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作者:謝人傑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方面,是以小米、華為、百度為首的3C、ICT企業湧入造車行列,催生一些新的造車模式;另一方面,為了打造生態圈,為了車機一體化,車企琢磨上了造手機。

不久前傳出,吉利旗下手機公司“湖北星際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與魅族公司談判收購後者。此事曝光後吉利沒有給予否認,這表明此事八九不離十。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3C、ICT和汽車的結合從來沒有這麼緊密過。手機廠商想做汽車,汽車廠商想做手機,輕重工業的涇渭分明一去不返。大家都撈過界,難道為的是生態閉環的夢想?

魅族敗軍之將仍有餘勇

很多人看不懂吉利的操作。畢竟手機市場已經卷成血海了,吉利莽到什麼程度,才會一頭扎到手機業務裡去。

但這個方向的確是有可能的。吉利本身就是“多足怪”。2015年之後,吉利消化沃爾沃基本宣告成功後,資本收購為首的擴張,成了事實上的戰略。

嚐到甜頭的吉利已經停不下腳步,圍繞主業,新材料、新能源還可以算成向上遊投資,但投資通用航空和商業航天,就很令人費解。這些業務既不會中短期內帶來像樣的盈利,也對主業沒有什麼幫助。收購魅族,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吉利搞多元化有點“上頭”。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吉利想做手機的證據,在於去年成立“星際時代”的時候大肆挖人。不但挖小米的人,也挖OPPO和榮耀的人。挖小米的員工可以理解,畢竟小米的薪資待遇處於行業鄙視鏈的底端,但挖後兩者,需要多拿點資本出來。吉利據說用2、3倍的薪資待遇來挖,誠意十足,一些業務線上的高管也被挖走。

另外一個證據,是“星際時代”近期的專利多跟手機有關。但是這個證據不夠堅強,因為同樣的技術,也可用在車機協同上。

而魅族主業手機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儘管在“中華酷聯”之前就已成氣候,如今的手機業務卻被歸類為“其他”,市佔率不到1%,還不如被中國市場掃地出門的三星。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不過,魅族已經在2020年底成立新品牌lipro,宣佈進軍智慧家居。後者看上去比手機好做得多,不過一年多的工夫,lipro已經打出名號,站穩腳跟,還小賺一筆。看來手機圈裡卷出來的團隊,的確不一樣,哪怕是敗軍之將。

不只是為了改善車機

如果硬扯什麼協同效應,那就是必須以吉利的需求為基軸。魅族想要什麼不重要,這意味著吉利不準備重振魅族的手機業務,只打算從魅族身上扒點有用的資源。

魅族正在鼓吹5G+AIoT概念,智慧家居作為萬物互聯的一部分,一向只要窄帶通訊,因為沒人需要向家裡的冰箱傳遞複雜資訊。那麼,花了大代價帶來5G特有的大寬頻、低時延,用在智慧家居上,有什麼意義?魅族的技術方向,有時也很迷。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手機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體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使用者儘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體技術的緊密互動。”這句話是李書福在成立“星際時代”時所解釋的,似乎也可以作為策動車機業務的理由。

為了手機,也為了車機技術跟上手機軟體開發的節奏。這個解釋貌似合理。吉利汽車的硬體很有誠意,10萬+能買2。0T,上20萬可以買準效能車,30萬就可以開400kW雙電機新能源車(極星:你直接報我戶口得了)。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但同時,有很多使用者吐槽稱,吉利軟體能力欠佳,而且是全系車型都有類似的問題。從帝豪到領克09再到極氪,硬體明明已經在堆料,車機卻卡得懷疑人生。使用者質疑吉利的軟體開發能力拉胯,可以理解。

而魅族的Flyme部門,在公版安卓的基礎上最佳化能力有目共睹,借點功力給吉利車機部門,似乎可以平息一下使用者的憤怒,就像當年阿里馳援12306一樣。

“投資實業”,無不可為

不得不說,魅族和沃爾沃在品牌氣質上有共通之處,那就是“軸”,說好聽點就是“不忘初心”。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沃爾沃堅守安全壓倒一切(以至於高階車都不上縱置發動機)和外觀北歐風(有人說是性冷淡風);而魅族堅持做小屏手機,照相效果人所共知的差,卻從不思改進。

吉利收購後,沃爾沃雖然風格上仍處於迎合和自我欣賞的彆扭中,但在研發和產能部署上原地起飛,算是迎來了第二春。而魅族曾經石破天驚地宣佈“三零政策”(零廣告、零推送、零預裝),堅持了不到半年就尷尬地取消。兩者都曾有獨樹一幟的想法,試圖開闢第三條道路,但都被市場主流審美抽得媽都不認識。

它們的理想,必須納入到一個強有力的資本保護下,才有施展的餘地。不過,吉利倒不想當白衣騎士。畢竟魅族再拉胯,一年賣個百萬毫無問題,基本相當於吉利年銷量。有人開玩笑說,吉利打算包下魅族手機的開屏動畫。

“人汽”“井水”犯了“河水”,吉利繼續撈過界

正經一點說,因為魅族向智慧家居突圍,所以讓這個負債89億的品牌,有了一點被資本相中的價值。吉利資本擴張,向來沒有“強驅動要素”,也沒有和主業有“硬連線”的要求。因此,車機協同也好,將魅族軟體團隊“整鍋端”也罷,都未必是核心訴求。

相反,吉利只有“投資實業”這條主線,在該框架內無不可為。投資處於困境但有“回血”能力的公司,就成了決策依據。至於能產生一點協同效應,當然更好,沒有也不影響吉利的“買買買”節奏。

輿論所想的理由,試圖給吉利找個投資邏輯,但吉利就是想分散投資,否則就無法解釋,花了70億歐元,買不到戴姆勒董事會一張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