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求價效比與堆料,谷歌做消費數碼講的是顏值和體驗

2022年5月11日,索尼正式釋出了新一代品牌旗艦手機Xperia 1 IV、中低端入門手機Xperia 10 IV和一款地區定製手機Xperia Ace III。儘管其中Xperia 1 IV和10 IV都是面向全球市場的機型,在國內銷售的國行版本甚至搭載了來自Flyme的本地化適配軟體和功能,

但只要你真的用過索尼的手機,甚至對這些產品稍有了解,相信都不會認為這是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手機,Xperia 1 IV也好、10 IV也好,歸根結底它們都是徹頭徹尾的日系手機。

在介紹Xperia 1 IV之前,作為一個索尼產品的忠實使用者,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講解一下索尼這個產品命名究竟是怎麼回事。在18到19年間,索尼又一次對便攜電子產品的命名體系進行整合。以較為熱門的索尼頭戴式降噪耳機為例子:WH-1000XM4,拆開來就是Wireless Headphone-1000X Mark4,也就是無線頭戴耳機1000系列的第四代。而今天的主角Xperia 1 IV,其實就是Xperia(索尼移動手機品牌)1系列(旗艦手機)的第四代。為了簡潔,接下來也將仿照索尼相機的命名方式,用1M4來稱呼Xperia 1 IV。

不求價效比與堆料,谷歌做消費數碼講的是顏值和體驗

說了那麼多,還是先看看1M4的配置如何:作為索尼在2022年的旗艦產品,1M4採用了高通驍龍8Gen 1移動平臺,搭配12+512GB記憶體組合,最高支援1TB的microSD卡拓展。螢幕方面,1M4採用了6。5英寸21:9 4K120Hz HDR OLED螢幕,具體解析度為3840×1644,可以顯示裁掉黑邊後的4K 21:9電影畫面。

相機方面,1M4採用了三攝後置相機模組,其中包括1200萬畫素等效16mm超廣角攝像頭、1200萬畫素等效24mm廣角攝像頭、1200萬畫素等效85-125mm的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和iTOF對焦攝像頭。值得一提的是,1M4的三顆攝像頭均支援4K120fps的影片拍攝,同時潛望式長焦攝像頭也不再是兩個固定焦段之間切換,而是可以無極光學變焦。另外,索尼一脈相承的兩段式實體相機鍵依舊得到了保留,好評。

不求價效比與堆料,谷歌做消費數碼講的是顏值和體驗

出自之外,1M4上還有一些別的亮點,比如索尼依舊保留了無需卡針也能換卡的免工具二合一SIM卡槽、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介面以及IP65/68的防護能力。另外,即使1M4採用金屬邊框+正反玻璃的設計,還塞進了5000mAh的電池,整機重量依舊只有185g,可以說是2022年手機中的異類。

不過為什麼索尼手機的配置看起來那麼強大,但每年都賣不好呢?

原因很簡單,索尼的手機並不好用。

All in相機也救不了索尼

以Xperia 1系列一脈相承的相機為例,從Xperia 1到Xperia 1M3,無論索尼如何堆料,暗光場景下的塗抹依舊讓人一言難盡。此外快門延遲和較慢的快門速度偏好也讓使用者難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即使開啟了高速連拍模式,拍到的很可能也是一系列模糊的照片,需要等待相簿載入完成後在三四十張照片中注意挑選,才有可能“蒙”中一兩張清楚的照片。另外充電時相機過熱的問題也一直伴隨著索尼,更不說邊緣紫邊的問題了。

為了挽回手機攝影的口碑,索尼在去年推出了“採用一英寸大底”的Xperia 1 Pro-I,但從無論硬體還是軟體方面,索尼都沒能有效利用好這個一英寸感測器:硬體上,鏡頭組的像場不覆蓋整個感測器;軟體上,索尼一脈相承的無最佳化和塗抹也讓拍出來的照片不夠抓眼。

不求價效比與堆料,谷歌做消費數碼講的是顏值和體驗

儘管我對Xperia 1系列的相機表現有不少意見,但相機只是Xperia手機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其中一個縮影。在快充、發熱控制、電池續航時間和一些本地化功能的適配上,Xperia的表現都和它的相機表現高度一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使索尼粉絲一再認為否認飛利浦半導體和諾基亞的功勞,將NFC完全列作索尼的發明,

但Xperia手機依舊不提供NFC門卡和系統第一方NFC錢包的功能。要知道這項功能就連廣為詬病的ONE UI都有向用戶提供。考慮到綜合表現,國內使用者選購Xperia手機,始終需要一定的勇氣。

一邊是無法令使用者滿意的綜合體驗,一邊是上千美元的超高售價,比如這次的Xperia 1 IV在美國市場就定價1599美元,和1TB的iPhone 13 Pro Max同價,可以預見的是這臺承載著索尼隨心期盼的手機,註定無法將索尼從市場份額的Others中帶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索尼的手機業務做得這麼“煎熬”,為什麼不直接像當初對待筆記本業務時一樣,將Xperia品牌打包賣出去呢?或者說,索尼為什麼執著於手機夢?

為什麼索尼要執著於手機

想要分析索尼執著於手機市場的原因,我們需要從前些年的One Sony戰略開始說起。由於索尼業務線過於繁雜,單一的索尼很難有效利用各個事業部的資源,自然也無法對其中的技術進行整合。就像整合之前的微軟一樣,索尼各個部門也呈現出一種“雙耳不聞窗外事,各自重複造輪子”的情況。

2013年,索尼時任CEO提出了One Sony的戰略口號。在One Sony戰略中,各部門的技術應該儘可能共享複用、這樣既能在同一個產品身上發揮出索尼各部門的優勢,從而全面提升產品實力,也能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硬體開發的成本。那麼在Ony Sony的戰略下,有什麼產品適合作為各部門技術整合的試驗田呢?又有什麼產品可以合理地用上索尼的相機、顯示、音訊、電池技術與遊戲、影視IP呢?

不求價效比與堆料,谷歌做消費數碼講的是顏值和體驗

沒錯,說的就是手機。智慧手機的出現取代了過去高度細分的數碼產品市場,自然也是索尼集團技術展示的最好機會,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One Sony的其中一個戰略重心。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推出手機對索尼來說似乎算得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外,產品是品牌將技術傳遞給消費者的橋樑。而Xperia手機,其實也起到連線消費者與索尼其他產品的作用。通俗點說,Xperia其實就是索尼業務的其中一張活名牌,儘管這個名片印得不怎麼樣就是了。從索尼高度重視硬體但幾乎“忽視”軟體的開發中心來看,與其說索尼希望大家使用Xperia手機,倒不如說索尼希望把Xperia手機當作技術的電子展板。

另外,Xperia手機業務對索尼未來的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和10年前相比,如今的智慧手機已經高度成熟,在某些方面甚至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比如長期停滯的電池技術。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一定會出現個人運算裝置的下一個轉折點。而Xperia業務存在的意義,就是為索尼留住一個轉型的席位。

儘管對現在的索尼來說,留住一個席位是一件燒錢的買賣。但留住席位意味著索尼依然站在臺前,依舊有消費者知道索尼這個品牌,而不至於像某些品牌那樣轉型為供應商,徹底脫離消費者的視野。

不過話又說回來,索尼煎熬著推出Xperia手機是為了保留屬於自己的入場券,那像你我這樣的消費者,煎熬著使用Xperia手機又是為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