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一塊石頭、一塊門板、一塊床板,這是《誕辰》裡用到的所有道具。但在所有看到這部科幻短片的觀眾心目中,這卻是一個宏大且充滿影像奇觀的故事:在距離地球600光年的無氧星球開普勒22B,人類只剩下最後一對母女。為了種族的延續,母女倆試圖用地球植物來改造這個星球的大氣,在一次次失敗之後,這個艱鉅任務背後最大的秘密也被揭開……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今年4月,《誕辰》在美國廣播電視展(NAB)首映,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技術與想象力交相輝映,多個知名好萊塢電影和視效公司均驚歎於這部“中國製造”所展現的高超的虛擬製片技術。6月,《誕辰》登陸中國B站,引發影迷觀看狂潮,之後這部短片迅速在影視圈內傳開,人們感嘆“竟然是國產”“不輸好萊塢”“以後中國科幻就該這麼拍”。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vid”:“g3347f1s4ph”,“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g3347f1s4ph/g3347f1s4ph_hz。jpg/640”,“desc”:“”})

《誕辰》全片

這是全球第一部全片採用虛擬製片(Virtual-Production)的影片。三件道具,四天時間,不需要任何後期特效,現場拍攝出來的即是成片效果。這種“簡便”“節能”“所見即所得”的製作方式如今正在全球電影工業嶄露頭角,而《誕辰》讓世界看到了在虛擬製片這一高科技電影技術上,中國人已經走了多遠。

“虛擬製片絕不僅僅只是用LED屏來代替實景,它是一個全資料打通的流程。對於電影來說,它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創作中可能出現的遺憾。”近日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誕辰》導演兼編劇、博採虛擬製片系統總設計師李煉介紹了虛擬製片在全球的發展,以及這項技術可能帶給中國電影工業的改變。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羊城晚報》7月14日A9報道

要讓更多人接受,就要做得更超前

羊城晚報:就虛擬製片的應用來說,《誕辰》其實並不算最早。比如2019年播出的星球大戰衍生劇《曼達洛人》就採用了這個技術。為何在今年北美NAB大展這樣全球重量級影視技術展會上,《誕辰》依然會引發業界的強烈關注?

李煉:

很大一個原因是,《誕辰》虛擬化的程度更高也更極致。比如現在國際上所採用的虛擬製片技術,一般都用在畫面背景,但前景依然會使用實際的置景。但《誕辰》是整個片子都在虛擬場景中拍攝,所用到的真實道具只有石頭、門板、床板這三樣,觀眾看到的其他東西全都是虛擬的。

羊城晚報:說到電影工業技術的發展,過去很多人的認知是好萊塢會走得更前一些。為什麼在虛擬製片方面,我們可以有這樣一個成績?

李煉:

大概在2017年的時候,隨著遊戲引擎越來越成熟,它所帶來的渲染能力和製作能力都在大幅提升。我們當時就判斷,遊戲引擎未來一定會在影視行業上有一個很好的應用。所以我們決定進入這個領域,並且在兩年之後開發出第一代基於遊戲引擎的比較成熟的虛擬製片技術和方案。現在回頭來看,我們出發得比較早,基本是跟全世界同時去做這個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突破了很多世界性的難題並領先了。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羊城晚報:現在的國內影視作品基本還沒有開始運用虛擬製片,這一點會影響你們的開發嗎?

李煉: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它誕生的時候都會面對質疑。現在國內對虛擬製片的接受度確實沒有國外高,可以說,我們是在一個更“挑剔”的環境中做開發。但也正因如此,我們對自己會有更高的要求,因為我們要把虛擬製片做到能夠為更多人所接受。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得更超前。在此推動下,我們開發出了一些獨有的解決方案和專業技術,其中很多在全球領先。

羊城晚報:我覺得《誕辰》這個片子,更像是一個關於虛擬製片的樣片。很多人看完這個9分多鐘的短片,再看完你們6分多鐘的幕後特輯,大概會明白虛擬製片是怎麼回事。

李煉:

透過《誕辰》這個片子,我們的確想把整個技術裡最難的、大家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都做一遍。我們覺得,透過一個具體的片子,大家對虛擬製片的理解會更直觀,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羊城晚報:關於你們攻克的技術難點,能舉幾個例子嗎?

