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前言:輝煌的聯發科,曾經也走過“彎路”

眾所周知,如果要說哪一家晶片廠商在最近這兩年中產品表現最為出彩,那麼毫無疑問聯發科技(MediaTek)一定是其中之一。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論市場資料,就在一個月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公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AP/SoC晶片組出貨量統計結果中顯示,聯發科憑藉著38%的市佔率,已經連續第七個季度奪得第一。

論使用者口碑,從今年到目前為止已釋出的新機中更是不難發現,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終端廠商在積極使用聯發科的天璣8000、天璣9000系列SoC。其中特別是在頂級旗艦領域,諸如vivo X80 Pro、OPPO Find X5 Pro、小米12 Pro等“天璣版”機型的接連亮相,更是證明了如今聯發科在高階市場“名利雙收”、被廠商與消費者普遍認可的事實。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然而,如果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玩家,可能就會知道,聯發科如今的成功也絕非一蹴而就。事實上,在Android手機的早期,聯發科的產品也曾走過過分追求“核心數量”的設計彎路,甚至因此搞出過多款具備“十核CPU”的SoC,並曾希望依靠它們來衝擊“高階市場”。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十核”老平臺在如今的軟體環境下,還剩下多少的實用價值。它們與現在主流的八核CPU SoC相比,到底又是怎樣的效能水準呢?抱著這些疑問,我們三易生活此次找來了多款曾經很知名的“十核手機”,並以2022年最新的系統監測及跑分軟體,對其進行了再一次的考察。

測試機型與評測方法介紹:四臺手機,三款十核SoC

首先為了方便大家瞭解此次的測試物件,我們製作了下面這個簡易表格。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可以看到,此次我們一共選擇了四臺機型參與這次的測試。它們基本已經囊括了當年聯發科“十核心”時期,銷量方面最主流、知名度同時也最高的幾款機型。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當然,同期其實還有諸如曦力X20、曦力X23等其他十核心SoC的變體存在。同時使用過這類方案的也並非只有紅米、樂視和魅族,還包括同期的美圖手機部分型號,以及後來部分平板電腦等產品。不過由於後者在市場影響力上顯然不及我們所選擇這四款機型,因此這次就按下不表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在具體的測試軟體上,我們使用了最新版的安兔兔評測、3DMARK,以及GeekBench對這些機型進行跑分。但要說明的是,由於驅動、記憶體大小、系統版本的制約,GeekBench 5。4。4在紅米及樂視的兩款機型上均無法正常安裝,同時3DMARK與安兔兔評測的部分測試場景,在所有這四臺機型上其實都會出現不能正常執行的情況。所以我們只能儘可能地完成那些可以順利跑完的專案,並將它們與現在的機型進行橫向對比。

跑分結果與分析:CPU被吊打,但GPU分數卻挺意外

話不多說,直接上跑分成績。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紅米Pro 安兔兔評測跑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與安兔兔評測榜單最後一名機型的細節對比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樂視樂Pro3雙攝AI生態版安兔兔評測跑分

首先,是兩臺基於曦力X25/X27平臺的機型。很遺憾的是,它們目前都已不支援執行GeekBench,但透過安兔兔評測的CPU跑分細節不難發現,與主頻相似的Cortex-A78核心(驍龍778G)相比,早年間的Cortex-A72大核基本只有一半左右的效能水平。同時與目前的“1+3+4”三叢集8核CPU相比,早期聯發科採用的“2+4+4”十核心架構由於小核佔比太高,實際多核效能甚至反而更低(核心數量更多,但考慮到架構劣勢後,效能還在一半以下)。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紅米Pro 3DMARK Sling Shot跑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樂視樂Pro3雙攝AI生態版 3DMARK Sling Shot跑分

