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315時刻:單片LCD投影的“品質”較量

又到了一年的315,街頭巷尾對消費品“質量”的談論也在顯著增多。其中,作為居家視聽消費中“僅次於傳統彩電”的“第二大件”,家用投影市場,今年的“議論聲”格外熱鬧。

自2018年以來,國內家用投影市場已經實現連續四年,年度銷量規模增長百萬臺的優秀成績。行業預計2022年,亦有望迎來第五個“百萬年”增量年度。2021年全年國內市場銷售500萬+的成績,也讓投影家用大屏的規模,首次摸到了居家視聽裝置、彩電產業版圖的超過一成的份額。

“量大了,此前不甚被關注的問題,也就會隨之放大!”行業人士表示,家投的增量、特別是快速成長,一方面導致市場面的產品和品牌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也導致“維權消費者規模”顯著提升。同時,被放大的“問題面”也越來越引發行業的關注,持續推動與鞭策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家投消費“問題”關注度提升

據媒體報道分析,家用投影的品質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點照顧”品列。不過,從市場監管抽檢資料看,目前抽檢的不合格率已經較5年前明顯下降:不合格率從兩成以上下降到1成以上。

315時刻:單片LCD投影的“品質”較量

例如,2021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羊絨針織衫等38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其中,抽查了7個省(市)24家企業生產的26批次投影機產品,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5。4%。今年早些時候,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20個品牌生產的20批次投影機產品進行了專項質量監督抽檢,共檢出2批不合格產品,本期抽檢不合格率為10%。

對比近期的這些抽檢結果中不合格率為10-15%,《消費者報道》整理過國家、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於2015年至2021年229批次投影機產品抽檢結果,其中52批次不達標,平局不達標率高達22。71%——即隨著時間推移,投影抽檢的達標率在顯著提升。

這其中,不合格產品更多的出現在單片式LCD機型上。家用投影市場單片式LCD機型長期佔據超過半數的份額,且主要主打低價格低端市場,是產品品質問題高發重災區。有網友戲言“單片式LCD投影,以一己之力極大的拉低了DLP投影、單片式LCD投影、三片式LCD投影、LCOS投影等四大技術型別產品的質量平局值”。而近年來市場抽檢中行業產品不合格率的下降,也與單片式LCD投影市場佔比有一定下降、其產品銷售中突出高價值產品比例上升有密切關係。

隨著市場規模擴大,消費者的產品質量意識也顯著增強,這推動了行業品控的整體提升——但是,從超兩成,乃至早期市場三成產品不合格,到目前不合格率下降到一成多,這顯然還不夠。”行業專家表示,市場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未來的提升空間也依然“有目共睹”!

315時刻:單片LCD投影的“品質”較量

例如,在抽檢問題表單中排列在前三位的是:電源端子騷擾電壓、輻射超標、光輸出等方面。其中,光輸出就是消費者購買投影機最核心的技術指標:亮度。這方面,行業市場規範度從2020年開始有了明顯提升——此前,大量使用的“光源亮度”這樣的模糊概念,日益被拋棄,成為極少數品牌還在應用的“話語權數”。這也就讓家投市場,特別是單片式LCD投影機,動輒七八千,甚至上萬流明的亮度資料大幅減少,而變成了一兩百或者三五百流明的“成像輸出亮度”。

無論是抽檢結果,還是消費者端的反饋與評論,都構成了行業積極向上的壓力。”但是以目前家投產品的市場規模,現有的產品合格率依然難以令人滿意:尤其是在家投產品缺乏國家硬性產品標準的背景下,抽檢的“檢測專案和手段”所能反應的行業產品質量“問題”並不全面,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薄弱點”。

檢出問題和未檢出問題都很多

電源端子騷擾電壓、輻射超標,這兩個是最常見的抽檢不合格專案”,業內人士指出,這兩個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是“電氣元件低配、少配”,而不是設計或者製造問題。

從市場端看,這類問題的高發產品是單片式LCD投影,特別是數百元的機型:數百元的投影機,既要成像、又要有音響和智慧功能,廠家只能“猛烈”的控制產品成本。產品端出現質量問題也就難以避免。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抽檢的覆蓋能力和這類產品大量依賴網路銷售、中小品牌眾多的市場結構,實際市場中的產品問題,估計要比抽檢所反映的不合格率還要高。

但是,除了以上這些常規電氣檢查專案,以及亮度、解析度等廠家有明確引數承諾的選項之外,家投市場,特別是單片式LCD機型還有很多“常見消費者投訴專案”存在:

比如,關於產品噪聲的問題。家投市場主要機型分為單片式LCD機型和DLP機型。兩者對光源亮度的利用效率相差三四倍之多——而多餘的光線就會轉化成熱量散失掉。這實際使得同等投影亮度下單片式LCD機型散熱需求顯著高於DLP機型。而市場中單片LCD機型的價格普遍偏低,進一步壓縮了其採用更高品質散熱系統的空間。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單片式LCD機型散熱噪音成為一大消費者投訴熱點。

