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

手機的拍照發展迅猛,而談起手機拍照,大家肯定最先想起的就是某某手機是多少多少萬畫素。

確實,手機攝像頭從500萬畫素,800萬畫素,1200萬像素髮展到4000萬畫素乃至現在的一億畫素。畫素數量作為一個不斷增大數字,成為了人們最為熟知的衡量攝像頭的引數。

此時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安卓機的畫素4000萬,6400萬甚至一億。而蘋果還在堅守1200萬畫素的主攝像頭。我們不免好奇的問:

蘋果為什麼不用高畫素的攝像頭呢?畫素真的越高越好嗎?一億畫素拍出來的相片一定比1200萬畫素的清晰嗎?

先上結論:並不是。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

要得出這個結論,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攝像機的成像原理。

攝像是光影的藝術。一張照片的誕生,首先是光線穿過鏡頭,被光線感測器記錄光的資訊,之後經過模數轉換,影象處理等運算進行輸出。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部件的就是光線感測器(CMOS),而我們通常說的畫素,就是CMOS上的畫素數量。

那麼畫素越高,不就能記錄更多資訊,拍出來的照片更清晰嗎?

不然,畫素數量只是CMOS上的一個引數,而

決定成像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引數就是,單個畫素大小(單位畫素尺寸)

。這個引數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同樣面積的CMOS,想容納更多的畫素,那單個畫素就應該變小。而每個畫素變小,每個畫素接受的光線也變少了,這樣成像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

(大畫素和小畫素接收光線對比)

這也就是為什麼高畫素的手機在夜間成像的效果比較差,那就是

因為每個畫素都曝光不足導致的

。相比之下大畫素的手機在光線較差的環境下,每個畫素能得到更好的曝光,也就會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當然各大廠商也都知道高畫素的這一缺點,因此高畫素的手機一般都有

畫素多合一

的方案。如小米的1億800萬畫素CMOS可以透過畫素九合一實現1200萬畫素的切換。這其實就是將高畫素暫時變成了大畫素來完成拍攝,但是效果終究不如原生的大畫素CMOS。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一個手機的畫素大小呢?

很簡單,看CMOS的面積(感測器尺寸)。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

(華為官網對P40Pro+的主攝像頭介紹)

圖裡的1/1。28指的就是CMOS的尺寸,其計算的是CMOS對角線的長度,這個分式指的是與一英寸長度進行比較。可見,分號“/”後面的數字越大,CMOS的面積越小。

我們透過1/2。28和5000萬畫素簡單的計算一下,P40Pro+的主攝像頭單位畫素尺寸是1。22μm,而小米一億畫素是1/1。33的CMOS,單位畫素尺寸是0。8μm。由此能看出各大廠商在大畫素和高畫素之間各有抉擇和取捨。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

當然,

畫素數量

畫素尺寸

也只是CMOS裡的兩個主要引數罷了。而且其決定的主要是成像的解析力(清晰程度),畫面質量還有很多很多的指標。這些指標還與很多其他的引數,如畫素排列方式,CMOS工藝,光圈,防抖,鏡頭工藝,處理器的算力,軟體演算法等等有關。

如我們一開始所問的那個問題,蘋果的1200萬畫素的攝像頭,有光學防抖,有頂級的成像演算法,有高品質的鏡頭。這樣的配置所能實現的拍攝效果,不是那些多少多少千萬畫素的,卻其他引數不足的安卓低端機能比擬的。

總的來說,

高畫素確實在光線較好的場景,能給我們帶來更高解析力的照片,但其並不是衡量手機拍照能力好壞的標準

,只是一個可供參考的引數。如果盲目的追求更高的畫素,我們恐怕已落入商家的營銷陷阱。

畫素居然不是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