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汽車攝像頭模組陣營“暗動”,供應鏈中誰在承壓?

汽車攝像頭模組陣營“暗動”,供應鏈中誰在承壓?

集微網訊息,“汽車市場與手機市場不同,在車載市場,哪家都不願意做小白鼠。”

針對車載市場,一位長期關注汽車上游供應鏈的人士說到。究其原因,他表示,汽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產業,長期的品牌積累,使得它們在供應商的選擇上,也顯得更為謹慎。

不過,在新能源的崛起之下,整個汽車產業迎來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一位汽車上游產業鏈人士告訴集微網,新能源崛起,世界汽車的發展時間基本上同步了,而如今在車載攝像頭這一市場,車載鏡頭、車載攝像頭晶片陣營都未有變化,不過在車載攝像頭模組這一市場,第二陣營頗顯熱鬧。

例如,立訊、丘鈦、三贏興等廠商均“殺入”進來。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就意味著二線車載攝像頭模組陣營的挑戰越來越大,因為它們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越來越多,而且對手實力“雄厚”。

難以打破的“魔咒”

“現在最痛苦的是車載後裝市場。”對於目前的汽車市場現狀,一位業內人士無奈的說到。

目前“亂象叢生”、“毛利率持續走低”充斥著整個汽車後裝市場,基於此,進入車載前裝市場成為各大汽車供應商們的目標。

不過,想要成功的進入汽車前裝市場也並非易事。

以車載攝像頭晶片為例,在前裝車載市場,由於前裝車載電子均採用車規級晶片,車規級晶片是汽車電子的核心,對產品可靠性及安全性有著嚴苛要求,一般需要符合質量管理體系IATF16949、可靠性標準AEC-0系列、功能安全標準ISO26262等多項標準,通常需要7-8個月的認證週期。

而在完成相關車規級標準規範的認證和稽核後,還需經歷嚴苛的應用測試驗證和長週期的上車驗證才能進入汽車前裝供應鏈。

換句話來說,想進入車載前裝市場供應鏈不僅難度大、花費時間長,同時短期內也難以獲得相應的收入,這也就意味著想要進入這一領域還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後盾。

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在智慧化的浪潮中,多家車載攝像頭廠商已向車載前裝市場滲透,例如,宇瞳光學等。

當然,它們看重的正是汽車攝像頭高毛利率和增量這一特性。

不過即便有新進入者,但在車載鏡頭這一市場,目前競爭格局依然較為穩定。一位深耕於手機產業鏈與集微網溝通時直言,鏡頭這一市場對技術沉澱、人員均有要求,所以陣營較為穩固,國內第一陣營為舜宇、聯創、歐菲光,第二陣營為桑來斯、玖洲光學、弘景等。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介紹到,日系車企比較傳統,德系高階車企還是多采用舜宇的鏡頭,新能源汽車多采用聯創、歐菲光的車載鏡頭。

上述人士進一步補充到,與陣營不同的是,車載攝像頭畫素明顯提升,以環視為例,現在環視都往大光圈的方向發展,原來是1MP,現在都是做2MP、3MP的產品,這個升級過程比預期要來的快很多。

當然,除了環視以外,車載攝像頭的畫素正明顯提升,以實現更加精準的路況判斷、訊號識別及緊急狀況判斷。經過查詢發現,2021年的新發車型開始採用8MP攝像頭,以達到更好的資訊採集準確度,例如蔚來ET7攝像頭畫素為800萬,理想ONESUV車載攝像頭畫素為800萬。

在上述人士看來,畫素要求提升了,汽車廠商對於成本和設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對一、二線供應商的挑戰更大,而新供應商的進入會進來打壓原來的群體,但是新供應商能否拿到專案不確定,因為車載市場中哪一家都不願意當“小白鼠”。

由此可見,擺在汽車供應鏈面前的主要問題,既包括前期的認證、中期的產品測試驗證、較長時間的上車測試,而實現從0到1的量產出貨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當然,強有力的資金支援自然也是它們能佈局車載前裝市場的關鍵。

供應鏈中誰在承壓?

與車載鏡頭頗為相似的是,車載攝像頭模組市場正暗流湧動。

一位深耕於車載攝像頭市場的業內人士與集微網溝通時直言,在車載攝像頭模組這一市場,國內第一陣營是舜宇光學、海康威視、歐菲光;第二陣營為同致、德賽、豪恩等。

在其看來,上述廠商憑藉著出貨量和高階產品型別進入至車載攝像頭模組第一陣營。據業內人士透露,在車載攝像頭模組這一市場,第一陣營也較為穩定,不過第二陣營中卻有不少廠商殺入進來,例如立訊精密、丘鈦科技、三贏興等廠商。

據悉,上述中有廠商正從環視慢慢向車載前裝供應商體系中滲透。

以丘鈦科技為例,早前丘鈦科技曾透露,面對車載攝像頭這一增量市場,公司超前部署,目前已取得超十家汽車品牌的認證,並陸續參與量產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智慧座艙系統和環視系統的攝像頭模組。

而立訊精密更是將汽車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從已披露的訊息來看,立訊精密已形成了汽車線束、聯結器、新能源、智慧網聯、智慧駕艙及控制等多個品類的產品線。

在攝像頭這一領域,2020年立景創新獲得TS16949資質,後續可為立訊汽車事業部、整車廠、Tier1提供車載攝像頭模組產品。

當然除了立訊精密、丘鈦科技以外,有業內人士更是直言,在車載攝像頭模組前裝市場中,也曾看到三贏興的身影。

“其實,現在攝像頭在汽車上的用量也並不算大,已有認證的車載模組廠產能是夠的,完全夠用。”有業內人士坦言,“當然,終端對車規級產品安全認證、效能要求比手機要高很多,所以大家都會很謹慎。”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直言,汽車與手機很不一樣,它不光線體需要經過認證,就連電子料都不一樣。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新進入的廠商而言,它們不僅要適應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產品、製造程式,同時面臨著的更是強大的競爭對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暗流湧動”的車載攝像頭模組市場,隨著玩家的持續滲透,一定程度上,或許對二線陣營的車載攝像頭模組廠商造成一定的衝擊。

如今終端市場瞬息萬變,對於整個攝像頭產業而言,在手機市場遭遇天花板後,尋求出路已成為各家廠商思考的重要問題,而從產業的視角來看,在行業的陣痛期期間,可能已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的階段,基於此,早在幾年前居安思危並提前做出戰略佈局的企業或許更有勝出的籌碼。

(校對/S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