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歷史故事:

1877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ion,1847-1931)發明了留聲機(Phonograph)。機器利用聲音振動透過放大處理,將聲波轉換成驅動金屬針震動的能量,然後將波形刻錄在錫箔紙包在圓形蠟筒(Wax Cylinder)上;重播時,針尖接觸錫箔圓筒上的聲波溝槽,連線的大號角再將其震動放大成聲音,他錄下的

“瑪麗抱著羊羔,羊羔的毛像雪一樣白......”

這些錄下來的聲音被認為是世界錄音史上的第一聲重現。

那麼還會有更早的聲音記錄嗎?答案是有的。

今天,我們認為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或影片,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生活在200年前的人們沒有這種運氣。如果您想聽音樂,則必須自己演奏或參加音樂會。法國印刷商兼修補匠 愛德華·萊昂·斯科特·德·馬丁維爾( Édouard Léon-Scott de Martinville,1817-1879)這種遺憾的情感尤為強烈,感嘆這一舞臺上的傑出表演者將死去,而不會留下任何給後代的禮物。為了能夠捕捉和記錄下這種轉瞬即逝的聲音,他發明了波振記器(Phonautograph)。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1857 Phonautograph, Leon Scott

里昂·斯科特聲波振記器模型復刻

這便開始了聲音“有跡可循”的歷史。

里昂·斯科特製造了仿照人耳的機器模型,用喇叭收集聲音(模仿耳道),並用羊皮膜起到鼓膜的作用。在薄膜上附著了一支由豬鬃製成的手寫筆,筆尖與包裹在圓筒上的菸灰紙接觸。用手轉動圓柱體,使筆尖的刷毛在菸灰中劃出一條線。在存在聲波的情況下,鼓膜的振動被傳遞到筆,筆尖接觸紙張得到聲音的振動軌跡。這樣,便可以得到隨著時間和聲波振動的頻率從而產生聲音的圖形記錄: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1857人類最早的錄音記錄

斯科特知道這些聲音影象記錄裡,圖形上細微差別蘊含著是不同的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聲音。他也一直在尋找不同的方法想要去讀懂、重現這些聲音軌跡。到最後他並沒有尋找到這個聲音重現的方法。

這段在歷史上真實的記錄下來的“煙塵痕跡”究竟聽起來是怎樣的,在巴黎專利局的檔案中塵封一百多年後,2007年被音訊歷史學家重新發現,並在2008年終於被現代技術復刻了出來。

這是2008年釋出一段記錄於1860年的聲音影象復刻出來的聲音。錄音是法國民間歌曲Au Clair de la Lune的歌詞,似乎是由女人或孩子演唱的。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不是嗎?讓我想起了同一時代的照片,那時人們在照片上呈現出來的樣子對於今天人們的審美來說,簡直像拍恐怖片一樣。但我們都不會懷疑當時的科學技術所記錄下來的影像和聲音是真實的,卻也令人發怵。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1860年代的照片風格(經色譜還原)

復刻這段聲音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得透過高科技攝影把這段並不清晰的畫像轉變成聲波訊號,利用接收器根據聲波的圖案震動,然後,關於播放速率:圖上特定長度的一段聲音記錄對應多少時間就成了最大的問題。由於斯科特的聲波振記器是手搖的,因此其旋轉速度不是恆定的,這些問題成為一大難點。速度變化會引起頻率的大幅度波動,足以讓錄製的旋律變得難以理解。就像外來的聲音一樣。

直到研究團隊在影象上找到斯科特標註的“每秒500次簡單振動”。再用現在的技術消除了不必要的雜音,才得到了這一珍貴的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人聲錄音版本。但是研究還沒有結束。在他們發行該錄音後的幾個月,團隊試圖播放同一收藏中的另一個聲音影象,以500 Hz播放,聽起來像花栗鼠在說話!

當他們以一半的速度嘗試時,聽起來更像是正常的語音:

後面更多的研究事實證明,當時人們在19世紀寫下“每秒500次簡單振動”時,在現代術語中意味著250 Hz。那以正確的速度播放Au Clair de la Lune錄音會怎樣?

顯然,這是一個男人的聲音,非常緩慢地唱歌。斯科特在附帶義大利聲音影象的筆記中暗示他是一名演說者,因此很可能他也是這首歌的歌手,並不是我們想象中一位來自遙遠年代的陌生女孩在歌唱的浪漫畫面。

研究人員首次釋出音訊時就已經知道“每秒500次簡單振動”這提示的模稜兩可。最初,他們選擇了更快的播放速度,因為它聽起來對他們來說是最合適的。

不管男聲還是女聲,這已經是無限接近的真相的一個過程了。撥開歲月的厚重塵土,我們聽到了這段可能是人類第一次的語音留言。我們知道斯科特是第一個保留自己的聲音並將其傳遞給未來的人。

在斯科特記錄下來這些聲音影象的17年後,愛迪生幾乎是用相同的方式記錄聲音,並實現了聲音的重現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此留聲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於是美國科學家愛迪生髮明瞭留聲機成了耳熟能詳的說法。

資料參考來源:

First Sounds:http://www。firstsounds。org/videos/

這段語音來自1860年

FENNESSY

留聲機博物館:重塑聲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