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在前些年的筆記本市場中,處理器只有“標壓處理器”和“低壓處理器”之分,但在今年年初的CES上,英特爾宣佈了其第十一代酷睿的Tiger Lacke H35平臺,而這一處理器類別的出現也打破了過去標壓,低壓兩大陣營的局面。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過去標壓處理器之所叫標壓處理器,是因為這類處理器的硬體規格相對完整,執行時的電壓與功耗也要更高,而帶來帶來的效能也是有著可觀提升。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H35處理器是酷睿i7 11375H,3。3GHz的基礎頻率,單核心最大睿頻達到了5。0GHz,全核睿頻也有4。3GHz;酷睿i7 11370H,規格上和11375H幾乎相同,只不過單核最大睿頻被限制在了4。8GHz,以及i5-11300H CPU主頻3。1GHz,最高睿頻4。4GHz。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這一類別的標壓處理器不同於之前常見的45W標壓產品,他的功耗為35W,在低壓15W處理器和標壓45W處理器的中間,可在核心規模上,卻保持了低壓處理器的四核心八執行緒規格。

Intel對H35這一全新處理器的定義是效能強、頻率高,因此在初期部分筆記本廠商就推出了搭配高效能獨立顯示卡的筆記本。可在實際遊戲中,由於遊戲對處理器要求的效能越來越高,單純的四核處理器反而會制約高效能顯示卡的發揮。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更何況近些年AMD移動處理器崛起,直接將8核16執行緒的標壓處理器下放至主流地位,遊戲主機也升級至8核16執行緒,甚至連主打續航的低壓處理器,也將規格拉伸至8核16執行緒。顯然8核16執行緒的硬體規格在成為3A遊戲的標準配置,多核多執行緒的意義也開始變得格外重要。

其實英特爾11代的H35處理器可以視為低壓U系列的超頻版,透過拔高TDP獲得更高的頻率和效能,而將低壓處理器功耗拉伸至相同功率,也表現出基本一致的效能。實際測下來,明明標稱頻率更高的酷睿i7 11375H處理器,實際跑分表現也基本和定位更低的酷睿i7 11370H保持一致。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你可能會說這些處理器單核跑分效能低,遊戲幀數也高啊。

可處理器標稱的最高頻率,僅代表處理器最最理想的狀態下,單核心能達到的頻率,實際遊戲執行中頻率遠遠達不到標稱,再加上會採用H35處理器的筆記本散熱模組普遍較弱,更難支撐起遊戲時標壓處理器和獨立顯示卡更大的發熱量。

當然,H35這個頂著標壓處理器帽子的低壓處理器在上市一段時間後,也開始被筆記本廠商瞭解,再加上英偉達入門級RTX獨立顯示卡的釋出,H35標壓處理器搭配入門級顯示卡的筆記本開始成為輕薄商務本和遊戲本之間的過度型號。

35W功耗的英特爾H35處理器 是破局者還是尷尬的牙膏

相比傳統低壓筆記本型號,這類筆記本能提供更為強勁的多核效能,而較低定位的顯示卡也能讓遊戲限制在對硬體要求較低的主流網遊中,降低處理器在遊戲中成為瓶頸限制顯示卡發揮的問題,這一特別的硬體配置也開始成為主流,眾多自稱“小鋼炮”的13寸 14寸筆記本就此誕生。

而且經過這些年的宣傳,普通使用者已經開始意識到標壓處理器代表著高效能,低壓處理器代表著低效能,擁有“標壓”稱謂的H35處理器反而比那些低壓處理器更具吸引力,而這也彌補了英特爾低壓處理器和AMD低壓處理器先天性的規格差距。

其實無論是強調單核效能的英特爾,還是多核領先的AMD,更多風格迥異的產品線,意味著普通使用者能夠擁有更多選擇,而懂行使用者也能在一片定位迥異的產品中,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也正是說明這一行業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的變革以適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