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近年來智慧手機的拍照功能不斷提升,相比soc跑分,拍照效果更加“顯而易見”,於是後置相機部分成為堆料重災區,“底大一級壓死人”的策略下,智慧手機後置主攝CMOS也從1/2。5英寸一路增大到1/1。12英寸,超越當年旗艦便攜相機(1/1。7英寸),直逼1英寸。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3月底小米釋出的小米11 Ultra旗艦手機主攝搭載1/1。12英寸三星GN2感測器,單純從感測器尺寸來說它與索尼黑卡非常接近,為此小米還稱之為“拐點之戰”,釋出會上更是用小米11 Ultra與黑卡相機對比了弱光成像。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對此無忌論壇泡菜@js778899發帖給出《現在手機拍照效果越來越強了,相機會不會壓力好大?》的慨嘆。@js778899在帖子中寫道:剛才看了看小米11u的拍照功能,感覺進步很大,相機的壓力太大了,畢竟手機百分百肯定是隨身攜帶,相機則不同。畢竟現在95%的照片都是手機端觀看,在電腦端看或者打印出來看的機率太低了,當然商業的除外。

在眾多網友的熱議之下,可以看得出大部分泡菜還是能理性的看待相機與手機的本質不同,下面節選了部分泡菜的觀點:

觀點一

兩者沒有可比性

泡菜@rogergg:

不同領域的東西。手機拍攝,替代的是微型卡片機,而不是微單。這是由於物理原因決定的,

無法隨著技術的進步產生替代效應。

因為技術的進步,只會讓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

泡菜@pentaxkx:

卡片小底的基本死透了,有啥壓力?

aps-c和全副,有大底扛著,也沒壓力。要便攜的那票人早就不帶相機了,壓都壓過了,現在半躺著了。

泡菜@百分之百棉:

其實現在相機反而沒有壓力了,相機銷量已經只有巔峰時期的1/10都不到,該消亡的已經都差不多了,剩下的

攝影愛好這塊市場也沒多少可壓縮了。

現在相機鏡頭賣的的一個比一個貴,還動不動缺貨預定,也是說明市場比較穩定了。

泡菜@gzfisher:

小米的底本身就接近1英寸,光圈也大於F2,你要說硬懟1英寸2。8光圈的變焦,哪怕沒有什麼AI演算法,贏了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但你是定焦,人家是變焦,你的其他焦段又確定效果同樣能甩開別人麼?

申明一點,我並不是說手機多不能打,

手機的主攝畫質比普通1英寸變焦機更好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哪怕不用演算法。

但這次對比黑卡7的畫質……如果比靜態照片,A9在相同情況下甚至還不如A73呢,本來賣的就不是畫質,你挑個又貴但重點又不是畫質的機器去做對比?那

你釋出一臺貨車,是不是拿法拉利去比裝載量?然後說貴那麼多的車還沒我拉貨多???

外國的釋出會從來都是對比自己比上一代進步了多少,而不是抓個“友商”出來吊打,顯得自己多威猛。

我看到的不是威猛,而是醜陋。

觀點二

手機確實方便,但相機更好

泡菜@cx64:

對我這樣一般的愛好者是挺糾結的,器材該出掉的都出了,剩下的全幅機身加一個垃圾輕便頭每天隨身攜帶,但是人多的地方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沒有滅相機門,到是因為不忍出掉手頭另一個STF鏡頭,

玩焦外,手機現在還是不行的

(自我安慰),但這個也只能自我欣賞。

泡菜@wangyou0720:

手持小米11U,但也常年帶一套全幅加24-105mm。不衝突。小米這個機器的優勢是拍人文和掃街,確實侵略性非常低,拿出來懟著人拍也不會引起多大的不適。但是你掏出一個相機來性質就變了,有些偏保守、性格不好的人會妨礙你拍攝。

觀點三

手機拍攝效能還有待進步

泡菜@古子詈:

11U上市後我把GR3出掉了。雖然11U比GR3反應慢,不行再買回GR系,指不定到時GR有新品了。然後手機出一寸一億(畫素)。

泡菜@tom24:

現在主攝廣角已經很堪用,短板在中焦。

編輯說

用資料說話

對於手機給相機的壓力,我們要用資料說話,CIPA去年公佈了相機市場資料變化資料,其中一張曲線圖給出了1979年-2019年相機、鏡頭、智慧手機出貨量變化。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

固定鏡頭相機2011-2012之後快速下滑,與此同時智慧手機2010年之後快速增長,2012年前後超越相機,在相機下滑期間,繼續飆升,2017年前後達到高峰。

如果說智慧手機拍照功能提升對固定鏡頭相機帶來了很大沖擊,感測器較大的可換鏡相機12年達到巔峰,2013年之後受到影響也開始下滑。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高通ISP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高通驍龍888影像方面功能

從拍攝場景來看,

智慧手機主要是“生活隨拍”,注重方便、自動(智慧)化、直出漂亮,相比之下相機根據不同特性有更廣泛的拍攝場景,但需要後期修飾、拍攝技巧,由於裝置更大更重“侵略性”更強。兩者確實有一些拍攝場景是重合的。

從結構上來說,

數碼相機無論長焦、廣角乃至取景都是使用一塊影象感測器,

大多數智慧手機的後置相機更像是“定焦陣列”

,每個攝像頭都有對應的影象感測器,且感測器尺寸大小不一,

所謂“變焦”大多是幾個定焦之間切換“跳焦”。

智慧手機由於本身體積限制,堆疊空間使得廠商很難應用大尺寸感測器和鏡頭模組,這讓硬體物理層面上很難提供優異的成像,且多個鏡頭感測器尺寸差異較大,畫質也良莠不齊。

從對高畫質追求的“緊迫”角度,

手機廠商會給與更多軟硬體支援,硬體上比如堆疊式感測器、Quad Bayer排列、2x2 On-Chip Lens等等,軟體方面,AI的引入,各種場景識別、多幀降噪等等層出不窮,“計算攝影”應運而生,

智慧手機的拍照功能提升不僅僅是感測器尺寸那點提升,更多仰仗算力提升以更好演算法推升照片直出觀感。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索尼黑卡7與小米11 Ultra夜景對比

小米釋出會上,小米11 Ultra和索尼黑卡相機的對比是比較典型的場景,小米並沒有與卡片機對比超廣角、長焦的畫質,一來此類卡片機幾乎沒有超廣角,手機主攝24-28mm基本是數碼相機的廣角端;二來長焦上智慧手機5x副攝感測器尺寸與相機相差甚遠,很難靠演算法拉近差距(包括虛化)。

智慧手機主攝與卡片機(24mm廣角端)對比,在弱光場景下,卡片機只能依賴腳架長曝光或手持高ISO拍攝,這時小米11 Ultra的感測器尺寸和光圈的組合在硬體上還有些許優勢(1/1。12英寸+f/1。95 VS 1英寸+f/2。8)。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索尼黑卡7與小米11 Ultra感測器尺寸對比

“計算攝影”的多幀HDR、區域降噪、銳化等等修飾加持下,擊敗數碼相機單張直出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甚至筆者認為

手機的感測器更小一些或者對比更大感測器的相機(比如4/3),演算法只要OK,一樣可以“吊打”數碼相機。

泡菜說|手機拍照越來越強,相機壓力有多大?

這種結果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現在卻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現如今

“計算攝影”的大多演算法以滿足普通使用者為主,照片風格豔麗討好眼球,但在畫面細節上過度銳化、色彩濃豔對於一些追求“自然”觀感的攝影使用者還是“太過”。

編輯 |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