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華為與國產晶片

縱觀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在晶片設計方面,再也找不到比華為更出色的公司了,其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系列處理器,可以說是國產晶片的典型代表。但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只有設計晶片的能力,並不能實現晶片的量產,而這恰好也是國內的技術難點。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其實國內也有像臺積電那樣的晶片代工廠,比如說中芯國際,但是二者的工藝技術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臺積電早已具備了量產5nm晶片的能力,甚至4nm和3nm晶片也在計劃之中;而中芯國際最多隻能量產14nm晶片,7nm製程還未真正突破。

這種差距就造成了國內公司對臺積電的依賴,華為自然也不例外,因為要想保證手機業務的正常發展和進步,就必須得用上最新的處理器,而中芯國際無法滿足華為的要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華為最主要的晶片供應商都是臺積電,二者的合作關係非常密切。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但就在去年9月份,受米國晶片規則影響,華為與臺積電的合作被迫終止了,麒麟晶片的供應也無法再得到保障。這個時候中芯國際被很多國人視為華為新的代工合作伙伴,畢竟它是國產代工廠,可以有效地避免規則,承擔起為華為生產晶片的重任。

從表面上來看,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合作可謂是雙贏的結果。然而深入瞭解之後人們就會發現,中芯國際比不上臺積電,只能幫助華為生產一些中低端晶片,對高階製程無能為力,華為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這很好地反映出了一個事實,國內在晶片領域存在明顯的短板,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差距就最好的證明。為了解決這些短板問題,近幾年國內開始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新的國產晶片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將促進中國晶片界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新專利技術公開,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誠然,米國規則確實給國內帶來了一些壓力,但壓力同樣也是一種動力,能夠幫助國產晶片查缺補漏,不斷地完善自身。而且最近華為公開了一項新專利技術,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讓人們意識到國內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這項技術名為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如果用於晶片製造,將比傳統的矽基晶片更加先進。國內的晶片之所以遲遲無法取得較大的進展,就是因為國外已經把矽基晶片研究透了, 國內除非找到新的突破點,不然就很難實現趕超。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此次華為公開的新專利技術對於國內而言,就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之前從未有人涉足,國內完全可以藉此換道超車。可能很多人都在想,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能否取代傳統矽基晶片的地位?

其實說白了採用這種材料的就是碳基晶片,前段時間中科院推出的8英寸石墨烯晶圓也是如此,既然碳基材料可以製成晶圓,那麼就說明碳基晶片的方向是可行的。而且與矽基相比,碳基晶片的穩定性更高,效能更強,功耗還會更低,具有很大的優勢。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由此可見,華為公開的新專利技術是國產晶片的一次機會,國內與其在矽基晶片方面被國外技術“卡脖子”,不如另闢蹊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碳基晶片是未來主流的方向,國內一定要抓住,只有這樣國產晶片才能實現真正的崛起。

中國晶片界再迎突破!華為公開新專利技術,打破壟斷指日可待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無論是對於華為還是國內整體的晶片事業而言,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技術都是一個難得的突破和進展。如果華為帶領著國產晶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研發下去,那麼一定能收穫到一些成果,到時候國外的技術壟斷就會被徹底打破!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