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你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頂層設計在哪裡?最終交付是什麼?過程的抓手在哪?

一番連問足以讓血壓上升。

或許你已對這樣的句式耳熟能詳,或許你仍看不懂但卻從字裡行間讀出了滿滿敬畏。都沒關係,這種特殊的「網際網路八股」經過張一鳴的「諷刺」已經跳脫出了職場。

位元組跳動成立九週年,張一鳴站在聚光燈下,發表了一番內部演講。很快,內部演講被公開,流傳到網路上的演講內容被精簡,解構,成為了網際網路內外熱議的最新話題。

燃燒吧,網際網路八股

張一鳴演講的主題是「平常心」。演講內容很充實,張一鳴先是對一些業務的進展進行了彙報,緊接著開始了他的大段價值觀闡釋,對個人、對公司競爭、對貼標籤的看法等等。

不過有意思的是,儘管張一鳴對「平常心」的表達較其他網際網路人的發言更有吸引力,但是大家的關注點還是放在了他對於某些抽象詞句的評價上。

「你對一個事情抽象,相當於思維上加槓桿。一旦這個槓桿加錯,通常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張一鳴說。

為了示範,張一鳴從位元組跳動的雙月會材料裡摘抄出來的詞拼湊了一段話念了出來:

過去我們主要依靠推薦技術賦予的資訊分發能力、跨段聯動抖頭西、分多個產品自研,打造內容生態閉環,以此賦能客戶使用者創造價值……

是不是很熟悉?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職場交流中經常使用這種詞彙的並非幾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如「賦能」、「閉環」這樣的「術語」早已是所有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們的「黑話」。在職場社交軟體脈脈上,一些僅是利用平臺詢問問題的帖子下經常會有網友開始用「大廠八股」對發帖者進行發問,以「網際網路之道」還「網際網路之身」進行調侃。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甚至為了應付各種複雜的彙報和職場交流,有網際網路人將相關的「空洞」名詞和動詞整合在一起,像詞典那般供人對照使用。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現流行的「八股」或許有更早的雛形。早在幾年前,一些形容創業公司相關行為的詞彙就已被包裝成了新鮮的模樣。那時網友嘗試將這些詞語直白地翻譯出來,以創造一種「揭開面紗,露出反差」的效果。

比如「孵化器」翻譯為「辦公室出租」、「天使投資」翻譯為「借錢給朋友」。

直到近幾年網際網路公司快速發展成為巨頭,在職場上的「抽象」詞彙變得越來越豐富以及細緻,以至於人們幾乎無法在網際網路公司生態裡避開這些「八股」。

在脈脈上對此類詞彙最常見的吐槽就是,在某網際網路公司的面試當中,常常會被問到摻雜著這些詞彙的問題,而面試者一旦不知情就會開始語塞,最後留下面試失敗後的苦澀。

不過,雖然這些詞彙天生自帶的「高精尖」氣質讓許多網際網路人望而生畏,甚至是厭惡。但需要承認的是,使用這些詞彙的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只要記住這些詞彙,就能夠在相應的情形下套用。因為詞義的抽象和模糊,再加之詞語本身被塑造的權威性,沒有人可以對此類詞彙輕易否決。

「網際網路八股」的名號並不虛傳。

有跡可循,無計可施

「網際網路八股」的來源在哪?

從《現代漢語詞典》上看,一些耳熟能詳的「黑話」,諸如「閉環」、「賦能」等,甚至沒有記錄在文,而像「抓手」這樣的詞語也僅僅是同等於「拉手」,即:安裝在門窗或抽屜等上面使用手開關的木條或金屬物等。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但這也不是什麼新發明的詞彙。以「賦能」為例,現有的資料表明這最早是心理學裡的詞彙,它表示透過言行、態度和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但在網際網路行業裡,賦能簡單來說就是賦予能量,無論是資本上的能量,或是團隊上的能量。

「頂層設計」最早則是一個工程學詞彙,意指從全域性出發,對專案各個要素進行考慮,後來該詞彙被應用到了「十二五」規劃裡,在我國成為了一個政治名詞。

相似地,無處可尋詞義的「抓手」實際上也是一個政治詞彙,在某些官員的講話中會頻繁地講到「以……為抓手」。從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上看,帶有「抓手」一詞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政治文字。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簡單總結,「網際網路八股」其實不是憑空創造。不過雖然有跡可循,但這些「八股」也並非從網際網路的土壤裡生長出來,多數是生硬嫁接產生。這樣一來,我們便更好地理解了這些詞語中透露出的權威和專業的氣質從何而來。

