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前言:2022年幾近過半,大多數新機都進步巨大

轉眼間2022年已經快要過去一半的時間了,對於今年的手機市場來說,上半年的新機也已大量亮相。當然,如果你經常關注我們三易生活的相關內容可能已經知道,今年的新機發布情況與往年相比,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比如說在旗艦機領域,今年手機廠商普遍都採取了“分批發力”的策略。在年初先推出的基本全是主打效能表現、但在影像方面略有縮水的產品。而到了三、四月後,隨著努比亞Z40 Pro、OPPO Find X5系列、vivo X80系列、榮耀Magic4至臻版等新機的登場,我們才迎來了一批真正的“年度影像旗艦”。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比如說在中端市場,聯發科天璣8000、天璣8100明顯取代驍龍870,成為了今年新的“神U”。而且縱觀今年的中端機型還會發現,它們在影像設計上大多都有著明顯加強。比如Redmi K50系列、iQOO Neo6系列都用上了主攝光學防抖設計,而realme真我GT Neo3、一加Ace等機型,更是使用了與旗艦相同的主攝CMOS方案。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除此之外,在遊戲手機與摺疊屏手機等細分領域,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亮相的新品普遍也都很有新意。比如紅魔7 Pro就成為了史上第一款配備屏下前攝的遊戲手機,而vivo X Fold也實現了迄今為止摺疊屏機型中最好的摺痕控制和最為出彩的成像質量。

然而當我們為這些新機的明顯體驗進步歡欣鼓舞時,卻似乎忽略了一個曾經很受重視的細分市場,那些從數百元到一千元出頭的“入門級智慧手機”。

與中端及旗艦產品相比,今年的入門機很令人失望

2022年到目前為止,各品牌有沒有推出新款入門級智慧手機?當然是有的。只不過與旗艦及中端產品相比,“入門機”受成本制約,通常來說也確實不會專門去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所以很多消費者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它們有釋出,這本身並不奇怪。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但如果留心今年新發布的那些千元上下的入門級產品,則可能就會感覺非常的失望,甚至會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原因很簡單,因為就在旗艦機和中端機普遍技術革新、體驗進步、產品力(價效比)顯著增強的同時,今年已經發布的入門級機型,卻可以說是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原地踏步”。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看出這種變化,我們三易生活選擇了市面上頗具代表性的四個手機品牌,對他們在2022年已釋出的旗艦機、中端機、入門機的配置變化,進行了仔細的對比與分析,並彙總為了上面這個表格。

在這個表格裡就能明顯看出,無論是哪個品牌,2022年的旗艦機與去年相比在效能、顯示效果、影像配置方面,普遍都進步極大。相比之下,四家品牌的中端機型也有所進步,但大多就沒有旗艦產品那麼明顯了。而到了入門級市場,幾乎所有品牌都選擇了“擺爛”,不僅少有顯著的改進,甚至還出現了2022款新機在某些配置上相比2021款明顯退步的情況。

供需兩端皆乏力,入門機既沒法造、也沒人買?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這個問題本身其實並不複雜。說白了,背後無非還是涉及到三個關鍵的因素,一是供應鏈的狀況、二是產品銷售情況,第三則是裝置本身的研發和製造成本。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首先從供應鏈層面來看,大家都知道目前各大SoC廠商基本上每年都至少會推出一代旗艦平臺的更新。比如高通的驍龍平臺從驍龍855時代開始,都已經是每年更新兩次之多。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相比之下,中端SoC本身更新就會慢一些。比如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驍龍7系,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的新型號778G Plus本質上還是基於老款的官方超頻版本而已,真正的次時代中端SoC至今還未亮相。所以這也造成了聯發科天璣8100/天璣8000,在中端市場非常吃香。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然而與中端平臺相比,入門級晶片的更新節奏就還要更慢一截。就拿聯發科的入門級產品線來說,天璣700是2020年推出的產品,到了2021年,聯發科方面推出了一款名稱上看起來很唬人的“天璣810”。但實際上從其內部型號和硬體規格上看,天璣810與天璣700的區別,也僅僅就只有製程從7nm升級到6nm,CPU大核主頻從2。2GHz升級到2。4GHz而已,基本可以看做是變化不大的“官超版本”。同樣的還有高通驍龍480和驍龍480+,也是僅有CPU大核主頻略微提升、其他的基本沒變。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市場上的總銷量在下滑,但是主流消費者購機的價位和銷售額卻在上漲

其次,目前越來越多的資料都表明,入門級市場的換機週期正在不斷拉長。但相比之下,整個手機市場最主流銷量區間的均價卻又在不斷提升。這是什麼概念呢?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入門級機型的消費者已經“躺平”,不怎麼想要換新機了;但與此同時,中端、中高階,乃至旗艦機型的主流消費人群,換機慾望則依然強烈,而且還在不斷地追求更快更好的產品體驗,並願意為新品多花錢。

高價高質成為市場主流,入門機或進一步被冷落

如此一來手機廠商會會作何選擇,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們當然會投入更多的資源給頂級產品,用更高的成本去自研晶片、自研技術,在中高階乃至以上級別的產品中創造更多的體驗差異點,來讓那部分本就捨得花錢的消費者購買自家的新品。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廠商花了大價錢給旗艦機研發的新技術,越來越不可能下放給入門級產品

然而這種做法同時也就會導致,進步極大的新配置和新技術,研發和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這也就進一步意味著,這些新配置、新技術更加不可能被“下放”到入門級機型上。

都2022年了,入門機還被排除在技術進步之外?

於是乎,一方面上游的晶片廠商不給入門級機型推出進步很大的新主控,另一方面入門級手機的目標使用者現在不願意換機,再加上手機廠商的新技術研發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無法用到低端產品線上。這三者相互之間的作用,也就導致了目前所看到的、中端乃至旗艦產品快速進步、價效比顯著提升,但更便宜的入門級機型卻反而“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所倒退的現象。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價效比最高的產品,很多時候未必是最便宜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