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警惕!你買到的,可能不是一臺真“4K 120Hz”高刷電視

在整體下行的電視市場,蘊藏著一個“寶藏”產品——遊戲電視。根據奧維雲網資料,2021年120Hz及以上高重新整理率“遊戲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量達到了200萬臺,同比暴增了577%。

進入2022年,遊戲電視熱度不減。遊戲巨頭騰訊透過雲遊戲加力佈局TV大屏,電商巨頭京東也聯合索尼、海信、TCL、創維、長虹、康佳等頭部品牌力推遊戲電視。一時間,120Hz高刷電視成為行業企業必爭的市場高地。

警惕!你買到的,可能不是一臺真“4K 120Hz”高刷電視

然而,隨著市場熱度的走高,“泥沙俱下”的現象也愈發明顯。對如今的遊戲玩家來說,要想買一臺真4K 120Hz電視,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為什麼不同品牌都號稱是4K 120Hz電視,但玩起來的差異會很大?真偽4K 120Hz電視的區別,又究竟在哪?

電視業的兩大“痼疾”

2017年-2021年,中國電視市場零售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根據奧維雲網的資料,2021年中國電視零售市場創下了12年來的新低,零售量首次跌破4000萬臺大關,同比下滑13。8%。

稍感欣慰的是,雖然2021年的零售量在下滑,但零售額卻保持了上升的態勢,圍繞高階大屏推動產品的結構性調整,成為存量時代電視行業謀生存、求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釘科技》觀察認為,雖然電視市場的下行有需求端高度飽和的影響,如2021年每百戶城鎮家庭的電視保有量超過了120臺,但行業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目前來看,電視行業有兩大“痼疾”:一是,熱衷“以價換量”的打法。這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CRT時代就熟練操作,尤其是最近10年網際網路品牌的大量跨界進入,將“價格槓桿”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用低價換市場再謀求後向運營的收益,成為一股“潮流”。結果卻是,行業利潤率大跌,2017年甚至跌破了1%,而這期間使用者卻並沒有對電視這個品類加深好感。

二是,概念包裝、以次充好的技巧純熟,長期來看透支了信任和市場。這一點其實可以看做是“價格戰”的併發症。為了避免使用者將“低價”和“低端”劃等號,一些企業就會堆疊出高階技術概念,但又不能真的抬高產品成本,便用“資訊不對稱”的手段來為產品減配或者以次充好。

很多時候,這兩大“痼疾”會關聯發作。比如,包裝出高大上的技術概念後,用以次充好的方式搞低價傾銷,這樣的現象在8K超高畫質、4K 120Hz電視市場都存在。

《釘科技》注意到,此前一些電視品牌號稱推出8K電視,但只有屏體是8K解析度的,介面、晶片都不是8K級別的,這類產品其實就是“偽8K電視”。還有一些品牌推出的新品號稱支援8K,但只是支援8K解碼而已,實際上還是4K電視,使用者沒辦法獲得真正的8K體驗。

4K 120Hz高刷電視雖然在遊戲圈很受追捧,但很多人未必知道,市場上不少號稱支援高刷的遊戲電視、電競電視,其實都是“偽高刷電視”,和上面提到的8K體驗一樣,只存在於廠商的宣傳文稿裡。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真4K 120Hz的“三大標準”

在談4K 120Hz高刷電視之前,不妨先看看遊戲賽道的火熱程度。今年初,微軟宣佈計劃以687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動視暴雪公司,這是迄今為止遊戲領域最大的全現金收購案。另外,不久前業界還傳出蘋果正在考慮重新迴歸主機遊戲市場。Ampere Analysis 資料則顯示,2021年主機遊戲市場主機遊戲、硬體與服務的總支出達到600億美元,預測2022年將超過610億美元。