315時刻:單片LCD投影的“品質”較量

再例如,光學鏡頭效能瑕疵,也是單片式LCD機型的問題熱點:單片式LCD機型的液晶光閥尺寸往往比較大,需要的投射鏡頭的口徑也更大。同時,這類產品價格低廉,決定了其鏡頭採用的光學結構的複雜度、材料的品質等方面必須嚴格控制成本。再加上安裝運輸過程可能的干擾,部分產品會出現新機器對焦後邊緣清晰度或者一側清晰度不足;老機器跑焦、對焦不準等光學障礙。

當然,除了實際的產品品質問題之外,家投市場也存在“預期”與“產品品質”之間的“差距”、以及對產品效能理解不足造成的消費者投訴問題。這方面,無論是七八百元的廉價機器,還是一萬多元的鐳射電視產品都有出現。

其中,畫面亮度不足、對比度不足,光照條件下效果不佳等都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緣起。例如,筆者接觸過一例鐳射電視的投訴:該消費者只購買了鐳射電視主機,誤以為這就能作為彩電使用,結果畫面對比度不足,不拉窗簾直接投射白牆的畫面不滿足消費者要求。電商平臺的家投“差評”中,單片式LCD機型更是大量存在“亮度不足、清晰度不足”的控訴——這與單片式LCD機型本身就是低亮度機型,投影亮度在150-700流明之間不等有關,也與廠家亮度上的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有關,更與消費者對幾百元、千元產品的過高預期有關。

同時,消費者對投影機畫質不佳的投訴中,很多清晰度不足、亮度不足的“本意”是“對比度不夠”——即明亮光線下,環境光對成像對比度的干擾。這與消費者對投影機成像過程的理解、認識不夠,導致預期過高和使用環境理解誤差有關。類似的,很多消費者對抗光幕的價值與意義的認識也不充足:不過這一點2021年,隨著高亮智慧家投產品的普及應用,已經得到一定改善。

很多質量和品質問題是透過抽檢無法覆蓋和揭露的,也是無法用誰對誰錯簡單劃分責任的:投影機市場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樣背景下,行業人士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

家投消費、投影品質亂象下的機遇

對於投影機消費市場,長期以來的各種“問題和弊病”,筆者認為,其主要是由“結構”性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家投市場一直追求產品更為廉價。這就與產品的品質形成了“內在衝突”。例如,幾百元的投影機也要智慧功能、智慧語音,顯然其CPU、記憶體等方面都不會有高階智慧手機的速度,出現一些應用障礙、系統崩潰、卡頓也就難以避免。有網友表示,智慧語音功能“看鬼片的時候突然‘發聲’一下,著實嚇人”。不過這些問題在五六年前是基本沒有的,因為那時候大多數便宜機型不具有智慧功能。

實際上,10年的尺度看,單片式LCD機型的家投機型的市場佔比已經大幅下降,這也是導致這兩年家投行業產品達標率提升、投訴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是,隨著家投從一二線城市市場,向四五線城市、縣城、小鎮市場下沉,以及單片式LCD機型千元以上機型的創新發展,單片式LCD機型市場佔比2021年下半年後再次抬頭,並進一步影響著未來家投市場品控口碑發展趨勢。

315時刻:單片LCD投影的“品質”較量

另一方面,家投市場的品牌結構比較特殊。尤其是早期單片式LCD市場建立起來的競爭邏輯,不是依據品牌口碑和溢價,而是基於電商渠道投入和產品營銷能力。——這個產品上,真實存在過“宇宙牌香菸”這樣的“詭異操作”。單片式LCD機型品牌忠誠度低,市場競爭混亂、標準不一,再加上長期追求產品低價位,造成了很多“品控型”質量缺憾。

特別是,DLP機型和單片式LCD機型之間,家投市場形成了一個“品質鴻溝”。主要產品售價在1500元以上的DLP機型的整體品質,遠好於整體售價普遍低於1700元的單片式LCD機型。構成了家投市場產品質量“問題與弊病”結構化格局的典型例證。

但凡結構化的市場,就意味著‘潛在機遇’。”2021年以來,單片式LCD投影市場湧現出幾個新秀品牌:透過提升產品引數透明度、壓縮誇大宣傳、提升產品配置,在1000+以上價位、250-500流明廉價家投市場打出了“品牌品質口碑”牌。甚至部分單片式LCD機型品牌,開始告別單純依賴OEM/ODM的產業鏈結構,開始自研光機、改善核心技術含量,意圖在亂世中崛起。同時,DLP機型進一步下壓市場起步價格,搶佔1500-2000元價位市場,推動低價格家投產品品質的提升。

目前已經實現每年新增500萬新玩家的家投市場必然不能永遠在低水平競爭上徘徊!”實際上,2021年這500萬家投市場,超過百萬臺是投影亮度在1000流明以上,價格在3500元左右或者以上的“高階產品”。——消費者胃口越來越高,家投的品質必須提升上去。這是頭部企業的機會,也是新興創業者的機會,更會是固守“低水平競爭邏輯”的“昨日低質產品既得利益者”的災難。

綜上所述,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回顧家投市場的發展,既可以看到市場巨大的商機和潛在的增長空間;也能看到多年以來行業產品品質已經極大提升的事實;更是能看到家投產品和市場距離消費者真正全面滿意還有不小的差距……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努力提升家投,特別是入門產品的品質,用剛性的品控建立品牌口碑的堡壘,行業依然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