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米手機如何定義高階

小米手機如何定義高階

除非再來一次類似蘋果這種技術式的革命,否則手機行業很難再出新的超級品牌。

早在2018年,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廠商就已經拿下了90%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基本見頂,市場處於充分競爭狀態。

手機廠商要做增量,要麼去非洲或印度這些國家開闢低端市場,要麼去歐美搶佔三星份額,要麼是內地友商跌倒。

從近三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小米是華為受限後的最大受益者。2019年,華為因晶片及歐洲市場軟體被限,導致手機銷量逐年下滑,與此同時小米銷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2019年1.24億臺,2020年1.46億臺,2021年1.9億臺。

儘管在全球手機滲透率即將見頂的環境下,小米依然表現強硬,在歐洲市場份額上升至第二,國內份額上升至前四。

關於份額排名,每家機構出的資料不一樣,比如小米財報中採用的是Canalys的資料,顯示小米在國內份額排名第三,而國際權威調研機構Counterpoin出的資料是Vivo排名第一,小米排名第四。

總之,在這個即將從增量變成存量的市場中,幾乎每家手機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做高階。

小米的高階路徑

小米在高階領域的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以前提到小米,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1999,而現在小米也出了6000元以上的手機。

根據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大陸定價3000元以上及境外定價300歐元以上的高階智慧手機出貨量2400萬臺,相比2020年1000萬臺的水平翻了一倍。

看似資料增長強勁,其實是上年同期的銷量基數較低,同時300歐元(2105元人民幣)的高階門檻也不高。如果2000元以上的手機都算高階機,那真的遍地都是高階機。

對於小米來說,這樣的定價已經算是產品升級了,手機提價帶來的毛利率改善是立竿見影的,2021年小米手機毛利率也從8。7%上升至11。9%(依然是組裝毛利率)。

在手機行業要想在硬體端賺取更高的利潤,就要做出真正有差異化的產品,聯想為什麼在硬體端一直賺著組裝廠的利潤,因為聯想就是個組裝廠。

蘋果在手機領域的毛利率高達40%,靠的是自研系統和自研處理器晶片,華為入局高階靠的也是自研麒麟晶片。

而目前國內廠商的晶片供應商基本都是高通,從材料到最後的組裝,再到系統UI的流暢度,基本沒啥差異,升級高階其實很難。

小米本身的定位就不符合高階形象,公司自創立至今,一直走的是價效比路線。硬體端的毛利率從來不是重點,銷量才是重點。

根據財報顯示,小米全年銷量增長30%,但四季度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速只有4。4%,上年同期增速為30%。

2022年1季度的整體銷量不容樂觀,

信通院那邊的資料已經開始下滑,1月份下滑了17。7%,2月份下滑了31。7%。

小米的估值核心

四季度經營利潤44。15億元,同比下滑54%;期間利潤24。43億元,同比下滑72。2%;經調整淨利潤44。73億元,同比增長39。6%。

經營利潤中包含了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及其他投資類收益,這類收益對整體的估值本身就沒啥貢獻,還是以經調整淨利潤為準。

經營利潤的差異主要在投資收益以及費用端,四季度研發、行政開支、銷售費用均大幅增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比去年少了31。6億,其他含投資類虧損比去年多虧了30億。

投資業務虧損是正常現象,去年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組合基本都虧,這部分變動對估值沒影響,網際網路服務收入才是小米的估值核心。

從低價賣手機,到低價賣手環、電腦、以及在多個行業血拼價格戰,為的就是積累使用者,賣廣告。

財報顯示,2

021年網際網路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18.8%,上年同期增速為19.7%,增速略微下滑,

境外網際網路收入50億元。

網際網路收入在小米的收入結構中佔比僅有8%,但毛利率高達76%,是小米最賺錢的一塊業務,貢獻利潤超過70%。

其中,廣告業務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42。3%,遊戲業務收入40億元,同比下滑5。7%,金融類業務已經沒提了(貸款業務)。

由此可見,小米體系中最賺錢的是廣告業務,讓人比較意外的是隨著使用者隱私、資料安全的監管收緊,演算法廣告收入增速均在下滑,小米竟然沒有受到影響。

事實上,過度的廣告植入犧牲的是使用者使用體驗,比如你開啟天氣預報介面,總能看到一個下載軟體的按鈕,

小米手機幾乎把能放廣告的位置,全部植入了廣告(而且廣告很難關閉)。

小米手機如何定義高階

圖:點完第二遍關閉後的提示

造車的不確定性

IoT業務的誕生其實是延續了小米價效比的策略,進入100個行業血拼價格戰,搶佔市場規模,然後賣廣告。

但是IoT大量的產品都是小米參投的公司,說白了就是貼牌,在更多的考慮低價格同時,損失的是口碑以及品牌整體形象。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IoT的價格戰還是比較成功的,IoT硬體收入已經成為了公司第二大業務,毛利率13。1%。比較麻煩的是網際網路變現困難,因為空調、掃地機、手環這種很難二次變現。

所以,造車是小米的不二選擇。

參考特斯拉前面的那塊大螢幕,已經安裝上了各種娛樂型軟體,以及遊戲等,為的就是未來的網際網路收入。

而小米模式在汽車領域很難行得通,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模式下已經有了特斯拉,而且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產能、品牌形象及價格空間均優於小米。

除了特斯拉以外,比亞迪在汽車領域也深耕多年,而且比亞迪自產電池,在價效比上更具優勢。

蔚小理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也積累多年,各自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三家廠商一家比一家虧的狠。

蔚來的中高階模式告訴我們,沒有做出差異化的產品,盲目定高價格,這不叫高階,

蔚來近六年累計虧損598億元。

小米汽車計劃2024年量產,如果量產後開始虧損,那對小米的整體利潤影響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