬體,用腳做最佳化”。

雖然索尼手機對相機和安卓系統的最佳化一直受到詬病,但它的硬體積累的確很深厚,最好的螢幕、上乘的CMOS、動態振動系統、頗具科技感的外觀,這些要素讓索尼手機成為極客之選,就像性格突出的“偏科生”,很酷,雖然無法帶動銷量,但用來展示技術積累是綽綽有餘的。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讓索尼手機堅持下去,那大概就是對5G的良好預期。

5G被很多手機廠商視為打翻身仗的機會,索尼也希望能抓住機遇,不過它顯然並不試圖以速度取勝。

在CES 2019上,索尼移動營銷副總裁Don Mes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就索尼而言,我們並不急於向市場推5G產品,我們更希望自己的首款5G手機能夠擁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聽上去索尼和蘋果的策略一樣。然而,蘋果單憑巨大的體量和價格策略就可以重新收穫萬億市值,從而有足夠的資本坐等5G成熟,而索尼手機的地位和能力顯然與它不在同一等級。

這也就決定了,在等待明天的過程中,中索尼必將遭遇更多挑戰。

扶不起來的手機業務,索尼為何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