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最近這段時間,關於微軟Xbox的相關訊息還真不少。比如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微軟方面很可能已經將徹底的“雲遊戲”作為未來的“主機業務方向”;又比如就在這幾天,此前透過非正常渠道“充值”XGP會員的玩家發現,他們的會員資格已被官方取消、但好在並未被Ban機。

此外針對PC上的Xbox客戶端,微軟方面最近也帶來了一個看似很小、但卻值得說道說道的改變。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用微軟自己的話來說,這個新的功能名為“ Game Performance Fit Indicator(暫譯為遊戲效能匹配指示器)”,其將逐步出現在PC端Xbox客戶端的遊戲下載介面,並位於醒目的“安裝”按鈕下方。

但這個功能的原理和作用其實非常簡單,它會檢測電腦的CPU、記憶體、顯示卡等硬體配置,然後直接給出一個直觀、簡單的遊戲效能預測結論。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比如當電腦能夠滿足某款遊戲的效能需求時,“遊戲效能匹配指示器”就會告知玩家,“遊戲在配置近似的電腦上執行情況良好”。而如果電腦無法負擔某些遊戲的效能需求,這個功能也會給出明確的提示,告知到底是CPU、記憶體、還是顯示卡“拖了後腿”。

乍看之下,是不是感覺這個功能還挺人性化的?特別是考慮到如今PC遊戲體積越來越大,能夠在點選“下載”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電腦帶不帶得動新遊戲,似乎是個很有用的資訊。

然而當我們三易生活將此事告知熟稔的幾位遊戲圈好友時,得到的迴應卻是眾口一詞的不屑,“這功能,沒什麼意義啊”。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在這些朋友們看來,“清楚自己電腦的硬體水平,心裡明白它究竟能玩怎樣的遊戲”,是作為一名合格PC玩家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就算是一個全新的、剛釋出的新遊戲,廠商也肯定會給出明確的推薦硬體配置,只用比對一下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電腦合不合適了”,一位“高玩”如是說。

站在我們三易生活的角度,也承認這幾位朋友說的其實非常正確。畢竟真正的遊戲發燒友,當然理應對自己的“裝備”熟稔於心,並非常瞭解電腦的配置與效能短板,隨時都有著明確的硬體升級規劃,也具備定期對系統、軟體進行維護的習慣。

但問題就在於像這樣技術熟練的“發燒友”,如今在PC遊戲玩家的群體中,又能佔到多高的比例呢?或者我們反過來說,在如今所有會使用PC來玩遊戲的使用者中,有多少人是隻知道“打遊戲”,卻對基本的PC常識、硬體知識、軟體基礎操作一竅不通呢。

沒錯,如果大家平時經常在網路上看到各種“段子圖”,可能就會對一些嘲諷“當代年輕人天天玩電腦,但卻又從來不會用電腦”的段子非常熟悉。老實說,這些段子雖然多少有誇大的成分,但也確實反映出如今使用者在基礎技能方面“整體滑坡”的客觀事實。

為什麼使用者的基礎技能水平會下降?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的研究和討論其實已經非常多了。比如,有說如今電腦、手機UI(使用者介面)過於“容易上手”,反而使得使用者不再願意去深究操作原理的;也有說如今使用者太早、太容易接觸數碼裝置,因此對其反而失去了好奇心的;還有說是現在遊戲、娛樂應用過於發達普及,而以往的“大神”們則是在缺乏娛樂的情況下,不得不自己折騰系統、軟體,因此基礎自然就更加牢固。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曾經的3DMARK就一個分數,而至於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得自己解讀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如今PC使用者裡“小白”佔據絕大多數的現象,已經是一個客觀事實,而對此做出“遷就”的也絕非僅僅只有微軟而已。

舉個典型的例子,在專業向的圖形效能測試軟體3DMARK裡,過去的版本通常只會給出一個最終的數字,至於這個數字到底在同級別硬體裡是高還是低,具體對應著怎樣的效能水準,都需要測試者自己去查相應的資料庫,或是與其他玩家進行討論才能得出結論。

當PC遊戲不再強調推薦配置,是玩家變“笨”了嗎

現在的3DMARK,連跑分結果的解析都已傻瓜化

可到了最新的3DMARK裡,跑分成績不僅會直接顯示出與其他相同硬體裝置的對比結果,甚至還會隨附一個估測的遊戲幀數,從而讓使用者無需再去查詢其他資料庫,就能大致知道受測顯示卡在什麼遊戲的什麼畫質下是多少幀率了。不得不說,這樣確實很“傻瓜”,也的確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但轉念一想,連3DMARK這樣純粹的技術向工具軟體,都得為使用者“提供方便”、減少他們查閱資料、解讀分數的工作,這難道不是比微軟在Xbox客戶端提供遊戲效能指標更大的悲哀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