從國內看,遊戲巨頭騰訊近年來積極佈局TV大屏,旗下騰訊先鋒已形成一個賬號、三端互通的雲遊戲生態,並針對移動端、PC端及TV大屏端進一步最佳化互動成本。在電商巨頭京東平臺,2021年度遊戲電視銷售額猛增27倍,成為高階電視爆發力最強的新興品類之一。並且,京東還和主流電視品牌開展遊戲電視的定製合作,比如和索尼聯合定製了遊戲電視X91J,和TCL定製了電光藍遊戲電視V8Emax,和海信聯合打造了二代遊戲電視E7G-PRO,和創維聯合定製了全通道高刷遊戲電視A43等。

警惕!你買到的,可能不是一臺真“4K 120Hz”高刷電視

《釘科技》注意到,在大熱的遊戲電視賽道,三星、索尼、創維、海信、TCL、小米等主流企業都在佈局,這本是電視行業推動高階升級的大好機會,但觀察來看卻依然有“翻車”的可能。

原因就在於,上文提到的行業“痼疾”發作。

要保證大屏遊戲的體驗,120Hz高刷成為剛需,於是電視企業開始了引數比拼。但實際上,如果使用者僅憑120Hz、144Hz、240Hz這樣的引數指標就匆忙入手,很容易掉入一些廠商的“概念陷阱”。

正如僅僅屏體8K、支援8K解碼,卻不一定是真8K電視一樣,市場上打著4K 120Hz招牌的高刷電視,也不一定是真4K 120Hz電視。而偽4K 120Hz大行其道,對亟待升級的電視行業和期待高刷體驗的消費者來說,都會造成巨大傷害。那麼,真4K 120Hz的標準是什麼?

《釘科技》認為,和真8K的定義邏輯類似,真4K 120Hz需要引入一個“全程”的概念。這其實不難理解,和“木桶理論”中所講的道理一樣: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不能有破損,如果有一塊或者幾塊出現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從“全程”的要求來看,真4K 120Hz電視必須要具備屏體顯示、晶片解碼、介面輸入的4K 120Hz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具體來說,是否同時具備4K 120Hz 高刷屏、4K 120Hz 解碼晶片、滿血版HDMI2。1介面,是衡量真偽4K 120Hz高刷電視的標準。

那麼,那些偽4K 120Hz電視,又是如何做的呢?

警惕高刷體驗的“以次充好”

對照真4K 120Hz的標準,可以看到在提供“高刷體驗”方面,不少企業基於成本的考量,會在不同的環節採取使用者不易察覺的“減配”行為。通常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屏體減配。比如,電視配備的只是4K 60Hz屏體,透過插幀/DLG/HSR等技術,用插幀/演算法的方式實現近似120Hz效果。

插幀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並不鮮見,它可以根據兩個相鄰幀的關係,插入一張黑幀,提升影片幀率,讓畫面更流暢。不過,這項技術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畫面的亮度。

DLG也是一項偽4K 120Hz電視會採用的技術。重新整理率是指電子束對螢幕上的影象重複掃描的次數,重新整理率越高,影象的畫面穩定性就越好,畫面流暢度就越高。畫素在顯示面板上是按行排列的,影象的顯示透過電子束對每行畫素的依次掃描來完成。DLG技術比較“取巧”,其不再對每行都進行掃描,而是每兩行掃描一次,在4K畫面(3840X2160)上,原本每幀影象需要總共掃描2160行,一秒鐘可以掃描60幀畫面,現在只需掃描1080 次,減少了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實現一秒鐘掃描120幀畫面。在實現高重新整理率的同時,這個過程有得也有失,兩行本來不一樣的內容,被兩行一樣的內容替代,有效的資料量也就相應減半,代表著解析度的下降。優點是重新整理率可以“提升”,如可以從60Hz提升到120Hz,缺點就是畫面清晰度下降很多,原本3840X2160畫面也就變成了3840X1080,顆粒感明顯,精細度不足。

可以想象一下點對點快遞投放,快遞員的能力是一定的,效率有上限,是對速度和運量的綜合考量,要求速度,就難免先放棄一定的貨品攜帶量。上面提到的資料量的損失,就與貨品攜帶量的放棄類似。

