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電子產品成為了我們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鋰離子電池為電子產品提供了源源動力。對於進口行動式電子產品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有哪些安全要求?釋出君帶您逐一瞭解。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國家從2015年開始正式實施強制性標準GB 31241-2014《行動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因此行動式電子產品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都必須符合GB31241-2014標準的安全要求。

GB 31241-2014標準中行動式電子產品的定義:不超過18kg的預定可由使用人員經常攜帶的移動式電子產品。

GB 31241-2014標準

本標準適用於行動式電子產品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常見行動式電子產品舉例

行動式辦公產品

膝上型電腦,掌上電腦等。

行動通訊產品

手機、無繩電話、藍芽耳機、對講機等。

行動式音/影片產品

VR眼鏡、MP3/MP4播放器、照相機、錄影機、錄音筆、電子導航儀、數碼相框、遊戲機、電子書等。

下面,我們對照GB 31241-2014標準中鋰電池較大安全風險試驗專案向您介紹。

一、標識說明要細讀

使用前,消費者要充分了解電池資訊,並按照電池上標識說明安全使用。在GB 31241-2014標準中規定,電池和電池組應用中文應有以下標識,包括:產品名稱、型號;額定容量、充電限制電壓;正負極性,使用“正、負”字樣、標識“+、-”或不同顏色(例如紅色和黑色)表示;製造商或商標。

對於電池組,以上標識均應在電池組本體上標明,對於結構上能夠保證使用者在任何使用情況下都不可能導致誤差的產品,可以不進行極性標識。

對於電池,額定容量、型號和正負極性應在本體上標明,其餘標識允許在包裝或規格書上標明,但若製造商和使用者達成協議,用於組合電池組的組成電池可以不進行標識。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電池組本體標註

二、

充電有限制,過程要留神

電池著火的事故大部分是因為過充電引起的。過充電是指電池充電後,保護裝置失效,電池繼續充電,導致電池電壓升高、變形、漏液、直至著火爆炸。

GB 31241-2014標準中,過充電測試僅適用於電池樣品。

具體測試方法是將電池按照製造商規定的方法放完電後,先用3CA及製造商推薦充電電流的3倍中較大值恆流充電至下表的試驗電壓,然後用該試驗電壓恆壓充電。

不同型別正極材料的過充電電壓(石墨為負極)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對於其他材料體系的電池的試驗電壓至少應為4。6V。

試驗過程中監測電池溫度變化,當出現以下兩種情形之一時,試驗終止:

a) 電池持續充電時間達到7h及製造商定義充電時間中較大值;

b) 電池溫度下降到比峰值低20%。

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電池過充電試驗

三、

避免電池變形

電池受到強外力會變形和破裂,導致內部短路,爆炸起火。因此電池安裝和存放要按指定位置、方向安裝,擺放平直。一旦電池發生鼓包、變形等現象,消費者應立刻停止充電和使用。

GB 31241-2014中,擠壓測試適用於電池樣品。

具體測試方法是將電池按照製造商規定的方法充滿電後,將電池置於兩個平面內,垂直於極板方向進行擠壓,兩平板間施加13。0kN±0。78kN的擠壓力。一旦壓力達到最大值即可停止擠壓試驗,試驗過程中電池不能發生外部短路。

圓柱型電池擠壓時使其縱軸向與兩平板平行,方型電池和軟包電池只對電池的寬面進行擠壓試驗。扣式電池採用電池上下兩面與兩平板平行的方式進行擠壓試驗。試驗中電池放置方式參考下圖所示。1個樣品只做一次擠壓試驗。

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擠壓試驗中電池放置示意圖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未透過擠壓試驗的電池

四、

防止電池正負極短路

電池短路是指電池的正負極非正常通路,這樣電池內部會損壞,導致起火爆炸,非常危險!

GB 31241-2014中,對電池組的外部短路測試按照9。6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

具體測試方法是將電池或電池組按照製造商規定的方法充滿電後,短路電池組的正負極端子,外部短路總電阻為(80±20)mΩ。

對於移除保護電路或者沒有保護電路的電池組短路24h,對於保留保護電路的電池組短路至保護電路動作。

電池組應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解讀∣進口鋰電池的安全識別與使用

未透過短路試驗的電池

消費者使用可拆卸或不可拆卸鋰離子電池的電子產品時,首先了解電池標識和使用說明,按照說明書要求正確充電,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鋰離子電池的膨脹、彎曲、變形、短路和表面溫度異常升高。一旦發現電子產品或電池異常,應立即關閉,撥出電池,放在安全的區域。

供稿/ 廣州海關

監製/ 陶永

審校/ 劉暢

編輯/ 雷煦

美術編輯/ 衛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