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做好智慧硬體產品?

沒有人懷疑,我們正在加速駛進智慧時代的快車道。智慧可穿戴裝置、智慧門鎖、智慧水杯、智慧眼鏡等產品層出不窮,但是不少卻被冠上了

“智商稅、雞肋”

的名頭。

是使用者不需要這類產品嗎?好像不完全是。

是技術水平沒有達到嗎?產品適配技術,使用者不可能假想未出現的技術。

那為什麼智慧硬體總是不溫不火呢?原因在於企業沒搞明白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智慧硬體。

智慧產品說到底重點在“產品”

,而不是“智慧”。任何為了智慧而智慧的產品,本質上是本末倒置了,而“產品”是輔助、是工具,是圍繞人“服務”的。

那麼其必然離不開一個主旨:不反人性。

具體又分為哪幾種情況呢?請看以下分析:

如何做好智慧硬體產品?

1. 不要增加人的麻煩

現在很多智慧硬體設計是有問題的,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復雜。比如空氣果,它的使用方法是透過空氣檢測的方式提醒你是否開窗;

有人提出空氣好不好自己就能感覺,不舒服就不用開窗了唄,還用檢測?

比如,用手機來控制電燈,不少人剛開始覺得很新奇,但後來還是發現牆上的開關更簡單、方便。

再比如,近幾年比較火的智慧手錶,簡潔大屏,酷炫外表,但需要每天都給它充電,這是帶來了方便還是增加了麻煩呢?

智慧、智慧,

所謂智慧是用來解決問題,

而不是擺出問題的。據我們瞭解,某家電巨頭的商用空調也帶空氣檢測,檢測到室內空氣好、室外不好時,就能自動進行換氣。

智慧手錶也在迴歸“手錶”的重心,著重解決充電問題,據說藏在箱子裡就能充電。

智慧就像鉛錘的錘線,總是想搖擺到更高的幅度,

但最終都會迴歸到產品這個“錘心”的位置。

2. 不要增加人的資訊焦慮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任何你能看到資訊的工具、渠道、平臺都恨不得塞滿了資訊,讓你多停留一會兒,還有精準的演算法推薦,總能猜中你的喜歡。

每個人似乎也染上了

“資訊焦慮症”

,一刻不看手機,不刷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就感覺與世界脫離了,必須要不斷地開啟手機才有存在感。

智慧硬體不能再增加這樣的焦慮感,

不能把手機帶來的焦慮感更貼近身體。

例如,很多時候將智慧手錶看作是手機的延伸,希望透過手錶的功能降低使用手機的焦慮感,但如果帶來的是人對資訊更加依賴,那無疑是失敗的。

另外,

智慧硬體也不能帶來更多的噪音資訊。

按照現在的形勢是,智慧硬體在默默地將你家的空氣情況、用電情況、冰箱裡的保鮮期、洗衣機的運作資訊,汽車裡的OBD硬體也在不斷告訴你開車如何如何……

說實話,這不是智慧,這是資訊監測器,沒有人想被這些資訊打擾,被垃圾資訊投餵。

真正的智慧在於物物相連、在於解決問題。

3. 不要大而全要做減法

大而全帶來的是功耗的增加和計算的冗雜,簡單來說,就是用很強很全的硬體平臺,大部分時間在跑一個很簡單的應用。

很多人都知道不合理,

但在做設計的時候還是選擇了大而全,因為大家都想抓住智慧硬體的入口,成為智慧硬體的平臺。

但是目前情況下來看,入口是個偽命題。智慧硬體比手機更加碎片化,沒有誰是絕對的入口,只有場景化的應用,只要在某個場景下應用得多,那這個產品就是成功的。

智慧硬體沒必要為了做入口而做得很重,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場景定位,做好痛點、做減法。

潛水電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玩潛水的人都喜歡戴潛水電腦,這個產品看上去就像電子錶,但是有各種氣壓、方向、入水時間的顯示,還有計算能力(停留時間、間隔時間等)等。

功耗很小,電池可以支援兩年,既滿足了細分人群的具體場景需求,又和普通手錶一樣滿足時間的需求。

4. 提供超預期的使用者體驗

很多智慧硬體產品不僅沒有提供超預期的體驗,甚至

連基本的體驗都沒有滿足,

為了所謂的“超預期”體驗,還要培養使用者的常規使用習慣。

以智慧門鎖為例,按照市面上很多產品的使用場景,當用戶拖著疲勞的身體到家,面對家門口的智慧門鎖,推開門鎖蓋、忘記密碼,手紋識別,然後擰到手柄,智慧門鎖才能開啟。

但是,使用者的開門習慣是什麼?

使用者的習慣是看到有鑰匙孔就插鑰匙孔,沒有鑰匙孔就直接擰把手。如果仔細觀察過使用者開門的姿勢,你就知道指紋識別的模組放在哪兒了。

這是目前智慧門鎖中設計最符合使用者使用習慣的。使用者看到這個門鎖,看不到鑰匙孔,不會想著去找鑰匙,會用最直覺的操作方式,抓住手柄,手指按上指紋識別模組,一試鎖就可以開啟。

如何做好智慧硬體產品?

圖源網路

既不會掏出手機,也不會想著拿出鑰匙,更不用把手指放到一個玻璃上。

建議數字按鍵在指紋解鎖失敗之後再點亮,避免使用者先想要輸入密碼,更不要學市面上某些門鎖把指紋和按鈕裝到盒子裡面讓使用者找。

鎖鑰孔作為最後的機械解決方案放在最下方,不要讓使用者看到,但是務必要讓使用者知道在哪兒,作最後的物理備案。

不用拿出鑰匙開啟室內門不算什麼超預期體驗,但開啟家裡的大門就是超預期體驗。自己開啟鎖不是超預期體驗,但是手機通知哪位家人回家了就是超預期體驗。

對智慧硬體廠商來說,與其創造需要,不如從使用者當下的行為入手,提供符合預期的超預期體驗。門鈴、貓眼、窗戶把手等很多細小的地方都能看出產品素養,

即對需求重要性、使用者認識的深入理解。

好的使用者體驗是什麼?好的體驗就是隱身,不侵入,還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好的使用者體驗就是融入到生活中,既要保持使用者的直覺,又要超越傳統。如同一隻飛鳥,不在天上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在地上有它的影子,證明它已經飛過。

結語:

複雜的技術要實現簡單的產品,因為人性的選擇就是簡單,

智慧硬體最大的競爭力是不反人性。

參考資料:

東言東語:我們需要怎樣的智慧硬體?不反人性

Updatedb:什麼才是好的使用者體驗?怎樣提供超預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