HSR相對DLG更先進一些,透過“時序調整”,在面板內自動補償畫素充電,實現重新整理率倍頻驅動技術。具體來說,可以簡單理解為第一行顯示全行資料,第二行則一半顯示第一行資料、一半顯示第三行資料(其實是放棄了原本第二行的資料),第三行顯示全行資料,比DLG只顯示一行資料進步明顯,但整體仍然存在資料缺失,清晰度也有“縮水”。

仍以點對點快遞投放為例,快遞員透過能力升級或者工具升級,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運量可能會有一定提升,但運力的上限,仍然沒有與快遞總量相匹配。這種情形,就跟HSR比DLG先進,卻仍有清晰度“縮水”現象類似。

簡單來說,HSR、DLG技術,就是透過損失清晰度去實現流暢度。所以,雖然在重新整理率上能“收之桑榆”,卻會在清晰度上“失之東隅”。至於依靠演算法的插幀技術,則同樣不能從在低刷屏體上,根本上解決遊戲畫面的卡頓、時延等問題。

二是,晶片減配。比如,雖然採用的是4K 120Hz螢幕,但晶片不支援全通道的120Hz解碼。所謂的全通道120Hz解碼能力,指的是包括線上流媒體播放、透過HDMI 2。1介面傳輸播放,以及透過USB通道傳輸播放,都支援120Hz解碼。這其實和電視SoC晶片的算力有關,如果算力不夠,無論是用哪種方式播放高解析度、高位元速率影片內容,強行進行影片解碼的話,畫面要麼會非常卡頓,要麼無法解碼播放,要麼會自動降低到60Hz再輸出。總之,晶片不支援全通道的120Hz解碼,使用者就感受不到真正的120Hz高刷體驗。

三是,介面減配。比如,雖然具備4K 120Hz螢幕、120Hz解碼晶片,但是沒有滿血版HDMI2。1介面。要知道,HDMI2。1有兩套協議,分別為TMDS協議和FRL協議,這起源於HDMI論壇取消了HDMI2。0的概念,選擇用HDMI2。1 TMDS協議取代了原HDMI2。0。其中,HDMI2。1 FRL是原標準HDMI2。1,支援48Gbps頻寬,而HDMI2。1 TMDS則是18Gbps頻寬。因此,嚴格意義上而言,HDMI2。1 TMDS並不是真正的HDMI2。1。因此只有滿血版HDMI 2。1介面,也就是HDMI FRL,才能夠支援全速48Gbps的頻寬,實現4K 120FPS 12bit RGB 4:4:4的最高規格的訊號傳輸。

無論是以上哪種減配情況,120Hz高刷的體驗都不會很好,要麼畫面清晰度變差,要麼直接無法解碼播放或者自動降頻播放。這三類情況,電視企業自己其實心知肚明,卻往往不會明示消費者。所以,一些遊戲電視雖號稱支援4K 120Hz,但使用者買回家後會發現體驗一般,造成了對這一先進技術的“脫敏”。

《釘科技》認為,一些技術本身並不需要指責,比如HSR/DLG這樣的畫質最佳化技術,在特定狀況下是能夠提升畫質體驗的,核心問題在於,電視企業要對自己使用的技術、配置和所能達到的體驗水平進行坦誠明示,不能基於市場競爭的訴求,試圖用更低的成本謀求更大的高階份額,就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利用大多數消費者的“不懂行”,去玩宣傳上的文字遊戲。

總之,《釘科技》認為,4K 120Hz電視市場亟待掀起一股“去偽存真”的熱潮,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行業的未來負責。今天電視企業用以次充好、資訊不對稱的手法去短期獲客,明天使用者就會因為體驗的落差而將品牌甚至整個品類打入冷宮。電視行業不能將一件本可以雙贏的事情,做出雙輸的結果。(釘科技原創,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釘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