但很有意思的是,與CPU部分的劣勢相比,最早的十核SoC在GPU部分相比於當下的主流機型,落後幅度反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換句話來說,這似乎也暗示瞭如今的SoC,特別是中低端SoC的3D效能進步很有可能是相當之慢,以至於6年前本身就不算堆料的中高階“10核”SoC所整合的GPU,放到現在來看甚至都還不是吊車尾。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魅族Pro7高配版安兔兔評測跑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與安兔兔評測榜單最後一名機型的跑分細節對比

與曦力X25/X27相比,兩臺魅族手機所採用的曦力X30平臺跑分成績就更有意思了。首先在安兔兔測試環節中可以看到,曦力X30的算術運算分數與曦力X25相比,不僅沒有上漲、反而有所倒退,同時其演算法測試成績也幾乎沒啥進步,這很可能是因為四顆“小核”換用了效能更低的架構所致。但得益於製程方面的大幅進步,曦力X30“十核全開”時的效能明顯比X25更好,所謂“一核有難,九核圍觀”的情況,在它身上多少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魅族PRO7高配版GeekBench 5。4。4 CPU跑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魅族PRO7 Plus頂配版GeekBench 5。4。4 CPU跑分

其次在CPU效能方面,哪怕只是對比2021年早期的旗艦方案(驍龍888),十核心的曦力X30在單核與多核效能上均只有其不到一半的成績。更不要說由於目前最新的平臺(驍龍8Gen1+或天璣9000+)在CPU效能上進步極大,如果與它們相比,2017年的聯發科“十核旗艦”CPU效能,基本上已經是連30%的水平都沒有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魅族PRO7高配版3DMARK Sling Shot跑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魅族PRO7 Plus頂配版3DMARK Sling Shot Extreme跑分

最後在3D效能方面,一方面必須承認,曦力X30的實測成績比起此前的曦力X25、X27有了極大提升,確實反映出聯發科當時已經開始重視高階平臺的遊戲效能。但另一方面當我們提升測試壓力時,曦力X30的相對效能等級就出現了明顯的倒退,這說明它的GPU能效比表現依然不佳,一旦面臨畫質更好、負載更重的遊戲,就會力不從心了。

當然,與曦力X25/X27一樣,雖然CPU部分已經落後當前的旗艦、甚至是中端平臺很多,但曦力X30的GPU表現現在來看依然並不算特別難堪。甚至在輕負載下,其3D跑分還能勝過超60%的機型,這也再一次證明對於如今的中低端機型來說,它們的GPU技術進步真的是落後旗艦機太多。

總結:十核已成為時代的眼淚,但它絕非沒有意義

總的來說,無論曦力X25、X27,還是曾經轟轟烈烈的曦力X30,這些十核CPU的手機SoC效能也好、軟體相容性也罷,在2022年來看,其實都已無法應付絕大多數使用者的日常需求了。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但是這些“十核心”SoC就真的“落後”了嗎?其實細究它們的設計思路不難發現,其中有不少想法與現在的SoC理念頗有相通之處。比如三叢集的“大中小核”CPU,比如整合獨立的視覺處理核心(其實就是現在的NPU),比如減少大核數量、用更多的中核來承載主要運算任務的設計等等。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十核”未必是一種錯誤的設計,甚至可能還比較超前。只不過受限於當時的製程、晶片架構、市場推廣等等因素,即便聯發科已經有了想要做出一款好產品的決心,但在種種制約下,最終的結果卻並不太盡如人意。

再測十核主控機型:效能雖已落伍,但理念很超前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或許也正是因為早在“十核”時代,聯發科對於“大中小”三叢集CPU架構、對於如何實現更高的GPU能效比,對於自研NPU等技術已經進行過了嘗試,所以在經歷了Helio P、Helio G系列的蟄伏後,才會最終能夠端出Dimensity(天璣)系列這一“揚眉吐氣”的產品吧。

如果是從這一點來看,“十核”固然在市場中並不算成功,但它對於聯發科、甚至是對於整個手機行業而言,顯然也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