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編注

:少數派會員第一季的內容更新已於 5 月底順利結束。目前,我們已經開始預售第二季會員,預計於 7 月中下旬正式開始更新。關於第二季會員的詳細資訊,你可以點此瞭解。

提起「延後(snooze)」這個詞你會想起什麼?

如果你是 Gmail、Spark 等郵件服務,或 Todoist 這類 GTD 工具的使用者,或許會認為延後就是「稍後提醒」:重要但不緊急的郵件沒空處理,延後;到期無暇處理的任務,延後;準時響起的鬧鐘擋不住依然強烈的睡意,延後……

所有這些用到這一概念的場景,

「延後」操作所對應的無一例外都是某個特定、並且一般也是唯一的物件

,比如一封郵件、一項任務、一個鬧鐘。

但 Android 不是這麼想的。雖然 Android 系統中也有一個名為「通知延後」(notification snooze)的功能,但它的含義和機制卻沒法用兩三句話解釋得清楚,也經常成為使用者困惑的來源。本文中,我們就來翻翻 Android 的詞典,看看它到底是怎麼定義「延後」的。

延後不是單條通知的稍後提醒

熟悉 Android 演化歷史的讀者可能知道,對 Android 的通知系統來說,Android 8。0 可以說是一次非常關鍵的升級:通知渠道、通知圓點以及我們今天討論的通知延後功能,均是在這個版本中引入的。

在早期的 Android 版本中,延後一條通知的方式是在這條通知上左右短距離輕掃(注意不是直接劃掉),然後點選通知橫幅側邊出現的時鐘圖示即可將其延後。預設支援的延後時間包括 15 分鐘、30 分鐘、1 小時和 2 小時四檔。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早期 Android 版本中的通知延後功能

顯然,這個互動容易和刪除通知條目產生衝突和混淆。於是在 Android 12 中,Google 將該功能調整為一個安靜地躺在通知右下角的小圖示。展開通知後,點選這個小圖示方可延後。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通知延後在基於 Android 12 的 One UI 4。1 中的操作方法

但無論是之前還是現在,Android 通知延後功能的操作方式,和其它通知相關操作(比如長按某條通知將其優先順序設定為「靜音」)一樣,都是透過直接在特定通知上操作實現的。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長按通知進行互動的另一個例子

從好的角度看,這種與通知直接互動的方式,符合「我要對這條通知/這條通知的發起應用進行設定」的操作直覺。但這種設計的副作用在於,會給人一種「我正在與這條通知進行互動」的暗示;再加上「通知延後」這一命名並不清晰,就會讓不少人對通知延後功能的實際效果產生誤解,即理解成了「讓這條通知晚點再出現」。

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稱,通知延後的意思是「讓應用完全靜音」,即只要延後一條通知,就能在選定時間內阻止相關應用的所有通知。

延後針對的是整個通知渠道

這些理解都是不正確的,錯誤的根源是理解錯了 Google 對通知延後的功能設計。

在 Google 的本意中,

雖然通知延後的互動物件是某條具體的通知,但其作用物件並不是這一條通知及其內容,而是這條通知所對應的

通知渠道

(notification channels)

例如,假設某款應用有「營銷通知」和「對話通知」兩種通知渠道。那麼,當我們對一條屬於「營銷通知」的訊息進行延後操作時,實際上將會推遲此後各條營銷通知,直到選定的生效時間結束。相反,即使在這段時間內,該應用的對話通知依然可以正常推送。

換言之,在理想狀態下,通知延後的實際效果包括:

讓直接互動的那條通知稍後顯示;

讓對應通知渠道的所有通知在設定的時間範圍內不再提醒;

設定時間範圍內的其它通知能夠在延後結束時正常出現;

被延後的所有通知的通知內容都能自動更新到最新狀態。

這個機制的設計邏輯,某種程度上也與 Google 在 Android 8。0 同時推出通知渠道與通知延後功能的做法相吻合。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那麼,延後單條通知可以「讓應用徹底靜音」的印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這是因為我們所接觸到的國內應用大多沒有正確適配通知渠道,國內定製系統「殺後臺」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進一步阻礙了通知的有效送達。

結果,一旦延後了一條通知,實際效果幾乎總是

讓應用的所有通知都被延後

。再加上延後本身就是一個使用人群規模相對較小的功能,以訛傳訛,自然也就會有「通知延後可以直接讓應用徹底靜音」的普遍認知了。

延後功能本可以更有用

最近剛好有個從 iPhone 遷移到 Pixel 的朋友,提出了一個「短時間內讓特定應用靜音」的需求。當時,我也沒有理解通知延後的正確含義,於是提出了一系列別的解決方案:

透過數字健康中的「專注模式」功能,將想要靜音的應用放進黑名單,然後進行專注模式定時;

開啟系統勿擾模式,然後將除了想要靜音的應用之外的所有其它應用,全部加入「例外」;

透過其它方式(冰箱、螢幕時間限制等)將應用暫停、凍結或休眠。

在 Android 的詞典裡,“通知延後”可能不是你以為的意思

兩種可能但比較麻煩的解決方案

但這兩種操作的確都太麻煩了,對於這種出現頻率可能並不高的需求來說,一次設定之後的恢復成本也比較高。

意識到通知延後的實際含義後,我才頓覺「驀然回首」:通知延後功能正是非常適合這一需求的解決方案。

可惜的是,通知延後要發揮全部功能,是以應用正確適配了「通知渠道」為前提的。但由於上述的設計問題以及國內應用的現狀,「通知延後」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沒有為更多使用者所發現。

值得一提,Google 似乎也意識到了「延後」(snooze)這個命名可能會引發的歧義。在 Android 10 的第三個測試版中,通知延後功能一度被 Google 砍掉。

但這未免有些矯枉過正了。畢竟,讓現在來不及處理的通知晚點再出現,聽上去是個非常有用的功能。Google 的決策也因而引起了使用者的不滿。

結果,在 Android 10 的第五個測試版本中,Google 又向用戶妥協,將通知延後功能做成了一個預設關閉的可選開關。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說明 Google 或許還是沒有意識到,很多使用者對這個功能的執念都來源於對「延後」操作的誤解。但是,關於這一功能,Google 至今只在面向開發者的文件中,做了下面這段模稜兩可的說明,卻並未對一般使用者進行任何更細緻的解釋。

Snoozing: Users can snooze notifications, which causes them to disappear for a period of time before reappearing。 Notifications reappear with the same level of importance they first appeared with。 Apps can remove or update a snoozed notification, but updating a snoozed notification does not cause it to reappear。

休眠:使用者可以將通知置於休眠狀態,以便稍後重新顯示它。重新顯示時通知的重要程度與首次顯示時相同。應用可以移除或更新已休眠的通知,但更新休眠的通知並不會使其重新顯示。

可以發現,中文版的文件中,notification snooze 的翻譯其實是「休眠」。雖然這和系統中不一樣,但綜合上述,在我看來反倒是個更加準確、也更不容易讓人誤解的命名。

https://sspai。com/prime/story/android-snooze-explained?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克萊德

責編: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