李煉:

我舉一個零延時相機追蹤方案的例子吧。為什麼這個很重要呢?比如你鏡頭裡的景是虛擬的,但你的演員和那塊石頭是真實的,這時如果相機有一丁點延時,哪怕是幾毫秒,你的演員和真實道具就會跟虛擬的景徹底脫開,觀眾就會看出“假”。但要做到零延時,這在技術上是一個特別難的事情。可你一旦你做到了,我們就能做到好萊塢都沒做過的——用極少的置景,去拍攝一個特別宏大的場景。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低碳製片,視覺表現突破實景限制

羊城晚報:《誕辰》是一個科幻短片,很多人看完之後也說,這才是科幻電影應該有的樣子。你覺得虛擬製片會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有更多推動嗎?

李煉:

其實拍科幻片,完全跟我個人的喜好有關。實際上我們之前拍的都不是科幻片,其中包括一些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的片子。能用虛擬製片技術去復原一些過往的、已經不存在的建築和街道也是很棒的,你不用去搭景,還可以隨意地改變場景中的任何裝置,而不用擔心產生更高的成本。

羊城晚報:很多人說到虛擬製片,第一反應確實就是可以省錢了,因為從此可以擺脫實景的限制。

李煉:

但虛擬製片出現的本意其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讓創作者開啟思路,讓你的視覺表現不為現實所束縛,進而可以拍出真正想拍的東西。當然,虛擬製片確實能節約一些成本,尤其是拍攝一些有視覺難度的片子,它讓成本變得更可控。要知道拍攝向來是製片過程中最不可控的階段,比如每天太陽在同一個角度可能就那麼一個瞬間,錯過就沒了,但虛擬製片可以擺脫時間和天氣的限制。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此外,虛擬製片能讓創作者實時地看到畫面最終的效果,這一點也能大大降低拍攝過程中的出錯率。再者,劇組還可以避免承擔一些危險動作所帶來的風險——用虛擬製片的方式,基本就不會再出現演員或攝影師從懸崖掉下去這類事故了。

羊城晚報:總體來說,這是一個低碳的製片方式。

李煉:

沒錯。現在全球都在講節能減排,而虛擬製片就是一種低碳的手段。首先,它大大降低了劇組人員的出行和遷徙,從碳排放的角度肯定是節能了。這一點好萊塢還有過專門的認證,結論是虛擬製片要比傳統的拍攝方式降低大約80%的碳排放。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羊城晚報:具體到人員呢?舉例來說,拍《誕辰》這樣一個片子,團隊能節省多少人?

李煉:

前期加後期,綜合下來大概能減少1/3的人員。

羊城晚報:虛擬製片的零後期特效,實際上是一種“後期前置”。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過去電影工業的流程,需要創作者在拍攝之前就把所有的細節都制定好。

李煉:

是的,虛擬製片普及之後,一定會對電影工業化程度有一定的推動,因為工業化的基礎之一就是利潤空間的可控性。這一點其實也受到我以前做動畫的經歷的啟發。做動畫電影是比做真人電影更加複雜和漫長的過程,你很可能要幾年後全部做完才能看到結果,到時你就算看到哪裡有問題也沒辦法改,這種痛苦讓我決心要改變電影的製作流程。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過去不敢寫的劇本,現在可以寫了

羊城晚報:《誕辰》在業內傳播度很廣,影響也很大,現在有劇組來找你們合作嗎?

李煉:

這段時間確實有一些劇組找上門,國內外的都有,這有點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很願意跟大家合作,也願意把虛擬製片的方法教給大家。不過具體的方法確實很難用語言去解釋,所以現在一般是導演帶著專案過來,我們再針對他們的需求給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我們還在加拿大建了一個虛擬製片基地,專門運作海外的合作專案。

羊城晚報:虛擬製片確實是一種全新的製片方式,可能除了演員會覺得更利於他們表演之外,其他各部門都需要重新進行學習。

李煉:

虛擬製片確實是一個新的方法,它需要付出一些學習成本,但我並不認為這個成本是難以逾越的,歸根結底還是你願不願意去學的問題。畢竟它確實能給產業帶來很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對於創作者來說,你的空間從此就變大了,所以走出以往的舒適區還是值得的。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羊城晚報:目前國內找你的創作者,是否是年輕人居多?