我們可以猜想出這類詞彙能夠橫行於網際網路行業的原因。

這種被時常運用於 PPT 、或是週報、月報等任何報告的詞語有一種天賦,讓人們能夠更加省時省力地去完成某些表達,並且觀感上也更加符合書面。而由於公司要求,員工也需要頻繁地利用報告、會議等方式以達成工作中的交流。

此外,在門檻較高的網際網路公司,用包裝過的詞彙進行日常的表達某種程度上也算一種特定圈層的交流語氣設定。正如外企通常需要員工取英文名來進行日常的稱呼,網際網路公司在內部業務上的交流也需要這種可以突出企業文化的包裝方式。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網際網路需要會講故事的人。

造詞是講故事的一部分。沒有人知道最早在網際網路行業造詞的人是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造詞者以前仆後繼的姿態湧現。2011年,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表示:「在中國,傳統產業對於網際網路認識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有限的。在傳統領域中都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他們『沒有網際網路的思維』。」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沒人知道,但是在電氣時代,沒有人提出過「電氣思維」。

這或許是造詞的一個縮影。此後,造詞聲勢愈加壯大。2015年,賈躍亭提出「生態化反」,該詞的直接解釋為:使生態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一年後,馬雲提出了「新零售」,如今大多數時候被指為線上結合線下的零售方式。

毫無疑問,一個模糊並無具體含義的詞彙足以概括任何形式上的各種故事。而具體如何理解,則要看公司和創始人對該詞彙的踐行。正如樂視最終沒有完成對「生態化反」的詮釋,而網際網路大廠的員工們或許永遠也沒辦法找到「抓手」在哪。

「方法論其實並沒有那麼有用」,張一鳴這麼說道。

問題在哪裡?

1946 年,作家喬治·奧維爾提出了「語言腐敗」這一概念,認為具有話語權的人出於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目的改變了詞彙的含義,甚至賦予了詞彙全新不用的含義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動。

如今,一種對詞彙的相似異化在網際網路公司發芽。近 10 年來,網際網路行業高速地發展,與網際網路企業打交道成為了人們生活以及消費無法迴避的大象。與此同時,行業內部的競爭激烈,高校畢業生為爭奪大廠的 offer 擠破頭顱。

根據埃摩森研究院的資料,在 2018 年之後,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需求開始下降並趨於穩定。如今網際網路行業對人才的學歷要求中,最低學歷要求為本科職位的佔比為 61。52 % ,而有關學歷的門檻仍在不斷提高。行業內部的內卷也促生了在運用詞彙上的內卷。

網際網路人為什麼開始不說「人話」?

但就像00後網民經常使用英文縮寫或其他的網路詞語進行表達,同樣是對詞彙的「再創造」,相比之下,年輕人在社交網路的「黑話」反而能在特定的場景和交流中創造更高的社交效率,營造氛圍更好的社交圈子。語境的改變讓「黑話」的效果發生了變化。在網際網路公司內部,「黑話」本身是報告文化衍生出來的一種語言,如果頻繁的報告是枯燥的,令人生厭的,那麼「黑話」註定也是應付的、抽象的、缺乏靈魂的。「黑話」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讓「黑話」貶值的氛圍和使用者們。

當然,決定使不使用「網際網路八股」的終究是網際網路公司,這是公司氣質和員工相互影響的結果。正如張一鳴帶頭反對這種「黑話」的產生,那麼也會有公司在潛移默化裡支援這種「黑話」大行其道的。對於職場人而言,哪幾家公司使用「網際網路黑話」最多,他們心裡自然有數。

當網際網路企業為了門面上的光鮮而創造和玩弄起文字遊戲時,效率則會大大地降低。眾所周知的是,與人溝通最好並且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用簡單、直白的話語去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在講究效率的網際網路大廠,過分地使用抽象的語言鋪張,是對溝通方式、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和網際網路產品本身的損耗。

很不幸,這種對抽象詞彙的過度使用正在溢位網際網路領域,在許多行業,報告中套用和撰寫「黑話」正在成為風潮。但幸運的是,「八股」之所以是「八股」,是因為其目的就是為了應對而非解決。當空洞的詞彙遇上能夠合理和適度運用的人,詞彙本身也未必有如此不堪和需要被抵制。

畢竟,達成有效的溝通的才是這些詞彙擺放在一起的意義。

無論如何,只要行業還存在,「黑話」將永遠存在。但至於「八股」,醒醒,那永遠沒辦法賦能。除了切中你的痛點,倒逼你打出一套組合拳——別無他用。