李煉:

年輕和資深的都有。原先我也以為年輕人更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但後來發現很多有經驗的導演也願意作這個嘗試。因為實際情況中,要採用虛擬製片這個技術,它首先要求導演對自己的工作比較熟練。而有經驗的導演更容易發現不同點,更有辦法玩得起來。

羊城晚報:現在虛擬製片在海外的應用情況如何?

李煉:

好萊塢去年用到虛擬製片技術的作品,大概佔所有作品的20%,從中你可以看到好萊塢對這個技術的追捧。

羊城晚報:在國內,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虛擬製片在大銀幕上的應用?

李煉:

我覺得快了,可能一年到一年半之後就會有相關的作品問世。

羊城晚報:你覺得國內虛擬製片的風潮即將到來了嗎?

李煉:

我覺得還沒有,但它確實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這一點挺出乎我的意料,比如之前我也沒想過你會來採訪我。我們目前所希望的,就是透過這個技術給大家帶來更大的創作空間。比如是不是大家知道有了這麼一個技術之後,以前不敢寫的一些劇本現在就敢寫了?總之,一切靜待花開吧。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誕辰》導演、博採虛擬製片系統總設計師李煉

【技術拆解】

虛擬製片如何解放藝術?

虛擬製片的真正目的是解放藝術,讓創作者能徹底擺脫物理空間的限制。透過《誕辰》的虛擬製片技術拆解,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四天四場景,全片虛擬拍攝

如果用傳統的電影流程來拍攝《誕辰》,這將是一部極其複雜、投資巨大的片子。但採用虛擬製片技術,《誕辰》在四天之內在室內拍完四個場景,並且只用了三樣道具。虛擬製片技術如今在國際受到追捧,但在其最初亮相的階段,人們普遍預測其在電影拍攝中的佔比不會超過30%。但《誕辰》證明了,一整部影片都可以用虛擬製片來完成。

前景?後景?分不清就對了

如實驗室的一場戲,現場道具只有一張床板。但拍攝時,攝影師在取景器中看到的卻是一個充滿科幻感的複雜畫面。鏡頭是運動的,前景有一個巨大的培養倉——畫面內它看起來在前景,但在現實中,它卻是在一個後景LED屏中。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離屏兩米,拍攝“萬丈懸崖”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虛擬製片的底層邏輯,它可以完成所有大難度、大跨度場景的拍攝。《誕辰》中有一個主人公在斷崖頂端的鏡頭,拍攝時鏡頭距離LED屏只有兩米,拍出來卻是極其逼真的萬丈懸崖。這種近距離貼屏拍攝的技術是李煉和他的團隊開發的專利技術。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零延時相機跟蹤,自由手持

《誕辰》的手持鏡頭比較多,這無疑更能凸顯零延時相機跟蹤這一專利技術的必要性。因為在鏡頭運動頻繁的情況下,人物、道具與LED屏之間的“脫節”更容易被看出。但如今有了零延時相機跟蹤方案,喜歡手持拍攝的導演儘可以充分表現鏡頭所需的呼吸感和緊迫感。

三件道具,四天時間,“零後期”拍科幻,中國的虛擬製片技術有多牛?

無限制,重新定義時間空間

真實的拍攝經常受制於物理空間,譬如場景太小,沒有機位,沒有光位。但虛擬製片可以解決以上痛點,攝影師可以從任何角度自由發揮。你甚至還可以在LED屏上貼一個“光片”,重新定義時間與空間。李煉和他的團隊為此專門開發了一套虛擬焦點的系統。此外,無摩爾紋的專利技術,甚至能讓鏡頭拍出LED屏內虛擬場景的景深。

後期前置,讓演員更易投入

虛擬製片零後期特效,實際上是把傳統的後期製作前置了。在此基礎上,所有的拍攝流程被大大縮短,而演員也比在綠幕前更能投入。《誕辰》的女主角伊麗莎白·特納便表示,能在現場看到所有的電影場景,那種感覺太棒了。現場拍攝完成之後,她能立刻看到成片的效果,“過去拍電影,你好像永遠都等不到成片的那一天”。(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責編 | 邵梓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